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回复: 0

从粤剧和潮剧发展看,客家地区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如何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 2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ingwei 于 2024-8-2 22:00 编辑

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看其内循环和经济活动的助推

广东汉乐有五百多年历史,以梅州大埔为代表
广东汉剧有三百年历史,广东汉剧院在广东梅州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剧剧种,是岭南地区传统剧种、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是岭南文化的宝贵财富 ,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
广东汉乐,传统音乐,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东汉乐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有“中州古乐”之称,素有中原遗响之美誉,曲风典雅大气,古朴流畅。

这两个经典文化遗产,为什么不够活跃?
这里面与客家地区的经济因素有关,由于地形和交通对人口和经济和文化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
也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这个我们也可以从潮剧的困局中看出来:
潮剧传承现状:解放战争时期,潮汕经济发展缓慢,剧团多演平庸剧目,潮剧惨淡经营,在挣扎中求生存。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而梅州的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受到也是相似的情况,比潮剧制约更加大。

这时候,从不同县市区政府和组成民间团体联合推进这些文化活动的作用需要起到一些作用
例如利用各地的影剧院来打造演出活动,利用抖音等进行推流,吸引各县市的群众购买演出票,来提升这些文化活动的经济活力。
只要有了一定的经济活力,能够形成本市各县区的内循环,再向其他客家县市影剧院进行联动。
另外在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有一些创新,甚至可以尝试用加入客家话演出汉剧,形成客家特色的广东汉剧
当然,这些创新都有一定的契机和认为作用。

这里可以借鉴一些经验:粤剧和潮剧
第一、借鉴粤剧,从“戏棚官话”(桂林话)成功转变为粤语演出
粤剧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行,一直在清朝,都是以“戏棚官话”为主流,只是夹杂了一些粤语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外省的成百个戏班来广东演出,这些戏班统称“外江班”。因为当时,广州城内的官绅大都来自外省,还加上洋行里外来的商贾,他们把自己家乡的戏班请来唱戏。其时,本地人组织的戏班被称“土优”、“土班”,不受广州城内的官绅商人待见,多到城外的乡镇演出。期间,“本地班”不断向外来剧种借鉴学习,在吸收多种声腔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以梆、黄结合为主要声腔的剧种-一粤剧。所以,早期的粤剧,所演的剧目、唱腔音乐、表演程式以至舞台语言,与当时的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桂剧等剧种大致相同。后来“本地班”在与“外江班”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其演出中心也逐渐转到广州城内。但由于梆子、皮黄原用湖广方言,昆曲则用吴中方言,两种方言都同属官话,广东的艺人必须以官话才能把梆黄、昆曲等学到手,这就决定了前期粤剧非操官话不可。

在1912年成功转型为全部粤语演出
这里是利用了一个契机,就是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的粤剧发展的动线也比较顺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艺人积极挖掘优秀剧目、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1953年,广州粤剧团成立。
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称号。
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粤剧院。
1960年,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成立

而潮剧的发展,同样一开始也并非用潮方言演出,后来借鉴了外部各种戏曲,用潮话演出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在汕头成立潮剧改进会,推动潮剧进行全面的改革。同时,成立潮剧职业剧团通讯处,加强对潮剧团的管理。
1951年6月,潮剧源正、正顺等六大班废除童伶制,还童伶以人身自由,各班成立工人管理委员会管理剧团,变班主制为共和制。同年,成立潮剧职业剧团联合办事处,负责处理剧团与剧场关系等问题。
1954年,正式建立导演制,改变了由教戏先生一人负责艺术业务的传统,此后剧本创作和舞台艺术都有很大的提高。
1955年至1957年间,潮汕地区各县专业潮剧团纷纷成立,计有玉春香、榕江、元华、梅正、一枝香、正天香、稻香、怡香、玉正、饶平等潮剧团,潮剧的普及和提高都有很大发展,收集整理传统剧目一千三百多个,音乐曲谱一批,并公开出版《潮剧音乐》。
1963年下半年开始,潮剧和全国各剧种一样执行“写现代、演现代、唱现代”,排演现代戏成为主攻方向,到1965年上演剧目百分之百是现代戏。1965年11月开始,对戏曲剧团人员实行集训,集中了一千零二十三人以“活学活用”逐步代替艺术创作演出活动。
1979年至1982年,广东潮剧院两次组团到泰国、新加坡和香港演出,潮剧又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上所述,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要想形成客家地区的文化IP,要做以下的事:
一、打造内循环,再以客家IP联动其他客家地区发展。把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打造成本地区县市的一种高大上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并能吸引一定的年轻人观看演出。还可以借助客家足球的热门氛围,进行联动。
二、创新地引入客家方言融入广东汉剧。可以从开始的部分语句用客家方言演出,再创作整篇客家方言的广东汉剧。形成客家方言特色非常强的广东汉剧。
三、培养客家地区的戏剧和汉乐人才梯队。从学院方面联动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传承人,培养人才梯队,推广发展。



2024-08-02_204520.jpg
2024-08-02_203655.jpg
2024-08-02_203251.jpg

2024-08-02_2032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