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0|回复: 0

《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在广州召开新书发布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9 19: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陈惠婷、张敏东):位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全国重大项目之一的《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日前在广州召开新书发布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海内外近2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上百位学者参会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是一项抢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大出版工程,同时标志着客家地区的古籍文献整理和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该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钟永宁如此评价。


《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由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开始启动,耗时三年编纂出版。本书首次系统地收集整理“客家三州”即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福建汀州地区,清至民国时期客家珍稀契约文书,约计收入2.3万件契约和217册账簿,合计100卷,3万余页。文书类型主要包括田地、房屋、山林的买卖、典当、租赁等契约,以及各种存票、清单、税票、执照、官府布告、房屋产权等。编纂时归户到村,按地域和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客家文化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契约文书更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活化石”。广东人民出版社钟永宁总编辑介绍,新书中包含数万件文书,全部来自民间私藏并为首次披露,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罕见的。因为收集整理难度大,以前披露的文书大多以八册、十册的规模出版,难成系统。而在《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中,有的家族文书时间延续数百年,多者一户达千余份。如梅州大埔郭氏家族的文书,多达1300件,时间起自乾隆二年(1737)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时间跨度长达212年。这些文书真实地记录了客家人的生产与生活的原生态,是研究客家人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民俗文化、历史演变等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推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客家学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本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创系主任曹树基教授介绍,编纂本书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大部分的文书几经流转,归户性被破坏了,来源不清晰,且很多客家文书不写姓氏和地名。而对于研究者来说,不归户的契约文书是没有价值的。为此,曹树基教授研究出数据库跟人名、地名勾连双重整理手段的办法,在归户与归群的大目标下面,尽量让这些契约文书有明确的人群边界和地域边界,这在学术界是为首创。


本书主编、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教授高度评价此书的出版,“做了一项学术界长期以来想做而无法做成的事业。”他解释,客家学研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但是至今为止,最为缺乏的就是第一手的民间文献。新书的出版,收集整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客家文献,将极大地提升大家对于历史时期客家经济、社会、民间日常生活的认知,将把客家研究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学术水准。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春声认为,契约文书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文献史料,像曹树基教授这样的一批学者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地发展一套解释民间历史文献的比较系统的学术规范。学术界可以通过开展契约文书的整理与研究等这样一些工作,建立起一个新的学术分科——民间历史文献学。


钟永宁总编辑同时强调,广东人民出版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客家文化遗产的抢救,除正在编纂的《海内外客家方言调查与研究丛书》《全球客家通史》《中国客家建筑丛书》外,未来还将开展客家碑刻的收集和出版。


会上,广东人民出版社特向做出重大贡献的陈春声、陈支平、曹树基、罗勇、王东五位教授颁发了专家杰出贡献奖,并向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历史系各赠送了一套《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


来自 baijiahao.baidu.com/s?id=1641833982495758090&wfr=spider&for=pc

8601a18b87d6277f3d36df6e7bfd5735e824fc8f.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