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18 15: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破天惊!震聋发愦!“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不施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大约在十年前吧,我就曾经开始设想文科高考要考它十几门,除了原来的语、数、政(含哲)、英、史、地外,还要加经济、法律、逻辑(或智能学,待定)、心理、电脑、二外或书法任选一(满分可为30,其中二外又有几种可供选择)、百科知识竞赛(以上各科除外的)。总之是一科都不能少!!此外英语要考听力和口语(不单指考外语专业的,所有文科生都要考),至于考中文系或新闻系的,还须加考一科大剂量的写作,含对对联、古体诗词、文言短文、制谜、小幽默、新闻稿、现代诗、应用文,再加一篇大作文。文科的语文要比理科的难,以对应理科的数学比文科的难。此外还要进行二次高考,将以上十几门都考二次,二次高考间隔可为三个月或半年,合计两次总分及参考单科成绩严格择优录取。这样考目的是尽量为社会减少一些悲剧文人。至于如何解决“深、专、尖、精”,那就要看各人以后四年、七年、十年乃至一辈子的造化了。我还希望北大率先进行这种改革,不然,就算是真的以全省前三甲或者地区状元、县状元的成绩进去的,也恐怕不一定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随便一所学校都会有人说“我本来也应该是北大的,只不过……”
顺着这样的思路,那理工科高考除原来的七科课程外则要加考 《电脑》(比文科难)、《制造、设计、发明和施工基础》、《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概论》这三门了。理工科也要进行两次高考。清华大学的招生不妨率先进行这样的改革。
补充:若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外敌入侵的危难前夕,则不论文理,均增之军事、兵法、武器等课程,而去掉一些对战争来说相对没那么重要的课程。
文科的高考课程必须要比理工科的多,因为文科主“博”,而理工科主“专”。文科不博,难成气候;理工不专,难有作为。文科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理科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文科的高考课程要比理工科的多,是因为不能让“分科前班上倒数一、二十名的学生才去读文科”成立!文科要比理工科的科目多,还有一层意思,将更多的学生吓得“赶”去读理工,培养出更多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进行直接建设的人才,社会上似乎不需要那么多的文科生,而需要更多的理工科生,特别是对近年来的中国而言。有道是“行胜于言”,“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科的经济课程要实用,教中学生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简单经济问题,以及如何办实业、做生意、炒股等经济活动的基础知识,而不是一接触经济就让你去研究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是多么罪恶的,这个等以后读博士的时候再去研究吧。这算是为减少悲剧文人而设置的最有效的一个措施。
两次高考主要是为了打破“一试定终身”的弊端,连每年一度的足球联赛都有主客场制呢,何况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前途、荣辱、幸福等重大人生问题的考大学?能不慎之乎?让大多数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觉得更科学、合理,更让人心服口服,心理平衡。也让学校、让社会更放心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确实是比较过硬的。两次高考还可让考生们更准确些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做法。两次高考好象很多,其实是将原来的高考前的摸底模拟考试的其中一次变成第一次高考而已。解决试题太多,考期过长的问题,可以采取几科合一卷的做法。组织、阅卷、计分等工作繁琐可以采用计算机以减轻人的工作量。
学生学习时间从哪来?把重复地做“题海战术”的时间解放出来用来学习那些要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新科目新知识。缺乏老师怎么办?那就自学。缺乏任课老师说明该地教育资源匮乏,在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也是合理的。处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要想考高分进好学好校当然要刻苦努力并且很聪明再加上自学能力极强。
高考不这样考,而你这样去学了,对你高考不利,因为大大地分散了精力,会让你的高考那几科取不了高分,读不了好学校,虽然你的实际水平可能很高。这是要引起注意的。但这就难免构成一种悖论,有些按那样去学习的比较有实力日后发展潜力较大可能成大器的人反而可能会因那样去学而考不高分读不上好大学,而有些考上高分读上好大学的人的成就日后却未必比得了前者,这不免令人感到几分可惜和尴尬。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大体保证考上来的学生不论他来自繁华的大城市还是来自偏僻的山区,都是优秀的,他们之间的素质和水平相差不多,大城市生源的不至太自负,山区生源也不必自卑,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好处。通过这么辛苦考上来的学生,大学应该恢复以前的低收费标准收取他们的学费,这对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是有好处的。
有时我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象我们这些从偏远贫困山区考上来的学生,即使考上重点甚至名牌大学,但有些人的综合素质或者能力可能还比不上那些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只考上大专或者中专的学生,有人甚至被人刻薄地说成“只会死读书,别的都不会”!但同时我又想,从偏远贫困山区考上来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他们有些人日后发展的潜能可能比那些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并且考上重点甚至名牌大学的人还要大。这似乎很矛盾,不好理解,其实这主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至于他们之间谁到底更优秀,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并且终生努力奋斗。毕竟一次高考说明不了多少问题,同样你的出身也不能给你打一生的保票!
其实近几年的高考改革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3+X”,综合科等,只是还没有象我当年设想的改得那么彻底。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考也必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
假如日后高考真的采取类似这样的考法,象梅州这样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不那么发达,人才外流严重,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备陈旧,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多,学生家务劳动繁重,高考录取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歉收呢?这是让我感到担忧的。梅州,Are you ready ?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2-28 at 13: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