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7|回复: 0

客家摇篮:民族迁徙的千年印记(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0 14: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




桥帮灯
  方代平摄
谢金俊摄
客家祭祖
  李传材摄
与天共舞
  辜晓红摄
气势浩大的桥帮灯
  李传材摄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仿佛又听见客家先民迁徙的足音。
  约16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避战乱,客家先民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中原故土,走上艰难而不可预知的南迁之路。
  回望曲曲折折的南迁路,有一个城市不能不说,那就是江西赣州。赣州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中转站、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
  沿着赣江,客家先祖从这条黄金通道涌进赣南山区,然后深入福建、广东。如今,赣州954万人口中,95%以上为客家人。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外来户的称呼。在演变、流转、碰撞、融合中,客家逐渐与这里的原住居民一道,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从此,在中国汉民族的谱系中多了一个优秀的民系——客家,并从这里出发,衍播世界、影响五洲。
  一代代客家人在赣州这片热土上开拓耕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也让客家文化旅游成为赣州独具一格的旅游名片。
  客家古建
  作为赣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州的客家景区、景点非常多,这些景点特色鲜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的探访。
  在赣州这片山山水水间,坐落着不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堡,它们或沧桑等待、或沉默静守,成为历经岁月的客家人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实物载体之一。时间这双神奇的手,将这些散落于赣州村落的古老建筑雕琢成了神奇。在赣州,如果没有到过围屋,就没办法真正读懂为何这里是“客家摇篮”,也无法了解什么是“东方古罗马”。唯有实地触摸,才能感受到这些古老建筑的温情。
  探访客家围屋,便犹如读一部部客家史书。
  赣州市龙南县有376座围屋,是赣州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具有代表性的有关西新围、渔仔潭围(客家酒堡)、栗园围、燕翼围等。关西新围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步入围屋,所见的每一处场景,都能引起惊叹,关西新围也被世人称为“遗落在民间的古城堡”。石城县清代陈联客家围屋迄今已有208年的历史,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第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四大特色。
  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由大批客家富商建造的18座(现存完好的有15座)客家围屋民居,是极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
  在赣州众多的客家围屋中,定南“虎形”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构思和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出名。定南“虎形”围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整个围屋的建筑造型为昂首坐视的虎形。2012年11月,虎形围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安远境内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客家围屋,围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结构奇特复杂,变化精巧,是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历史的化石和标本。最为著名的是有着浓郁客家风情的镇岗东生围,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是赣南区域内最大的客家方围。
  其他景点还有全国唯一一座以“研究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赣县白鹭古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60多栋,村内现仍保存着全国罕见的女性祠堂、寸金寸片的云母片、故宫唯一一块遗留在外的金砖等。
  客家民俗
  提到客家文化旅游,不得不说一下赣南的客家民俗游。客家历经2200余年的历史积淀,在赣南这片土地上经过世代相传和积累,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各类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至今仍强烈地作用于赣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行走赣南,实在不能省略至今仍在传承的赣南民俗。这些毫无商业气息的民俗旅游,在静悄悄地等待游客一探真容。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现场,会有这样的感觉:历史,其实正在发生。
  农历三月十三,在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一带,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独特的乡间习俗——“太公会”。这是当地的曾氏宗族的一大盛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这一天,曾氏“宗圣公祠”内将红烛高照,鞭炮齐鸣,全体族人在此祭祖祈福,一派喜庆热闹景象。至午时,家家户户摆酒设宴,各方亲朋好友纷至沓来。家里客人来得越多,人气越旺。如今,“太公会”成为曾氏道传公后人辨祖归宗的独特标志。“太公会”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神秘的古韵风雅,将曾子的道德观念、精神风范薪火相传,实乃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迎故事”是寻乌县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所谓“迎故事”,即以历代传说故事、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进行人物造型。以两个以上的小孩化装成某出戏曲中的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即故事棚。故事棚为船状木架,用花布、彩布、花环装饰起来,周边缀以密密麻麻的五彩小灯,内铺木板。故事棚由青壮年抬着游乐,由于阵容强大,节目丰富,表演精彩,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龙南县端午节期间举行的太平龙舟盛会,在大池塘中举行,别有一番情趣。是赣粤两省三县五乡端午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活动,自明弘治年间创办以来,历经490余载久盛不衰。
  宁都县黄石镇中村至今还保留着一项在赣南独一无二的民间习俗,这就是被史学界称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艺术界称为“戏曲活化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村傩戏。该村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表演傩戏的集会,第一次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十六结束,第二次从农历九月十一起至十七结束。田头镇元宵“妆古史”活动,是因扮装的内容为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而得名的,已延续近400年。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都石上曾坊桥帮灯,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
  此外,在赣州还可以欣赏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将会给旅客的旅行增添难忘的回忆。
  奔腾不息的江水中,能看见客家血脉的搏动;壮怀激烈的红土上,能听见客家乡音的昂扬;走进赣州,就能感受到客家原乡最真挚的情怀。客家文化在此积淀生根,发展成绵延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曾经迁徙奔波的岁月,那些曾经经受过的磨砺史诗,都在这里一一映现,铭刻成无法忘却的记忆。
资料来源: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6/0418/03/3092504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