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8|回复: 0

我的发言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7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在三年前曾经准备过的发言稿,当时我是用QQ通过湖北省锺氏宗亲会会长锺代高先生转交的。我觉得现在还有其价值,故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说明: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受邀请参加的研讨会议,但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参加,正是因为如此,至今为止,我都没有与总会的任何领导见过面,从而保持了我说话的公开公正。
    广东龙川 锺胜 2018-10-27



       我的发言稿


致:《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办公室 及 锦光会长


各位宗亲:大家好!
    首先,我感谢“《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办公室”邀请我参加2015年9月20日在广州市花都商汇大厦召开的“鍾氏祖源‘多元’研讨会”。然而,由于个人的原因我无法参加这个研讨会,请大家谅解。为尽责任,我人不来,发言稿可得来。我的此信,算是我的发言稿。
    “一源论”认定天下的钟姓人和钟离姓人都是宋桓公的后代,认定“接生烈、晏”,还列出了一条“锺氏一源世系链”。“多源论”认为天下的钟姓人并不都是宋桓公的后代,例如钟仪、钟建都不是,并认定接生晏,但否定接生烈。于是,这两论出现了争执。“一源论”后来居上,在2014-4的花都会议上形成《会议纪要》以“双认定”来编《中华鍾氏宗谱》,引发激烈争论,致使编谱活动受到影响。
    本来,强行推动用“一源论”来编宗谱是个严重的错误。在没有对《会议纪要》正确与否作出必要的解释的情况下,今天,“编谱办”又决定在广州花都和江西萍乡分两地同时召开“多源论者研讨会”和“一源论者研讨会”,我甚至无法明白其中的用意:是要坚持《会议纪要》的方向去继续编谱,并准备将编谱活动受到影响的责任让“多源论”者来承担吗?如果不是的话,召开研讨会需要分派进行吗?这是要修正错误呢还是要坚持错误?是要弥合分歧呢还是要保持分歧?
    与会者都清楚,大家对鍾氏的祖源指向持有不同的观点,就钟姓能否将祖源统一在宋桓公之下这点来说,有的人认为能,就信了“一源”,有的人认为不能,就信了“多源”,这很正常。但将两个观点对立的人分成两组分两地进行研讨,就不正常;这样去掩盖对立反而会加大对立。我们对人要有基本的信任,难道我们编宗谱的目的是为了闹情绪搞对立吗?所以,这种做法今后不能再重复。
    老实说,我没有研究过钟姓源流,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我相信了“多源论”,我就是多源派。其实我自认是中间派,而且是中间偏多源派————以我目前对姓源的了解看,大概是八成信“多源”,二成信“一源”,因为“多源”和“一源”都有某些缺陷。为什么会这样?容我后面接着说。
    那些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热心于研究鍾姓史的宗贤们,他们通过十几年走访全国几十几百个不同的地方,依据各地的族谱,才好不容易把钟姓的源流世系基本梳理了出来,得出了钟姓是多源的姓氏,并将被“汀州谱”搞乱了的世系给纠正了过来。例如2000-8出版的《钟姓史话》的作者钟蔚伦、 2003-8出版的《锺姓通谱》的作者陈瑞松、2006-6和2010-10分别出版了初版和改版的《锺姓源流史》的作者钟春林、2012-10出版的《锺史文选》的作者钟敬和等,是我们能耳熟能详的“钟姓多源论”的代表人物。我是看了他们的书后,相信了钟姓是多源的。但对钟姓的姓前源流,钟蔚伦的说法与锺敬和的并不完全相同,即他们也没有完全一致,说明他们看到的钟姓谱还不够多,即他们的“多源”论有可能会存在某些缺陷,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只要证据充足,就能让他们改变。
    中华鍾氏宗亲总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国收集到了许多锺氏族谱,我相信其数量应该比钟蔚伦他们看到的肯定要多得多。“《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办公室”的宗贤们看了那么多的族谱之后,我估计,他们发现钟姓源流比钟蔚伦们的还要多而复杂(据客家风情网,有作者“台湾锺氏”的文章《鍾姓十八種不同記載之啟姓源流》,单从标题看,源流之多就可想而知),难以理出头绪来,于是便转而去古籍中寻找姓源,提出锺氏是“一源二氏多系”的“一源”论来。但这样做就要否定许多族谱的源流,于是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其中包括我在内。但我反对的是用“一源论”来编2016年的《中华鍾氏宗谱》,不是反对他们而是支持他们继续深入进行考证。这是因为他们的这个“锺氏一源世系表”目前还存在着比“多源论”还要严重的重大缺陷:一是这些世祖之间的年龄相差太大(不符合平均代距30年左右的规律),而且世系链是不连续的;二是没有拿出这些世祖的分支的有效连接,包括世系上的和年龄上的;三是这只是一种设想,虽然有部分族谱文字上是支持的,但其世系链不支持,更有许多族谱连文字也不认同。所以“一源”论无法得到钟姓人普遍的接受和认可。然而,只要他们克服了这些缺陷,“钟姓一源论”就完全有可能是对的,或者部分是对的,从而有可能改变现有姓源的指向;所以,既然我目前有二成相信它有对的可能性,就说明将来我可能会有更大的程度去接受它。就是说,一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会随着时间的后移和知识的积累而慢慢改变,我不会一本通书读到老;知错不改才是最可悲的。
    以上是我对“一源”论和“多源”论的主观认识。那客观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钟姓多源论”和“钟姓一源论”由于都存在缺陷而无法让对方信服,所以在目前还不可能取得统一,“尤其是在烈、接两公与仪公的关系上存有根本的分岐”,令我们看不到他们能朝某个方向趋于统一的前景。这就是当前的客观情况。“编谱办”要在9月20日于广州花都和江西萍乡分别召开“多源论者研讨会”和“一源论者研讨会”,以求共识,这是不现实的。可以预见,由于上述分歧或缺陷没有解决,这两个研讨会必将是各自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而结束,缺陷没有克服,分歧难以凝合,会议的效果就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编谱办”是想以“钟姓多源论”来统一思想呢还是想以“钟姓一源论”来统一思想呢? 我们是否就如在2014-4在花都会议后所形成的《会议纪要》那样,利用研讨会做幌子,再次将“编谱办”的意见在会后以研讨会的名义强行推进?
    其实,我们举办这两个研讨会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中华鍾氏宗谱》的出版。应该怎样去编宗谱,我只谈个人的看法。据我所知,对于“钟姓多源论”者在姓后(指气公和接公之后)世系的一致性,“钟姓一源论”者至今未见有质疑的声音出现,说明钟姓气系和接系的姓后世系是大家所认可的,这就为编纂《中华鍾氏宗谱》提供了支持,即是说可以将首版宗谱的重点放在编写姓后世系。由于两派观点的不同只是集中在姓前源流上,我建议,首版宗谱干脆就将他们的分歧作适当的介绍;然后,对姓前源流实行“各源各表”甚至是“各系各表”来解决。我们将姓源的现实情况公之于众,就可以发动天下钟姓人一起去探讨,几年下来,当能不断缩小分歧,并寻找出正确的源头,这就可为未来再版宗谱做准备。当然,这样出来的首版《中华鍾氏宗谱》就显得不完美,但关键是符合现实,肯定比编成将来被证实是错误的宗谱要强得多。况且,对各地的旧谱之错,人们可以原谅;对新出的首版《中华鍾氏宗谱》假如也出现重大的姓源错误,必将被百“姓”所取笑,引来骂声一片,人们肯定不会原谅!
    钟姓到底是一源的还是多源的,这个争论纯粹是一个学术问题。对学术之争,最好还是按解决学术问题的方法来进行:一是需要时间,不能急;二是需要人力财力,要发动群众参与;三是保证学术自由,允许百家争鸣。或者说,对学术争论,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搞行政命令,不要搞“少数服从多数”,因为学术真理往往会握控在少数人的手中。
    上面这些,就是我要说的话。谢谢大家!
    下面,是一位我从未见过面的宗亲在2015-9-14通过QQ发给我的短信全文,我是一字不漏地照录,它或许代表了好大一部分人的心声,也是对我们的提醒:
    【个人看法:一个关系全体宗亲的历史大事由十几个人在短时间决定还是欠妥,但是沟通和研究还是很有必要,不管是一源或多源,都不能带着对立的情绪进行讨论。大家都在讨论源的问题,却忽略了最早使用“钟”姓的那位,不管他有没有后裔,其他的都是因各种机缘陆续加入姓“钟”的行列来的。希望研讨的宗亲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料佐证,别凭某本疑问纵生的谱就草率断定。即使《中华鍾氏宗谱》的进展受影响,但不影响各省编谱的进程,可先出各省分谱。不希望宗亲组织也成官场,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盲目定论,以免被后人唾弃。】
   
    广东龙川县 锺胜 敬上
        2015-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