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attungi 于 2017-11-14 07:25 编辑
在我們論壇似乎沒看見[深圳與廣州]版塊,然而深圳與廣州都是客家城市,這是可以確定的,毋須爭議!
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前,約60%是純正客家人,約30%是基圍人、疍家人、圍頭人、廣府人等4個屬於粵語系的人群,少於10%是大鵬人、軍話人、尖米人、鶴佬人。這已是眾所周知的,畢竟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世界已經邁入現代化時代,信息比較透明。何況改革開放到現在不過幾十年,這一代人還沒有成為歷史呢,很多深圳原居民都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改革開放之前深圳是以客家人為主,甚至是“以客家語為趨勢”的格局。所以在當下這個時間,21世紀臨近二〇年代——來追溯和強調深圳原居民主要是客家人的史實,“人證”齊全,沒有一個人能夠反駁,然而說到廣州是客家文化城市就比較容易招來質疑。
網友們可能都沒有注意到一個事實:廣州是世界上“唯一”有本市本地本土客家人和本市本地本土客家文化的省會城市!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地球上客家人和客家文化唯一的孕育之地、最重要的聚居和原生地就是贛閩粵交界處,現代客家學定名為“客家大本營”的所在。然而或許大家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現和注意到,在客家人集中的這三個省,唯獨僅僅廣東省廣州市是本市有“本土客家人”的省會。福建省福州市沒有本市“本土客家人”,沒有本市“本土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對於福州市來說是一種“他地文化”。江西省南昌市沒有本市“本土客家人”,沒有本市“本土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對於南昌市來說是一種“他地文化”。客家文化對於廣東省廣州市來說,卻並非一種“他地文化”,而是本土本市文化的一種,本土本市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地位和局面?因為廣州市實際上參與了客家文化的形成史,參與了客家民系的起源。換一角度表述,就是脫離了廣州這一部分關於客家形成史的客家歷史,也是不完整的!由於恰恰同時在改革開放以後,部分廣東省的學者發明出歷史上不流行的“廣府人”一詞來概括粵語白話方言的人群,所以人們形成了一種“逢廣必粵”的錯誤印象。事實上作為“廣府文化”代表城市的廣州市並非純粵語文化城市,粵語文化也不是廣州市唯一的文化符號!
“廣”字不僅等於粵語文化,而且還曾經主要用來代表客家文化!在所有的客居地都曾經留下“廣”字印蹟,如四川、廣西、江西、福建、台湾,可以說,“廣”字不僅不能用來特指粵語民系,而且主要就是用來“特指”客家民系的。“廣”字不因廣州市而被粵語民系獨佔,也不因廣西而被壯族獨佔,話說到這裏,你肯定會認為它既然不能被粵語民系獨佔,那麽客家民系更沒有資格獨佔,不過歷史上的真相就是“廣”字主要代表的真是客家,絕非粵語白話!
與其談“廣”字的歸屬不如談廣州市的本土客家文化,廣州市作為客家文化形成史上重要的一環,地位不容低估。廣州市不單單是一個“有客城市”(有客家人居住的城市),更是客家原鄉,很多海內外客家後裔的祖籍地!近代以來從廣州市中心城區,如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和從廣州市郊區,如從化區、增城區、花都區遷往中國各省、世界各地的客家籍廣州裔人口數不胜數、不在少數!廣州市對於客家這個民系來說絕不僅僅是“外地”,而是真正的原鄉祖地之一,是海內外許許多多客家人夢縈魂繞的故國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