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14 1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期间,有宗亲给我电话拜年,并指出我的这篇文章有些内容不易为今人所理解,认为应该做些通俗的解释和说明。我接受这个建议,作了一些文字上的补充和修改,但内容不变,见于后。谢谢。
锺胜 2017-2-13
再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
我在《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的文章中,总结了“烈系”和“气系”的背后所包含的内容,说明了“烈系”和“气系”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而且,气公的始祖宝座不能“让”给烈公!
有人问我,文中所列的“烈系”包含的三条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这说明他没有看过钟蔚伦先生的《钟姓史话》,也没有看过我之前的一些文章,也或有可能是我真的没有说清楚。这里,我就专门再次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谈谈对编谱的看法。 我在2014-7曾发文《浅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对以“一源论”为宗旨的编谱方向做了评论,今以《再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为题,就编纂《中华鍾氏宗谱》一事,再提一点自己看法、意见和评论。
先谈“烈系”。 广东“粤东三老”(兴宁县锺泽民先生、大埔县锺用渣先生、蕉岭县锺汀剑先生)1999年发表的著作《锺氏渊源校正本》、锺蔚伦先生2000年发表的著作《钟姓史话》,是“烈系”的代表作。这两本著作的“烈系”包含了如下信息: 1、伯州犁的食邑地在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2、烈公在公元前286年的避难地是在许州,他以宋国末代国君“偃”曾封他于钟城为“钟邑大夫”,而在许州改姓为钟,因此他是钟姓烈系始祖; 3、烈公之后的复、叶、气……各世都姓钟,于是,“烈系”便取代老谱的“气系”,以此去“解决”烈、复、叶等三代人“姓什么”的问题! 这样算来,在《锺氏渊源校正本》和《钟姓史话》中,烈公的立姓时间比老谱记载的气公在公元前230年的立姓时间早了56年!
以上三点后来都被钟敬和先生2012年发表的著作《钟史文选》所否定。他是怎样否定以上三点(最关键的是前二点)的呢?
一、伯州犁的食邑地不在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47世遨公是宋襄公(兹甫)之弟。遨受哥哥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晋为官生子改姓伯,其孙49世伯宗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正直敢谏于公元前576年被害。伯宗之子50世伯州黎于是离晋奔楚,任为楚国大宰大夫,食采邑锺离山(地处今河南长葛县石象乡封升岗);他是楚国的英贤,但在公元前540年被谋害。
什么叫国? 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古代的“诸侯封地”。周朝天子将自己所拥有的大部分天下(大多在边远地区)分封给了上百个诸侯,故诸侯的封地叫诸侯国。上述的晋国、楚国及后面的宋国、锺离国等都是诸侯国。诸侯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拥有独立的统治权包括军权,但必须服从天子的领导。 什么叫食采邑? 食采邑又叫大夫采邑,是指诸侯国内诸侯给贵族大夫的封地,封地的大小因大夫的地位高低而不同,但一般不会很大。古时还没有出现钱币,采邑封地相当于后世高官的资产和俸禄(现代的叫法就是高工资或高薪酬),故称为食采邑。大夫采邑通常只是封给国君之子和有大功的勋臣,故食采邑虽然很小但却有“国中之国”之称。
《钟史文选》说,伯州黎作为楚国(一个诸侯国)的下属官员不可能得到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的封地作为他的食采邑,即伯州黎不是诸侯他不可能受封于锺离国,只能得到他所服务的楚国的一小块食采邑地(锺离山);所以锺离山必然是在楚国境内,不可能在锺离国内(注:锺离国后来在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了,但这时伯州黎已经被杀近100年了!)。颇受后人诟病的宋朝《唐书》错误百出,说伯州犁的封地是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但《钟姓史话》采信了《唐书》,所以《钟姓史话》也跟着错了,并严重地误导了我们! (钟敬和先生在后来的文章中反驳“锺姓一源论”时还说到,一源论的所谓锺姓始祖公孙黎<锺离>也不能食邑于锺离国,道理同样是,那时的锺离国远没有被楚国所灭,服务于楚国的公孙黎怎能食邑于锺离国?! 见拙文《烈公和接公之谜》)
有人认为,春秋时的楚国应该在今湖南、湖北一带,它怎么会拥有河南长葛的锺离山? 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这个说法在春秋前期是对的,但在后期就不同了,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各路强大诸侯的挑战,“奴婢大过主人婆”,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的领导失灵了。各国之间已经是相互掠夺相互兼并甚至直接灭取,它们的版图就经常变化,时间竟达数百年,否则,中国历史怎么会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乃至最终的秦朝一统? 还是看看锺敬和先生是怎么说的:“按史,豫州钟离山原是春秋时许国东北部分之地。楚成王十八年(-654年)并了许国,但政权归许国君所有(即许国君已经成为楚国君的部下了,许君他是在替楚国代管着许地)。至楚共王十五年(-576年),许国君畏郑(因许地与郑国相邻),(于是,许君向楚国君提出请求)请徒叶地(今河南叶县),得准,成了许国之地无主。晋厉公五年(此年也是-576年),晋伯宗被杀,(伯宗之子)伯卅黎奔楚为大夫官太宰,楚共王赐地钟离山及周边之地作为伯卅黎的食采邑。” 就是说,今许昌一带在春秋前期是属于许国的,钟离山只是许地的一部分;到了春秋后期,许国被楚国兼并了;在-576年,楚国的钟离山成为太宰大夫(相当于今之总理)伯卅黎的食邑地。
因此,旧谱称“伯州犁食邑锺离”的“锺离”,应该是锺离山,而不是锺离国!宋朝的《唐书》说“伯州犁食邑于锺离国”, 《钟姓史话》又采信了《唐书》,所以《钟姓史话》和《唐书》都错了! 现在应该知道,楚国的官员只能食邑于楚国,不可能食邑于别国(这就像中国的总理只能在中国领工资不能在别国领工资一样)。我们不能将河南长葛的“锺离山”与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混为一谈!
二、烈公没有被宋国君“偃”封为“钟邑大夫”!
锺蔚伦先生在河南长葛调研时,证实接公只生一子叫“晏”,接没有生“烈”。显然,在旧谱“接—烈—复—叶—气”的排序中,烈不是接之子! 而且烈公的年龄比接公大111岁,接怎能生烈? 另外,有旧谱说烈公是“君偃”的三弟(或三子)。那么,在余下的“烈—复—叶—气”中谁是始祖呢? 旧谱说气公是锺姓一世祖,即气公是始祖。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气公是始祖,说明“烈—复—叶”三代人不姓锺,怎么办? 在证实接公不是这一系的始祖后,就只能从“烈—复—叶—气”中找始祖,以及“烈—复—叶”三代人姓什么的问题!这也是那些为探讨姓源最早吃螃蟹的人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粤东三老”和锺蔚伦先生一样,是探讨锺姓源流的最早吃螃蟹的人。
“粤东三老”按老谱无法在古颍川(今河南许昌地区)找到锺离山,他们信访许昌市志办公室,请求协助查找锺离山,得到郭宪周先生的答复是:“许昌平原,没有锺离山。” 于是他们便怀疑锺离山不存在,认为老谱的记载有误! 怎么办? 锺用渣先生在史书中找到位于山东泰山附近的古“锺城”,并杜撰说:烈公被宋国末代国君“偃”封于钟城为“钟邑大夫”,当烈公在公元前286年避难时在许州以曾经被封为“钟邑大夫”而改姓为钟,因此他是钟姓烈系始祖。对此,锺泽民先生不同意,认为缺乏依据,但锺用渣先生坚持,并写进了1999年出版的《锺氏渊源校正本》中,让这本小册子扩散于粤东和其他地区。“立”烈公为始祖 —— “粤东三老”就是这样“解决”了“烈—复—叶—气”中谁是始祖的问题,即上述第一个问题!
“锺蔚伦三访锺泽民而作《钟姓史话》”。 锺蔚伦先生是接公后代,他对接系研究多年,“接系”就是“接 — 晏 — 钦 — 崱 — 元……”,“粤东三老”是烈公后代,也研究了多年族谱,才推出《锺氏渊源校正本》的烈系,“烈系”就是“烈 — 复 — 叶 — 气 — 运丰……”! 锺蔚伦先生完全接受了《锺氏渊源校正本》的说法,将烈公称为锺姓烈系始祖,写成《钟姓史话》的“烈系+接系”! 找不到锺离山怎么办?锺蔚伦先生又按宋朝《唐书》的说法,称伯州黎食邑于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从此,“颍川钟姓源于锺离国”和“锺姓烈系”便因为2000年出版的《钟姓史话》是《中华姓氏史话丛书》之一,在全国大量发行,而风行全国! 至今影响了锺姓人十几年!
“粤东三老”因探讨钟姓谱史而与钟敬和先生是多年的朋友,常常以书信往来进行交流。钟敬和先生对钟泽民先生送来的《锺氏渊源校正本》提出了质疑。
钟敬和先生说: 《锺氏渊源校正本》称,因为宋偃公三弟烈公封于鲁国中部之地泰山附近的锺城,气公在汉高祖时,以曾祖父烈公曾经封于锺城而为“锺邑大夫”,遂以封地“锺”为姓,并称此系为钟姓“烈系”; 《锺氏渊源校正本》中注明:“锺城——在山东禹城县东南百余里,山东泰山附近,在春秋时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 我(锺敬和)认为,书中正文说到的鲁国锺城和书注中的曹国锺城,实际上是两个地方:(一)今山东中部的泰山当时是鲁国之地(不在宋国);再看历史,宋国于公元前286年先被灭,鲁国则在后来于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因此生于宋国的烈公不可能封于鲁国的锺城。(二)今山东西部的曹县、定陶、菏泽三邑是曹国之地;定陶古名陶丘,是曹国都城。国君曹伯阳十四年(—488年)冬在都城陶丘的西南郊筑五城,其中有一城叫锺城,作为抵御宋国进攻的前沿阵地(即这“五城”是临时性的防御工事,不是永久城池),至次年(—487年)春,宋景公挥兵灭掉曹国,把此五城扫为平地,就是说,此锺城从建成至消失只有几个月。过了150多年之后烈公才出生(生于—334年),因此烈公不可能封于早已消失了的曹国锺城。 由(一)和(二)可知,《锺氏渊源校正本》说“三弟烈公受封锺邑大夫”而姓锺称为“烈系”,是不成立的;这既与历史不符,又背离了“首创宗谱”。
钟泽民先生回信锺敬和先生,承认因为当时找不到钟离山而提出山东钟城的探讨是不严谨的,称烈公为受姓一世祖是错的;并在信中希望钟敬和先生能继续他们未能完成的探讨钟姓源流的心愿。
此后,钟敬和先生坚持“首创宗谱”,花上十几年在河南长葛石象乡找到了锺离山,证实烈公姓为锺离,“烈—复—叶”三代也姓锺离,气公才是锺姓始祖, 让“粤东三老”的不实考证得到了纠正!
锺敬和先生在文章《从首创宗谱说起,看后来锺谱演变》中说:“我在2001-7-16始得读《锺姓史话》,觉得其中有太多的问题,关键是抛弃了‘首创宗谱’采纳了错误的《唐书》和《锺氏渊源校正本》,立即先后给钟蔚伦先生致信二封,指出问题希望他予以纠正,并请他尽量能到广西浦北来找我,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但他是人不来,信也不复。因此,《锺姓史话》的问题至今得不到纠正。……”(见拙文《锺姓谱的源流演变和我的编谱感受》) 这说明,钟蔚伦先生与锺敬和先生彼此之间缺乏沟通。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校而不正的《锺氏渊源校正本》却为《锺姓史话》所采用”( 锺敬和语),而让钟蔚伦先生当时有难言之隐,无法应对锺敬和先生的质疑才没有回应的吧。
三、坚持“首创宗谱”,只能称气系不能叫烈系!
锺敬和先生说: 《锺史论坛》是中华锺氏宗亲总会的刊物;我(锺敬和)在该论坛发表了较多的文章,大都是抨击那些违背“首创宗谱”的行为的。 因为《锺史论坛》停办了,总会的首任会长锺振声先生说 “你的投稿已够出一本书了”,受到会长的鼓励,加上宗亲出钱出力支持,于是我便将这几年投向《锺史论坛》的稿件集成一本书,取名为《锺史文选》在2012-10出版,并将书赠送给了宗亲们。我在书中一再强调要坚持执行“首创宗谱”,并以历史为据,重点是要纠正《锺姓史话》之错! 我坚定地认为,《锺姓史话》的错误如果不纠正,锺姓“烈系”势必会严重影响我锺姓谱史! 它产生的后果将会比清朝时的《汀州谱》更严重!
《锺史文选》是怎样证明“烈系”是错的呢?
我在《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中已经说过,2010年锺春林先生的改版《锺姓源流史》、2012年锺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2015年锺刚浩先生的文章《中华锺氏<宗谱>与姓源辨析》等,都不约而同地依据《首创宗谱》证明颍川锺姓只有“气系”没有“烈系”! 而且锺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既有破,又有立! 他否定了前面“烈系”的三点内容,又肯定了“气系”所包含的如下五方面的信息(见《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这是最值得我们赞赏的地方:
1、伯州犁的食邑地在河南长葛的锺离山,不是在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今天的长葛石象乡封升岗就是古时的锺离山(见上面的介绍)!
历史介绍:伯州犁在公元前540年被公子围(执政后称楚灵王)暗杀之后,楚灵王执政。公元前528年灵王的兄弟楚平王即位,悯伯卅黎冤死,仍封伯卅黎之子伯郤宛(也说伯宛)为右尹,食邑仍是继伯卅黎的采邑豫卅钟离山。至公元前515年,楚奸臣费无忌火烧右尹府,伯宛一家人遇难,只逃出伯宛之子伯嚭一人,奔吴国(都城会稽,今苏州)。伯宛是楚忠臣,激起楚国上下声讨费无忌;因涉及楚国政权动摇,楚昭王幼(8岁),令尹子常杀无忌,伯氏的采邑钟离山仍归伯氏所有。但伯嚭再也不回楚国,在吴王夫差(-495——-473年)年间任吴太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公元前473年灭了吴国,伯嚭遇难,其子伯簠弃伯氏改以祖采邑为复姓钟离(即锺离簠),逃离会稽避难回居钟离山,数代不仕。为纪念伯氏湮没在会稽,钟离氏起源在会稽,故此系锺离氏标帜为“会稽堂”。后来到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的手下大将锺离眛(即锺离接之父)就是锺离簠的后代。
2、烈公在公元前286年的避难地就是在当时的楚国锺离山(在今河南长葛石象乡),那时住在钟离山的就是伯州黎的后代钟离氏人,烈公投靠他们,也改姓为钟离(在锺离氏的地盘上,烈公不可能改姓为钟!),并得到他们的掩护,才得以在敌国(灭宋的楚国)的土地上生存;
这说明,《锺氏渊源校正本》和《锺姓史话》,称烈公曾经封于山东锺城而为“锺邑大夫”而在公元前286年避难时改为锺姓,是没有史据的不实考证。
3、烈公在公元前286年于钟离山改姓为钟离,且烈、复、叶三代都姓钟离;是叶公在秦灭韩于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时,(在钟离山)将其儿子气公改姓为钟,所以63世气公才是钟姓始祖;即气系锺姓的立姓时间为公元前230年。
4、烈、复、叶、气等四代人都葬在钟离山,但气公的两个儿子运亨、运丰因致仕为官离开了钟离山移居去了许州城,并于公元前150年左右(西汉时期)在许州城作《首创宗谱》(又叫《汉传老谱》);
5、运亨、运丰二公的《首创宗谱》定气公为始祖。因此,颍川的这一系钟姓是气系,不能称为烈系! 这是《首创宗谱》所决定的。
那么,《首创宗谱》是怎样说的?
锺姓始祖气公生二子:运亨、运丰二公。二公从锺离山移居许州城宗昌县安邑乡店铺里居住,作有《锺氏族谱》,后世称此谱为《首创宗谱》(又叫《汉传老谱》)。 现附上《首创宗谱序》 (见锺刚浩先生2015-11的文章《中华锺氏<宗谱>与姓源辨析》 ),以加深理解:
【 目前所见有文字记载的锺氏族谱,最早始于烈公的四世孙运亨、运丰的《首创宗谱》。在“首创宗谱序”中有如下文字记载:“锺氏一族是黄帝子孙及契之苗裔,商汤之世派,纣之庶兄也。食采于微,至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至周赧王二十九年(-286年),齐湣、魏昭、楚项襄共伐宋而三分其地,偃公死之,三子烈奔豫州锺离山,为伯州黎食采故地,遂复姓锺离。烈公娶姒(音似)氏生复,复公娶姬氏生叶公。至秦寇周隐居锺离山,以颍川锺离山山清水秀,为两间淑气所聚,又为伯州黎食采之故,遂姓锺。叶公娶姜氏生气公,汉高祖入关之初,气公年方三十,知汉当兴,因世乱,严居不仕。世派托始源自气公,亦汉兴民方有谱,遂为锺氏一世大始祖。气公娶吕氏生运亨、运丰,运亨娶苏氏生文趣、文离,为中牟令;运丰娶姜氏生文义、文仪、文佳,为许州牧……”。 在续修族谱中,又增加了下列记载:1、祖居地颖川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2、锺家墓园离许州三十里东岸;3、墓园立有石象、石狮、石羊;4、墓园有碑诗“豫州胜地颍川堂,气公生发居此方,后裔接脉分县住,枝枝叶叶茂荣昌”。 】
就是说,锺敬和先生用 2012年出版的《钟史文选》以首创宗谱的“气系”,有理有据地去纠正了“粤东三老” 1999年发表的《锺氏渊源校正本》和2000年出版的锺蔚伦先生的《钟姓史话》的“烈系”。 所以,我认为坚持《首创宗谱》,并在河南找到湮没了二千多年的“锺离山”,是锺敬和先生对锺姓谱史最为重大的贡献!!
有人说,对锺敬和先生的“气系”论述,仍然觉得理据似有不足,关键是:其坚持的《首创宗谱序》你敢保证确实可靠吗? 对这个提问我想反问一句:你认可他发现的“古时的豫州锺离山就是今天的河南长葛石象乡封升岗”吗? 这就是回答该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承认“是”,就说明“气系”是正确的,因为锺离山证明了《首创宗谱》不假,而锺离国则无法证明《首创宗谱》! 这就是理据! 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么你就必须回答锺离山究竟在哪里, 难道会在安徽凤阳的锺离国吗? 如果你认为是在锺离国,则你就必须证明“任为楚国大宰大夫(相当于今之总理)的伯州黎食采邑于楚国的锺离山”是错的,并证明“任为楚国大宰大夫的伯州黎食采邑于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才是正确的! 对此,你证明得了吗?? 我敢肯定,要证明“楚国大宰大夫伯州黎食采邑于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的难度,大得难以想象!! 不妨打个比喻,这就像要你证明“你(伯州黎)从中国(晋国)避难去了越南(楚国),越南政府任命你为总理(大宰大夫),却要将柬埔寨国(锺离国)送给你为你发工资(食采邑)”的难度一样大!! 你想,“联合国秘书长(周天子)会同意越南政府主席(楚国君)的这种安排吗? 越南政府(楚国)他敢这样安排吗? 柬埔寨政府(锺离国)会接受越南(楚国)的这种安排吗? !” 相反,要证明“你(伯州黎)从中国(晋国)避难去了越南(楚国),越南政府任命你为总理(大宰大夫),越南政府主席(楚国君)在越南(楚国)国内某边远省份划出一个小镇(锺离山)送给你为你发工资(食采邑)” ,就毫不困难! 这就说明了“伯州犁食邑于安徽凤阳的锺离国 ”是错的,并反证了“伯州犁食邑于楚国的锺离山 ”的正确性!! 这个比喻就能很好地说明, “发现锺离山的意义” 想不到是如此之大,以致让“许多人”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它!! 锺敬和先生的可敬可配之处,就在这里!!!
再说,如果你一定要坚持“烈系”,对于锺敬和先生对“烈系”的否定,你用什么理由来给其以再否定? 以证明你坚持“烈系”的合理性? 可惜的是,至今没有人出来证明“烈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以此否定“气系”的错误,却硬要我们接受它! 而锺敬和先生有理有据地否定“烈系”,也有理有据地证实了老谱的“气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接受拥有许多族谱记载的以气公为始祖的“气系”?!
四、对“一源论”、“烈系”、“气系”和编总谱的述评
十几年来,对锺姓源流的讨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一源论”、“烈系”、“气系”等三个问题和如何将它们编入总谱而进行的,就如何编纂将于2017年出版的《中华锺氏宗谱》的姓源问题,我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为之作一简单的述评: ①对“一源论”,怀疑的人多,相信的人少,其关键问题是将史书中出现过的秦前人物链串而成,有许多的疑问没有解决,与各地的族谱也难对接(特别是无法与“上游谱”对接),说锺仪是锺姓见于史书的第一人,是对的,说锺仪是天下锺姓人的始祖,则是错的,或者说是既缺史证也缺谱证的;所以,“一源论”不宜编入总谱正文,但应在附录中介绍“一源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向族人交代。 ②在“多源论”中,对“接系”没有多少争议,但有人认为在其姓前锺离氏时段有可能存在3代左右的世代缺漏(见锺敬和先生《锺史文选》),伯州黎的前祖有可能是宋襄公之孙公孙黎而不是《钟姓史话》所说的是宋襄公的弟弟遨(见锺大元先生《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所以“接系”的姓前源流疑问,总谱必须顾及到并在附录中作必要的介绍。 ③对 “气系”和 “烈系”的争论已如上述,“烈系”的基石已被《锺史文选》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只有“气系”至今没有见到有人质疑或否定;总谱正文理应采纳“气系”不能采纳“烈系”,但可在附录中介绍“烈系”及其不被采纳的原因。 ④对其他源流的锺姓,如少数民族的,宜另列介绍。
我所以对福建作家锺春林先生表示特别的敬重,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好(有才),而是因为他的知错能改(有德)! 他在2005年负责按照《钟姓史话》的“烈系”编写了《福建武平县锺氏族谱》(这就是后面要提到的《福建武平谱》);他据此《福建武平县锺氏族谱》为蓝本并将之加以浓缩,便在2006年出版了以烈公为始祖的“烈系”的初版《锺姓源流史》。后来他发现“烈系”是错误的,与武平老谱不符,为消除其影响,便又在2010年编了以气公为始祖的 “气系”的改版《锺姓源流史》,以纠正自己在初版《锺姓源流史》中的错误。这,才是他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毫无疑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更合理更准确的“气系”,去坚持被证明是错误的“烈系”! 最起码,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证明“气系”是错的! 而“烈系”却有多人认为是错的,如锺春林先生(2010年改版《锺姓源流史》)、锺敬和先生(2012年《锺史文选》)、锺刚浩先生(2015年《中华锺氏<宗谱>与姓源辨析》)等就是!而且他们不约而同都坚持了公元前150年前后的《首创宗谱》!
由此说明,以锺敬和先生2012年《锺史文选》所代表的“气系+接系”,我虽然不敢保证它绝对正确,但毕竟比锺蔚伦先生2000年《钟姓史话》为代表的“烈系+接系”,具有更强的说理性,也有更高的可信度。如果一定要在今天来编《中华锺氏宗谱》,而不愿意编《中华各地锺氏族谱集》的话,将颍川锺姓编成“气系+接系”,无疑会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据颍川钟氏网文章“《锺氏编谱通讯》总第一期”的介绍,“总谱办”已经要求各地参照《福建武平谱》、江西《赣南钟氏族谱》和钟泽民等三人《锺氏渊源校正本》(后称“三本谱”)来对祖源世系进行统一,用来编明年(2017)出版的《中华锺氏宗谱》。 我们知道,“烈系+接系”是上述“三本谱”的核心,与2000年出版的锺蔚伦先生著作《锺姓史话》一脉相承! 而2012年出版的锺敬和先生著作《锺史文选》,其纠正的对象正是《锺姓史话》! 我在《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中是认同《锺史文选》对《锺姓史话》的纠正的。对此,我在《辨明始祖和姓前源流及编总谱的个人看法》中已经说过了。在前面我已经分析了“气系+接系”和“烈系+接系”谁对谁错的问题,证明《锺史文选》比《锺姓史话》具有更强的说理性,也有更高的可信度。 那么,“总谱办”为什么要舍弃正确的“气系+接系”,而采用错误的“烈系+接系”呢? 难道不怕对不起我们的后代子孙吗? 这是我至今想不明白的地方!
2017年就要到来了。《中华锺氏宗谱》也将会在2017年内面世! 那时候,由“两会”(中华钟氏宗亲总会和钟姓委员会) 会长锺锦光先生主抓、加上数位副会长和二十多位宗谱办成员联手配合、集全国族人之力所编成的《中华锺氏宗谱》,到底是将颍川锺姓编成“气系+接系”还是“烈系+接系”? 我们就能明白了。我在2014-11发表的《“颍川锺姓谱”简要介绍》,就是采信《锺史文选》按“气系+接系”来叙述的,有这种关心的读者,不妨点阅此文,看看能否引发你的共鸣。
此外,在该文中我将“提龄与文亮之间”定为四代而不是二代,在2016-10还发表了《 “提龄至文亮共四代”的补充说明》,更是用最新的数据证实了“四代说”。其中为我提供相关“四代说”族谱证据的锺树芳先生说他感到了压力,认为我的文章不符合宗谱办“停止争论”的要求。我明确地回答他:“停止争论”是你的事,因为你是宗谱办的成员;而我不是宗谱办成员,我不会执行“停止争论”;只要你的证据不是假的就行了。况且我在文章中讲道理,而且是有数据有分析地讲道理,没有谩骂攻击别人,何错之有? 他说他的谱证当然不会假,我说那就行,你和我都不应有压力! 我还告诉他,按照宗谱办“不争论”的要求,我就猜到,坚持2000年《锺姓史话》的“烈系”而不愿意接受2012年《锺史文选》的“气系”、坚持广东兴宁旧谱的“提龄与文亮”是“二代”而不愿意接受我近几年探讨总结的“四代”,都可能是宗谱办的倾向! 我说我猜测的准确度不会小于六成,他说有可能;我说“不是有可能,而是很可能”,因为我从宗谱办坚持“三本谱”和锺树芳先生的“有压力”就可以判断出来。
众所周知,良药苦口! 但是许多患者就是宁可带病死撑,也不愿意服食“苦药”。 因为它不合自己的“胃口”! 很可能,我提的意见都是“苦药”却又不一定真的能治“病”,而我只能说自己绝无恶意肯定不是毒药! 总之,一句话:但愿我的忠告不会被误解就行,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华锺氏宗谱》不是一本问题谱!
我想,《中华锺氏宗谱》就要面世了,二三年来,我自己自封的“评论员”的角色和任务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我想要说的话,也在已发表的三十多篇挂网文章中基本上说到了。自我评价一下自己,我认为在文章的评论中已经按“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尽力了,做得好不好就只能由读者去评议了。 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事关我们锺姓源流等方面问题的是与非,就让广大的宗亲们一起来分析和评判吧。我不希望我的文章在多个锺氏网站或栏目(如锺氏宗亲网zhonghome、锺氏天空论坛yctzh、客家风情>客家姓氏>锺氏hakkaonline ……等)上占据太多空间,成为“一家独唱”!
预祝宗亲们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广东龙川县 锺胜 2016-1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