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2|回复: 0

个人生活史与村落发展史中的客家文化呈现——读《客路赣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4 1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丽波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摇篮,置身于这片热土,有必要领略独特的客家风土人情。《客路赣南》即以轻松的笔墨带我进入奇妙的赣南之旅。

创作主体的介入使得全书个人生活意味浓郁。这本书是由简心所作,作者为客家人,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体,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为一体并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整本书中没有所谓的中心人物,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但又有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描绘的客家文化特质让人着迷。书中前半部分以鹤堂人为主体,内容以鹤堂人的日常生活现实为题材,后半部分以作者在赣南诸县的游历为题材,语言优美,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了作者的生活一般。文章结构以作者的生活为主,中间穿插了许多的人物事件,相互交错,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赣南文化之旅。这本书既是对社会的、人情世态的描述,又是作者对自我的、对他人的心理认识和理解,文中以不经意地点拨方式将主题点到为止,更丰富的内涵则留给读者去回味,去思索。

作者以成长的视角,着笔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地气地描摹出生活百况,趣味性十足。例如在描述鹤堂人的生活时,将人们的踏实肯干、热情坚毅描绘得淋漓尽致,随手一翻,都是活灵活现的鹤堂人生活。即便是两个妇娘子(妇人)吵架的话,读来也并无不适,反而让人觉得质朴、实在,契合村妇身份特点,让人仿佛感觉到若隐若现的乡间村妇吵架场景,不觉让人感叹:这就是生动且真实的赣南客家村落生活!

文化附着于一定的空间,作者以文化散文方式挖掘文化的丰厚内涵。文学创作讲究形质合一,作者善于发现独特的美,将赣南的美好风景摄入笔端,实际上体现的是文化的厚朴与纯美。上坪地山,进黄沙坑,踏脚夏府……领略赣南的风俗和美景,或舒缓,或壮美,不知不觉陶醉其中。特别是生动优美的语句,让人感觉到生活之美,民俗文化之淳厚。例如将月亮比作秋天的眼睛,将菌子比作细爷的耳朵,又如描写到油桐树下的场景:“春天,井边的坎坪上成了花的海洋。仰头望去,桃花、李子花、梨花把天空都遮住了,蜜蜂嗡嗡地飞着,担井水的人回家,深一脚浅一脚的,湿答答的花瓣泥会踩满一路。井沟边长着一丛丛麦冬草,上面落满了花瓣,运气好的时候,能发现一簇簇肥溜溜的水菌子。鸟雀们喉咙清亮的时候,轮到我家的梧桐树开花了。一团一团地开出来,不几天铺满一树,抬头望去,白花花的一片,亮得人直晃眼。梧桐花一朵一朵落下来,层层叠叠像铺了一地雪花,那种莹莹的白,染着几丝淡淡的胭红,实在让人不忍心踏脚。”作者将梧桐树下的风景画成一幅画,将梨花、蜜蜂、麦冬草、水菌子、梧桐花一个个生动勾勒出来,美得让人离不开眼。仿佛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身边的一切风景都是摆设。作者匠心独运,热爱生活,总能于隐秘处发现点点生机与美。

从细节中呈现对生活的思考是本书的另一特点。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细小场景的点画,饶有趣味,却又触动灵魂。作者围绕梧桐树介绍了卷毛太婆的生活,在结尾处写道:“梧桐花一样的女人,就这样被炊烟熏染的日子,一年一年吹开,又一年一年被踏入泥土……再结成一颗颗硬邦邦的桐子,剥了壳,榨成油,封堵着一截截漏水的生活。”这几句用梧桐树比喻客家女,描写了客家女尽管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却还是像“桐子”一样坚强且默默地守护着一家人的生活。看似是一个个朴实的生活小故事,却于小见大,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历程的深层思考。

《客路赣南》的创作从个人生活史、村落发展史视角为理解赣南客家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书中既有新鲜的生活场景的叙述,“伢子”“妇娘子”“太婆”等系列小人物的生活片断与曲折命运由此得到呈现,一个个鲜活的客家故事蕴藏着客家文化的丰富元素也得以尽情展示。同时细节背后又将客家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刚强坚毅、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隐含其中,让人在悦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来源:青海日报第8版:副刊 https://epaper.tibet3.com/qhrb/html/202205/13/content_9469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