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ingwei 于 2024-9-6 13:55 编辑
这是一篇讲客家文化传播的史料获取与整合的文章
地球村时代,中国各省各地通过网络零距离交流,甚至跟世界各国都能够零距离,
世界变革速度很快,这五十年的变化超越了以往几百年的变化
同时,这也是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拿起手机就发表一篇文章或发一篇视频
在这个信息发达时代,几十年前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在语境上就有很大变化
大城市往往比小城市有更便利、更系统的获得信息,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信息不对称
例如A方观点观点明明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其中B方想故意歪曲A方,
B方利用其史料的便利和熟悉,对史料的内容断章取义,随意修改
但是A方不知道这个细节,这样对A方就很不利。
再回到客家文化传播上
客家地区除了深圳比较发达,其他地区相对没那么发达
而重要的历史文化档案往往更集中在广州等大城市,利用中山图书馆、档案馆能获得很多重要的史料和报告等
那么,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在大城市如广州等地区,其利用史料的便利程度往往会超出很多客家地区
在自媒体时代,普通人如何宣传客家文化更好呢?重要的是获得坚实的史料、收集整合,有依有据讲。
一、客家地区政府公益的文化机构,要多组织整合展览,不要停留在原地博物馆,让它们流动到各县市展览点,让群众参观。
客家文化宣传,普通人最需要的是看到最原始的史料,以及各个重要名人的著作、传记等
可以在城市中设置展览点,展出客家文化相关的原始史料文件,供大众阅读浏览,让这些史料进入大众的视野。
虽然读客家地区的新闻媒体上的文章虽然也重要,但是太零散片段,而且读者是二传手
当然,随着高铁的开通,去参观各个博物馆更加便利,也有利于客家文化的流动。
二、图书馆发挥客家文化史料的收集整理传播作用。
客家地区各县市的图书馆和文化机构,是收集整理客家文化宣传所需要的史料、档案的重要机构
哪些史料比较重要?最好能让这些资料形成一种互相印证的史料,更好
首先应该让这种资料进入县市级图书馆,甚至可以设置流动图书馆等等,让普通百姓也能阅读到
其实,清代富商张煜南收集整理成的《梅水诗传》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
1、《岭东日报》潮嘉新闻,这本书是整理的非常好的史料文件;
但是这种资料在一般县市的图书馆应该都没有收藏,普通人应该很难看到。
2、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惠梅客家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史料往往惠州和梅州地区都没有。
实际上,五六十年代,广东文史档案机构曾经对参与三元里抗英的后代进行了多轮的采访
其中包括三元里东北六乡的采访和五华打石工人后代的采访
以及相关的碑刻和清代的王韶光参与的官方文件等
还有英国驻华使节和英皇政府的往来函件
这些如果一般人看不到,仅仅依靠百度搜搜,获得的只是二传手的信息。
3、香港地区和南洋地区的客家文化宣传史料,例如罗芳伯传记
有两个版本的传记,可以很好了解兰芳共和国的历史
南洋有一个版本,这本书也有国内新闻机构参与,但是国内没有出版
4、谢清高《海录》,这本书在清朝曾经被重刻了很多次,有很多版本
说明其在哪个年代,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林则徐赞誉《海录》非常精审,在清代的影响力非常大
但是客家地区的县市图书馆不一定有相关收藏相关史料。
三、利用数字图书馆
现在很多图书馆,有数字图书馆
相对来说获得信息比较靠谱
四、利用好一些古籍网站和旧书网
1、常见的有字节跳动创建的 识典古籍网站
阿里巴巴的汉典重光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查询
2、其他旧书网等等
3、百科网站
百度百科内容,部分比较重要的词条,有专家参与属于整合完成的,大都有一定依据
我们可以从其引用的依据中进一步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