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5|回复: 3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兴民中学诞生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4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轻79 于 2024-8-24 10:54 编辑

    u=1400444616,2866980914&fm=253&fmt=auto&app=120&f=JPEG.png u=2317355074,3928165048&fm=253&fmt=auto&app=138&f=JPEG.png u=2360876610,416699820&fm=253&fmt=auto&app=138&f=JPEG.png

      公元1903年, 在当时是光绪二十九年,也是兴宁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春节刚过,家住石马镇顺裕庐正值38岁的何子渊,又开始为家乡的春季学堂忙碌了, 这所他自己亲手改革创办的新式学堂自1885年至今不觉已十多年了,令他欣慰的是,学堂得到了方圆几十里乡亲的称赞,特别是近几年毕业生中有几个学员特别出众,族侄何天炯、何天翰等人天资聪慧富有进步思想,且近期天炯毅然剪去长辫,大有与时代决裂的气势,对此行为何子渊内心是赞许的,觉得他和自己很像,这让何子渊想起当年的往事。

何子渊.png

       何子渊16岁那年参加嘉应州院试即获甲等第一名录为禀生,随即赴兴宁县衙履职,不久因“少年老成、办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学,专职督导全县的教育工作。20岁那年,跟随他的细叔公从广州赴美考察基础教育及茶叶贸易。正由于那次的赴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知美国稳定繁荣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教育做基础。回国后立即在家族“培兰书室”的基础上创办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倚南洞小学”(1885年)自任校长(监督),随后开始教育革新的全面探索,在父亲的资助下,于1888年创办第二所西式六年制小学“同仁学校”(后改为石马小学)。转眼十多年,此举为家乡培养了不少人才。毕竟家乡地方偏僻,他思索着如能在兴城建所新式学堂,培养现代人才,广推教育,那将是整个兴宁地区的大幸。

石马小学.jpg

      何子渊得知罗幼山(号师杨,客家史学大师罗香林之父)在兴宁附城设馆聚徒讲学,讲授文史学并宣扬民族民主思想。何子渊对他早有耳闻,两人都是同年,罗早年入读私塾,青年时代奋发求学,先后在兴宁经学家“罗釜月经史馆”就读,并于1889年赴嘉应会试被录为“博士弟子员”,次年被推选至广州广雅书院深造。后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法中日战争相继战败,罗师杨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深感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改变中国,遂在附城引入西学以求改革教育,启发民智。

罗师杨.png

     子渊深思良久,决定竖日启程前往兴城拜会罗师杨。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致认为教育要改革,必须要引入西学,死读四书五经没用,头上那长长的辫子定是要剪去的。并约定,如有一天兴城开办新式学堂,罗师杨定全力相助,做好讲学工作。何子渊满怀希望,又为得到一知己心中甚喜。何在兴城处理好公事随即回家乡石马。刚到家六弟何贯中便告诉他梅县黄遵宪来信了,何子渊随即开信,原来是《敬告同乡诸君子》书,号召梅州各县有志之士起来共同振兴教育事业,提出要废除四书五经,重新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尤其要引入西学,重视“声、光、电、化、医、算”诸学,要以“合群、自治、尚武,以及重视理化实验”,各科来培养学生,信中还提到办学要有师资,必先开师范学堂。何子渊激动不已,“绝了,绝了,大道真的是人人向往之的”。

黄遵宪.png

       何子渊细数黄遵宪的生平过往,他是梅州学士的高峰典范,黄于1876年中举人,次年任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在日期间关注日本维新并熟读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著作,萌生变法维新思想。1882年调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889年任驻英使馆参赞,1891年调任新加坡总领事,1898年以三品身份出任日本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免职归家,致力发展地方教育事业。这样德高望重之人,高呼改革教育,那家乡教育真的是有希望了,想到这何子渊决定第二天就去会见黄遵宪。

人境2.jpeg 人境3.jpg 人境庐.png

     经过一天的颠簸,何子渊在傍晚时分赶到梅县人境庐,只见黄遵宪虽年过半百,仍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温文尔雅,一副外交家风范。两人寒暄后便讨论教育问题,特别是场所及经费,没曾想黄早就有了对策,场地可借用宗祠或孔庙,经费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发动乡绅和华侨解决一部分,或者收取一点学杂费。至于学堂课程设置及新式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的问题,黄满怀信心地告诉何,梅州蕉岭籍台湾抗日名士丘逢甲在汕头成立了一间“岭东同文学堂”,专门教授中西课程,丘除聘请中文教师外,还聘请了在汕头的英、日籍学者以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课程除经史外还开设了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还有“兵式体操”,开创了汕头市新式学校之先河,他们有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他与丘是非常好的朋友。何子渊的所有顾忌困惑都得到了解决,夸黄遵宪德高望重,人脉关系深厚,更为家乡教育鞠躬尽瘁。

人境1.jpeg

       随后黄遵宪带他去会见城西梁屋“鹤和楼”主人--梁伯聪(为林凤眠老师)。梁伯聪为梅县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曾祖父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祖父、父亲皆为官。家族中有女校长,中科院病理学奠基人,德国医学博士,甚至数学界最高“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都是梁家外孙。

梁伯聪.png
鹤1.png 鹤2.png 鹤3.png 鹤4.png

      一到鹤和楼,何子渊就被这中西合壁的建筑所吸引,门楼内置屏风上绘有“鹤龄益寿,和气致祥”图,小巧内庭院中有个罗马亭台,爱奥尼亚风格柱立马映入眼帘。整屋内设私塾,花园,庭院。何极为赞叹,反映出主人的审美情趣与创新开放的思想。梁伯聪与两人会面,他们一见如故,会谈着共同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意犹未尽。何盛赞梁热心教育,特别是书画上的成就,梁答应何日后建造新居,定会为他书写正门题额。(后光裕庐为梁伯聪题)

光裕楼.png

      何子渊在梅州短暂停留几日,在跟黄交流过程中得知丘逢甲虽然人在汕头兴办学堂,也是特别关照客家籍学生,如身边有特别优秀之人,也可带去那边求学。心怀家乡教育的他,热切盼望与丘逢甲相识,共同发展教育事业。何还想到自己的优秀族侄——何天炯,迫不及待地想要带他去丘那里求学。黄遵宪的盛情接待何感激不尽,回到石马即与何天炯商量求学事宜,志比天高的天炯,立马就决定去同文学堂求学,并说求学后还要去日本留学,立志要有更大作为。(日后成为了同盟会元老并为孙中山得力助手),于是叔侄俩便怀揣着各自的理想与目的启程去汕头。

丘逢甲.png
eaf81a4c510fd9f90c401388252dd42a2934a4f8.jpg

       在汕头,丘逢甲收下了天资聪慧英气逼人的何天炯,并认为此人日后定大有作为。丘和何子渊共同商议兴宁设立新学堂一事。原来一年前,学堂来一学员名叫萧惠长(叶塘人)早就有计划在兴宁设立新学堂,且经过学堂教育,萧早已具备筹备新学堂的各项能力,丘当即引见了萧惠长,大家思想理念抱负都是一致的,志同道合让何大喜过望,“齐哉,齐哉,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629258229541351.jpg 42170bde69734a7a9ee4b907b4b35464.jpeg

       何子渊汕头回来当即与各方着手筹备新式学堂事务,校址借用县城兴宁学宫。初时称为兴民学堂,为兴宁新学之始。由萧惠长、何子渊、罗幼山、陈少岳、王蔚其等创立,第一任校长由丘逢甲担任,何子渊为首任学监。

      至此,公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新式学堂建立,后事皆由后人打造了...... (2024.8.21)

兴民中学.jpeg
微信图片_202408221814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17: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兴国,确实是这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6 16: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变革才能强大起来啊














赣州电力工程安装www..c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19: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zg516516 发表于 2024-11-16 16:47
只有变革才能强大起来啊

同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