本帖最后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24-11-16 20:21 编辑
客家酿(娘音)酒
酿,客家话读音同娘。釀(酿)与孃(娘)同音,按广韵孃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昼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孃,娘后来混用,但读音是一样的。现在多俗写“客家娘酒”,除两字音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客家酿酒与女人坐月子的主要食物酿酒煮鸡有关。 其本字应该写“酿酒”。酒酿,则指带酒糟的原浆酒。“蒸酒唔得酒来酿”。 上古祭祀必有酿酒,敬天敬地敬祖宗。 但为什么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下图一)是尖底的呢?很多人认为其为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也有人认为是煮水瓶,三太文化研究者吴建华的《半坡上的尜瓶》,西安半坡博物馆里古人取水烧水用的器具是尜瓶。 图一:尜瓶 小口尖底瓶其实是酒瓶。最有力的证据是酒(酉)的甲骨文
明显是酒尖底瓶模样。尖底瓶是用来炙酒的,一是无意识地把酒中的甲醇加热挥发掉,二是加热的酿酒口感更好。 客家人保留了古老的炙酒技术。
图二: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