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3-5-2 10:29 编辑
从外企高管到村民理事会长,这位美籍华人完成了身份的多重转变|客侨与梅州①
南方日报 南方+ 03-30 14:52
编者按
站在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下称“融湾先行区”)的新历史起点上,梅州今年下半年即将迎来一大盛事——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届时,广大客商和海内外华人华侨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梅州一直以来都与海外交往密切,有海外客籍华侨华人500多万,分布在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进入新时代,梅州籍华侨华人奋斗的身影也活跃在融湾先行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线,助力梅州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因此,讲好“侨故事”、写好“侨文章”,对梅州来说尤其重要。
即日起,《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推出“奋进的力量 客侨与梅州”栏目,讲述梅州籍华侨华人的奋斗故事,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家乡各项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在全社会形成尊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敬请垂注。
“宇明哥回来啦!快进来喝茶……”
“宇明哥,我跟你汇报一下环村公路二期建设的事情……”
近日,梅县区丙村镇程江村迎来了一位客人——美籍华人谢宇明,村民都欢喜得不得了,说是客人,其实更准确地说他是主人,因为他是该村两届村民理事会的会长。
从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提前退休,到中国创业,而后回到家乡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这位古稀之年的华人完成了身份的三重转变,不变的,是他那颗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
谢宇明(右一)和村支书在祖屋门前聊环村公路二期的推进情况。
“为了照顾父母,我回到了梅州,这里淳朴的民风感染了我,为了继承父母的遗愿,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我在这里尽我所能帮助乡亲们做些事情。”谢宇明耿直地说。
曾是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
头戴一顶牛仔帽,到哪都提一个黑色的旧电脑包,今年已经75岁的谢宇明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1948年,谢宇明生于台湾,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获得美国犹他大学工科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入职福陆工程公司,工作了40多年,直到退休。
时针往回拨20年,谢宇明的身份是美国福陆工程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美国福陆工程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任职期间,他参与了多项中国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其中包括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超大型石油化工项目。
“我的老东家做的其实就是‘交钥匙工程’,我们完成一个建设项目全部建设任务,待工程完成后,交给建设单位一个完整企业,建设单位只要‘把钥匙一转’就可以开工生产了。”谢宇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他之前的工作。
据谢宇明讲述,20年前在他所从事的行业里,中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中外合资来完成项目的建设,如今,中国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某些环节甚至走在了全球前列,“我非常高兴能够见证祖国日益强大,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证明我们越来越有实力,越来越自信了。”
1987年,谢宇明第一次回国,那是父亲组织的“寻根行”,他们一大家人回到家乡,寻根问祖,从此,他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老东家因为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比较了解,从那以后就频繁派我回来开展业务,但一开始我不太懂谈判技巧,第一场就给谈崩了,所幸后面我们谈成了。”谢宇明幽默地讲述他的过去。
谢宇明在福陆工程公司工作40多年,直至退休。“在国外很少有人一家公司干到退休的,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也会跳槽,像我这样的不多。”谢宇明说。
在外企,没有严格的退休年龄,谢宇明原本还可以在该公司继续干下去,但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更好地照顾他们,2015年,谢宇明毅然选择了退休。
闲不下来的他还有一个心愿——把中国的优质资源带到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他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成立了赛越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制造是很强大的,我们的公司就是一个桥梁,对接国外的项目,把优质的中国设备等资源推荐出去”。
虽然成立了公司,谢宇明是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和董事长,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心照顾年迈的父亲,几乎很少到公司去。“有重要的事情他们会电话联系我,开会我们也是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谢宇明笑着说自己“云上班”。
辞职回乡每日陪伴父母
虽然谢宇明从小没有在梅州待过,但他那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常常会让人忘记他的华人身份,这些都源于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
谢宇明的母亲徐芷秋女士是蕉岭人,父亲谢文蔚教授是梅县区丙村镇程江村人,在家他们交流说的都是客家话。“我感觉我从小就是生活在一个跟梅州很像的环境里,过年大家都虔诚地祭祖,年夜饭上喝的是甜甜的客家娘酒。”谢宇明回忆起童年,满脸洋溢着幸福。
谢宇明(左)和村民在祖屋门前的亲水公园散步。受访者供图
百善孝为先,深受父母传统中华文化影响,孝敬老人的观念已在谢宇明的心中深深扎根。
“一甲漂流在外邦,客中日日念梅江。”在离开故乡漂泊约60年后,谢宇明的父亲谢文蔚教授的故乡情结也越来越浓,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七言诗《梅江》。2005年,他的父母决定回梅州定居养老,作为儿子的谢宇明全力支持父母的决定,并经常从上海往返梅州看望父母。
“我还没辞职前比较忙,但每个月最少都回来看望他们一次,利用有限的周末假期陪陪老人家。”谢宇明说,那几年他数了一下飞了有80多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5年,谢宇明辞职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可是两年后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非常难过,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宽慰了不少,他说,在子女的心里,妈妈活到200岁都是不够的,确实如此。”说到这,谢宇明眼泛泪光。
近日,记者跟随谢宇明回程江村,当时天下着瓢泼大雨,路过他母亲的纪念亭时,谢宇明默默地撑着伞走了进去,在母亲的墓前伫立了许久,前几日他回来看望母亲时送的花还在绽放着。
母亲走后,谢宇明一心一意照顾父亲。几年前,在梅城归读公园长长的河堤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个七旬老人推着一位百岁老人在散步,“我的爸爸毕业于东山中学,从河堤上可以眺望到他的母校,他会特别开心。”
在梅州的日子里,谢宇明几乎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小区出发,15分钟后到父亲家,然后陪父亲吃午餐和晚餐,知道父亲一向关心国际大事,他就每天都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在用餐前后简要地和父亲交谈。
在父亲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春节等假期,他还带老人参加亲友会餐、探望亲戚、会见老朋友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虽然父亲有很好的保姆照顾,但作为子女,还是要尽自己的孝道,尽量多陪陪他,让他开心。”虽然谢宇明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父母眼里,他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
今年初,谢宇明的父亲,104岁高寿的谢文蔚教授与世长辞,谢宇明表示,他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经常留在梅州,以另一种方式陪伴着父母。
担任村民理事会会长参与家乡建设
穿过由父亲亲笔题字的牌坊,走在父亲当年捐资修建的“慕慈路”上,谢宇明接力做着父亲当年做的事——建设家乡。
谢宇明的父母对客家人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使子女们都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谢文蔚教授在1984年和1991年,分别应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和广东省侨办的邀请,返回祖国访问交流。此后,他又先后应聘为嘉应学院和暨南大学的客座教授,到校作专题学术讲座、传授知识,以另一种方式融入祖国、回报祖国。
在程江村,村民提起谢文蔚教授都是一片好评。“文蔚伯一直都是我们的榜样,他出资修了村道,还专门设立了基金会,用于救济宗亲困难家庭、资助和嘉奖宗亲学子,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丙村镇程江村党支部书记刘继环说。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谢宇明也积极投身家乡的乡村建设。“父亲在我小时候就跟我说,他是从程岗岃走出去的,我也是程岗岃人。”
2018年10月,程岗岃谢氏族谱正在续写,谢宇明听到后马上捐資作为启动基金,在他的带动下,村中乡贤的捐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019年,祖屋修缮,谢宇明又参与其中,积极联络在海外的乡亲,同时自己也捐资141400元;去年,村里要建环村公路,谢宇明听到后慷慨出资,并参与动员村民出钱出地……
在村民心里,这位不在村里长大,却卖力为村中建设作贡献的华人不是简单的捐资人,而是一个榜样。“每次村里有建设,宇明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积极发动大家一起来参与,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我们都非常信服他。”程江村第七生产队队长林美英说。
随着谢宇明为乡亲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乡亲们一致推选他为村民理事会会长,并且连任了两届。
“一开始我在村里跟乡亲们开会,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说的那些人我不认识,那些事我也不知道。”谢宇明在旁边努力地边听边记,他已经可以毫无障碍的跟91岁的叔婆熟络地聊天,祖先们的奋斗史、村里现在的发展现状,他都可以侃侃而谈,俨然一个土生土长的本村人。
“你看,这里的荷花开得多好看,这是丙村镇大雅水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成果,那条路就是当年我父亲有出资修建的,这座祖屋曾经住着我的祖先们……”走在程江村上,谢宇明一一给记者介绍着这里的景观,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寄托着他对父母的思念,也饱含着他对家乡振兴的希望。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陈萍
【通讯员】邓锐
【作者】 陈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