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有六大方言区(吴、闽、客、粤、赣、湘),每种方言区就是一种地域文化的集合。一个方言区的中心城市是该方言区发展的增长极,它通过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互动作用,实现各种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发展。可以说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就代表了这个方言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上限。从方言地图上可以看到,粤语有广州、香港,吴语有上海、杭州,闽语有厦门(闽南语)、福州(闽东语),赣语有南昌,湘语有长沙。南方六大方言,最少也有一个省会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而我们可怜的客家语呢?
方言区 | 中心城市 | 城市等级 |
吴语 | 上海 | 省级直辖市 |
| 杭州 | 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 |
粤语 | 广州 | 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 |
| 香港 | 省级特区 |
闽语 | 厦门 | 副省级城市 |
| 福州 | 省会城市 |
赣语 | 南昌 | 省会城市 |
湘语 | 长沙 | 省会城市 |
客家语方言区的核心是位居粤赣闽三省交界之处的客家大本营,地域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但是行政区域较为分散。国内客家人居多是城市有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都只是普通的地级市。
有人说,你忘了还有深圳啊!深圳,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半个客家城市(客家县)。按照《宝安县志》记载,1985年深圳本地语言比例和分布:龙岗客家话占56%,宝安粤语占35%(包括基围话等),大鹏军话占9% (包括大鹏当地的客家话),实际当年宝安县客家话人口占原居民总人口六成以上。但是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冲击以及当地政府对客家话的极其不重视(无本地客家话节目、无本地客家话报站),客家话已经在深圳基本边缘化了。所以出于现实考虑,不再把深圳作为客家中心城市的备选。(后面我将特别写篇文章来说明深圳客家的没落)
而梅州、河源、惠州、韶关、赣州、龙岩,哪一个城市将成为客家中心城市呢?哪一个城市将代表客家人的发展最高水平?哪一个城市将引领客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讨论。
1、政府的发展规划
政府的发展规划表明了未来几年行政权力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有规划就有定位,有规划就有发展。
广东省:《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三大较为成熟都市圈,广佛肇+清远、云浮,珠中江+阳江,深莞惠+汕尾、河源的三大组合型新型大都市圈,以及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韶关都市区。目前,广州已经被确定为了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将力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望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分别是汕头、湛江、韶关。
江西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南昌、九江、赣州进入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福建省: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都将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从粤赣闽三省的发展规划来看,客家地市中可以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只有赣州、惠州、韶关。未来几年,这三个城市将享受到政府更多更大的投入。尤其是惠州,其所在的国内第一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界级的都市圈。
2、城市人口规模
中心城市必须有大量增长的城市人口,尤其要有外来人口流入。有句话叫“人口流动的背后是资本的流动”,人来到大城市,钱也跟着来到大城市。人口的流入不仅自身带来资本,而且还可以吸引外界的投资。人口多的城市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来看,赣州无疑是客家第一大市,常住人口达到了858.87万,人口多于周边的南昌(546万)、福州(766万)、厦门(401万)、长沙(792万)、香港(740万)。这是由于赣州总面积大,有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地大所以人多。但是赣州常住人口远少于户籍人口,两者差额达116万,说明赣州人口流出数量之大,如果未来得不到有效扭转,将极大制约赣州城市人口的增长。
而惠州是客家地市里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城市。说明惠州有为数不少的外来人口流入,属于比较良好的城市人口增长模式。而且惠州每万人里小学生数量多达1166人,说明有大量青壮年人口(父母)涌入惠州,即很好的体现了惠州对人口的吸引力以及城市人口年轻化程度较好。
而其他客家地市都属于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的人口流出城市,城市人口增长不容乐观,每万人里小学生数量也不高,恐将成为人口塌陷城市、老龄化城市。
总之,从城市人口规模来看,赣州、惠州是具有优势的,尤其是惠州的人口增长模式比较健康可持续。在目前国内人口增长越来越慢、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不仅抢人才,更是抢人口,人多就是力量,人多就是生产力。所以客家地市尤其要注重人口增长这一问题,要在留住户籍人口、吸引外来人口方面多做努力。
3、经济发展水平
先来看客家各地市的GDP对比。惠州可谓一骑绝尘,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惠州地处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的珠三角边缘,经济发展在客家地区里确实算是比较出色的。结合GDP增速看,赣州算是比较有潜力的城市,发展速度处于领先地位,这或许由于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很多政策支持。假以时日,人口众多的赣州也很有可能成为客家地区的经济中心。
再来看下客家各地市的民富情况。惠州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也算是唯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客家城市。赣州在民富上表现太差了,基本上属于最穷的那一个,但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赣州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唯一有点意外的是龙岩,人均GDP太高了,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不算突出,这也许是由于当地国企比重较大,民营经济不发达,钱都被国企挣走了。
总的来说,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惠州不管是GDP总量、GDP增速、人均收入都算是比较好的。龙岩虽然人均水平不错,但先天不足,城市人口太少,造成GDP总量太低,形成不了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而且对国营经济依赖较大,民间经济发展不活跃。而赣州虽然总量不错,但人均水平太差,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惠州是毋庸置疑的领先者。
4、客家文化氛围
说到客家文化氛围,必须提到几个重要的参考系。一是本地客家话电视节目,二是本地客家话公共服务,例如公共交通上的客家话报站,三是本地城市宣传上的客家元素。
关于本地客家话电视节目,梅州做得比较好,有专门的客家话频道(梅州-2),客家话节目比较多,节目制作也比较有特色。河源曾有一个本地客家话节目《民生一线》(现不详),惠州曾有一个本地客家话节目《客家》(后来取消了),龙岩有一个本地客家话节目《客家风》,而赣州、韶关目前都没有本地客家话节目。
其次是本地客家话公共服务。梅州公交车上有本地客家话报站,赣州公交曾有过一段时间客家话报站,河源的公交曾有本地客家话报站(这还是2013年初由包括本人原@客家吧务组在内的很多客家人在新浪微博发起倡议争取到的),不过后面据说取消了,未证实。而惠州、龙岩、韶关公共交通目前都没有本地客家话报站。
最后来看看城市宣传上的客家元素,包括是否举办过世客会。
梅州“世界客都”的招牌尤其响亮,在很多场合当地政府都会有意识的去宣传这一口号,让人不得不一提梅州,就联想到客家人。梅州也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世客会的城市,可以说宣传客家文化从梅州始。
龙岩“客家祖地”的口号宣传得比较早,可能在2000年龙岩举办第16节世客会时就有专门的宣传。龙岩市政府在政府网站上还建立了一个特别的链接“客家祖地”,有专门宣传客家文化的页面。
赣州“客家摇篮”的口号最近几年见得尤其频繁,说明赣州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推广自身城市的客家特色。而且“赣南客家围屋”已入选中国申遗备选名单,这无疑表明赣州未来将在客家文化招牌打造上有更大的动作。
河源“客家古邑”的口号在2010年当地举办第23届世客会时开始大力宣传,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惠州“客家侨都”更多是学术界或者说民间对惠州客家文化的宣传总结,因为祖籍惠州的客家人是海外客家人的一大宗,惠阳客家话是海外客家话的优势口音。但是惠州市当地政府貌似并没有重视这一宣传口号,惠州目前大力宣传的是四东文化(东江文化),较少提及“客家侨都”这一称号。
韶关目前无包含客家元素的城市宣传口号。在韶关市政府的网站上也很难找到“客家”字样,可以说明当地政府对于“客家”这一文化招牌并不重视。
城市 | 客家话节目 | 客家话报站 | 城市宣传口号 | 世客会 |
梅州 | 有很多 | 有 | 世界客都 | 1994年第12届 |
龙岩 | 有1个 | 无 | 客家祖地 | 2000年第16届 |
赣州 | 无 | 曾有 | 客家摇篮 | 2004年第19届 |
河源 | 曾有1个 | 曾有 | 客家古邑 | 2010年第23届 |
惠州 | 曾有1个 | 无 | 客家侨都 | 无 |
韶关 | 无 | 无 | 无 | 无 |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客家文化氛围方面,梅州无疑是具有领先地位的,梅州不愧为国内的客家文化中心。其他几个城市表现平平。而韶关(韶州)作为客家五大州之一,70%以上为客家人。但是当地政府对客家文化很不重视,必须引起我们客家人的关注。(后面我将特别写文章来说一说韶关客家的危机)
综上所述,大家也渐渐清楚了谁最适合成为客家中心城市,无疑是惠州。惠州除了客家文化氛围尚显薄弱,在政府规划、经济发展、城市人口等方面都有其不可匹敌的领先优势。惠阳客家话(淡水话)也是客家语粤台片的主流口音之一,这也是客家语的优势口音之一,很接近梅县客家话,70%以上的客家人属于粤台片。
更主要是惠州有其不可替代的区域辐射能力。说到对区域的辐射能力,不得不提铁路(高铁)。19世纪西方殖民者就是通过在中国修铁路来拓展他们的殖民势力。
对客家地区影响最大是这两条目前在建的高铁:赣深高铁、双龙高铁。赣深高铁的沿线站点是:赣州西站—信丰西站—龙南东站—定南西站—和平东站—龙川西站—东源站—河源东站—博罗北站—惠州北站—塘厦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双龙高铁的沿线站点是:龙岩站¬—古田会址站—上杭西站—武平站—蕉岭站—梅州东站(雁洋西)—梅州站—梅州西站—兴宁南站—五华站—龙川西站。
这两条横穿粤赣闽客家地区的高铁将在河源龙川合流,最终延伸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客家地区的各种人力、财力资源也将沿着这两条高铁向惠州方向汇聚。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客家地市都将因为这两条高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同时客家地区也将因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紧密相连而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如果客家地区有形成一个中心城市,那将借助这两条高铁,拉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产业往来,同时串联沿线城市,推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更加高效、成本更加低廉,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的协同发展。但如果客家地区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城市,那么客家地区就将彻底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腹地,沦为仅限于提供年轻人口、经济资源的出产地。客家地区的各种资源恐将被大湾区里的超级城市深圳、广州吸干抹净,人口、资源流出会加快。本来想借助高铁拉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事实可能不是想得那么美好。这就好比你图他利息,他图你本金。
国内有人专门做了研究,从人口集聚度看,高铁沿线抽取了36个城市样本中,有2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占比出现下降,其中有70%的城市的比重变化为负值。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高铁加速人口流动,并不是说加速互相流动;三四线城市如果和一二线城市之间开辟了快捷通道,可能会出现一二线城市人口反向流入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吗?不可能的。相反,高铁的开通只会加速三四线人口的流失,“人往高处走”是根本道理,仅仅靠便利交通一条就想要吸引人口,未免过于思考简单了一些。(见于《高铁是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吸血管还是输血管?》文章中的观点)
在大城市人口吸聚阶段,高铁通达将使周边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使大城市与周边三四线城市联通更紧密,“黑洞效应”、“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沿线低等级城市即使修建高铁,也难以提升区位优势,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反而存在被拉大的可能。三四线城市指望通过修建高铁来“致富”的愿望,大致会落空。
这种严峻的挑战,必将倒逼我们客家人建设自身的客家中心城市,提升客家城市的发展等级,以做大做强客家中心城市来对抗相邻大城市的吸血。可以说没有客家中心城市,就没有客家人的城市化、现代化,也就没有客家人的未来。
各方言区 中心城市 | 常住人口 (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
上海(吴) | 2418.33 | 30133.86 | 58988 |
杭州(吴) | 946.8 | 12556 | 49832 |
广州(粤) | 1449.84 | 21503.15 | 55400 |
香港(粤) | 740.98 | 21529.55 | 153900 |
福州(闽) | 766 | 7104.02 | 32561 |
厦门(闽) | 401 | 4351.18 | 46630 |
南昌(赣) | 546.36 | 5003.19 | 31989 |
长沙(湘) | 791.81 | 10535.51 | 41131 |
惠州(客) | 477.5 | 3830.58 | 31091 |
大道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啊,惠州,组织上已经决定:将由你来成为客家中心城市。你将引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客家人拥抱未来,走向城市化,走向现代化。让我们客家人一起吹起号角:下一站,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