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71|回复: 32

【原创】文化的祭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1 1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的祭坛


    南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因浩浩南流的汀江的发脉滋润,铸就了历史上客家首府的辉煌。多情的山水,迷人的风光,纯朴的人文,香醇的街巷,妩媚山风梳洗着古城的脸庞,显得古老而空旷,深沉而苍凉。

    汀州的名人真多,闭上眼睛列出来就是几打。这得益于汀州开发历史的久远。晋太康三年(282)这里置新罗县,随即就开始了艰辛的更加明丽的文化旅程。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这里始置汀州,历宋元明清,丰厚的历史文化如同一缸酽酽的陈年老窖。历史的血脉不断延伸,到了现代,汀州更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莫过于汀州完成了一次对文化品性的祭祀和追悼——一代文化精英兼政治家瞿秋白凋落在这里强悍的敌人屠刀下,殷红的鲜血浸染着鲜花翠柏,青砖灰瓦。

    瞿秋白仆下的地方叫罗汉岭。这名不见经传的汀城一隅,本是聚族而居的古越族人祭拜图腾的蛇王宫所在。与其说这里是一块芳草凄凄的刑场,毋宁说这是一座崇正报本塑造强健的文化人格的流血的祭坛。

    屈指算来,瞿秋白长眠在罗汉岭的雪松黑土已有64个春秋了,倘若先生还在,那已是整整100多岁的老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与几位文化友人,再一次来到罗汉岭,凭吊先生的英灵。低回的天空飘起了淅淅雨丝,高大的纪念碑静穆肃立,通向天边的石阶默默无语,只有苍翠的雪松和花草仿佛还在哭泣。我踟蹰在罗汉岭的园林,抚摩着刻在大理石上的烫金碑文:“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的祖籍江苏常州是名人的故乡。光是清代以后,这里就走出了恽南田、赵翼、段玉裁、龚自珍、恽代英、刘海粟、华罗庚等一代巨匠。常州的学派和画派、词派实在够得上“各领风骚数百年。”恽代英、瞿秋白虽然以政治活动载入青史,但在他们的身上总带有浓郁的挥之不去的文人气质。他们逐历史大潮而出,常常令中国文化史钦羡不已。

    瞿先生是不朽的。那儒雅的气度,敏捷的思维,正直的品质,高尚的精神,常常令后人难以忘怀。是的,在他的骨子里濡染了太多的文人气息,以至于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唯一受到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亲切接见的卓越政治家会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山城凋落,以致于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记者、文艺理论家在冰冷的钢刺下不屈,以至于一腔志在拯救中华于水火的奔腾热血会融化在十万大山的逶迤苍茫间,以至于一介文弱书生的病榻之躯靠了钢铁般的坚强毅力为后人特别是为文人竖立了一座高耸的人格丰碑!是的,先生走了,走的时候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短衫短裤,我情不自禁地默默询问,“先生,下雨的时候,您冷吗?刮风的时候,您冻吗?这些年来,您可好?”先生永远也不会回答我的问候了,先生的走,留给后来者是一声声悲怆的慨叹,留给文人的是一份份光荣与梦想。先生的走,为煌煌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史平添了更多的峻拔之姿和阳刚之气。

    一个人,因为有文化的濡染才充满智慧;一座山,因为有文化的传扬才流光溢彩。文化给人生机,文化给人高尚,文化给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文化给人讴歌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力量。在先生的人生历程中,文化给了他圣洁的灵魂容不得半点污秽的胆魄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1927年8月7日,新生的共产党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打击后,轰轰烈烈的革命正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境地。陈独秀的软弱退让险些把共产党推上了灭亡的绝路。此时,气质儒雅的先生在汉口振臂一呼,召开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地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领导权,扫除自北伐战争胜利以来罩在共产党人头顶的层层阴霾。同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瞿先生不可避免地在此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犯了矫枉过正的“狂热”。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先生没有气馁,而是以更加冷峻的目光和平静的心态,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1928年,中国共产党六大在莫斯科举行,瞿秋白、邓中夏等参加。此时,担任“六大”秘书处翻译科主任的王明,根本不是“六大”代表,竟在大会上夸夸其谈,背诵马列主义词句,并百般讨好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这一无耻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正直善良的瞿秋白的断然拒绝。先生扔过一句话:“中山大学及东方大学被指定参加大会的学生发言,不要只重复理论,发言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要讲。”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表明了先生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磊落情怀。也许是这一次,先生开始遭到野心十足的王明等人的嫉恨。政治如同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1930年,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扶植下,坐上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的第一把交椅。王明推行了一套比已经够左的立三路线更加离谱的路线,在断送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基地后,其左倾路线在国内的主要执行者博古不得不把临时中央一古脑儿搬到瑞金苏区。此时,从中国国情的实践中走出来的毛泽东遭到了排斥和打击。

    1934年12月,瞿先生与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挚友鲁迅先生作别,匆匆来到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长,苏维埃大学校长兼管艺术局。一方面,红军将士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浴血奋战,而王明却以养病为由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悠闲;一方面,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引下,排山倒海,万马奔腾,而王明及其代表人物却一意孤行,把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拱手让给敌人。同时,左倾路线的执行者,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手段,迫害革命同志。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看来,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已成定局。如先生所料,身患严重肺疾的他被左倾路线的执行者硬是留在苏区,而不让他跟着大部队转移。先生知道,红军走了,留下的游击队将面临如何强大的敌人的进攻和掳杀呀!但先生认了,他想,即使就此牺牲也服从组织决定。后来才知悉情况的陈毅劝先生快快追上红军队伍,但先生的脚底却生了根,他说“不”!机遇与先生擦肩而过,他把死的危险坚决地挽给了自己。后来的境况越来越糟。1935年初,组织考虑先生的虚弱身体,安排他往长汀——永定——汕头——香港,抵达上海治病,先生与何叔衡、邓子恢等几十个同志向长汀以南的山地转移。

    2月14日,在长汀濯田区水口乡,先生不幸被捕,并被押解到长汀国民党三十六师司令部驻地。功名利禄在先生的眼中早已化作了尘土,唯有对中华文化的信仰矢志不移。“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甚,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羁押在汀州试院的先生,难得度过了悠闲的40多天。他写写杂感,赋赋诗词,玩玩图章,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也不忘却张扬自己独立的文化人格,写下了《多余的话》,真实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过失。是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正是老祖宗传承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绵延根脉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1 2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原创?请予说明。

段落之间为何有那么多的问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21: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

报告版主,此稿是原创!因我是新手上路,一些电脑技术及其运用还不甚清楚操作,以致于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许多问号,我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办,如果你们能处理,则是万分感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1 22: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作了简单的处理。

发贴时,请在标题右边选择文章类型。如果是转贴,还请交待文章来源。如果是原创,请予以标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22: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的支持和教导。

谢谢,我看到了!以后发帖我会很注意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2 1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这篇《多余的话》,是死神来时道出的人生真知
————
豆腐是世上最好的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14: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你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罢笔……”

如果我没记错,这是矍秋白先生在狱中写给他妻子的诀别书吧!记得当时看到这段文字时,我落泪了,虽然那时我还小,不能理解深刻的爱情,只是为人世间有这样的生死别离而感到难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xx at 2004-6-15 14:55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你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罢笔……”

如果我没记错,这是矍秋白先生在狱中写给他妻子的诀别书吧!记得当时看到这段文字时,我落泪了,虽然那时我还小, ...

我记得是潭嗣同的《与妻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6-15 21:20
那是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

:cry::cr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瓶子 at 2004-6-15 21:23
:cry::cry:

叫你看書,你就不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6-15 21:28
叫你看書,你就不看

大叔,那是高中时的课本 ,忘得差不多了
现在我学的是理工科,没有这些文学类的东西啦:cry::cr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喔!大嬸,不好意思,我可能高中剛要畢業,還記得很清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6-15 21:32
喔!大嬸,不好意思,我可能高中剛要畢業,還記得很清楚!


我不是大婶啦:mad::mad::mad: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6 09: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想起来了,是林觉民的,只记得让我感动的字句,却不记得作者是谁了。呵呵,不好意思,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还望“大叔”、“大婶”多多包涵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