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7|回复: 0

《粤东之风》:集大成之客家歌谣全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09: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4-04 08:58:15来源:梅州日报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导读:1926年秋,刚刚从上海政治大学转考至清华大学史学系的罗香林(1906-1978),即着手将大约1923—1925年搜集的粤东客家歌谣编辑成书,名之《粤东之风》,于次年5月完成。这是一部集大成的客家歌谣全书,由著名教授朱希祖(后来成为罗香林的岳丈)、朱自清分别作序。该书深入讨论客家歌谣的论文,以及收录客家歌谣的数量与质量可谓前所未有,堪称客家歌谣之范本,成为至今仍为许多客家山歌研究者所引用或无法绕开的研究对象。谨以此文纪念罗香林先生诞辰110周年。

堪称客家歌谣之范本

“五四运动”打破了思想禁锢,开民俗文化之研究新风。其表现之一,即“国人提倡民众文学”(李金发语),掀起了“民俗热”。正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一股收集、研究民间歌谣的热潮。

在那一时期的北京,大学生里有一批热爱民间歌谣的青年,如钟敬文及罗香林、李金发、刘信芳、苗志周、蓝孕欧、王信我、谢琪、胡幼蕃、胡怀琛等。这些大都是努力征集客家歌谣的粤东青年。这一时期研究客家山歌最有成就的人就是罗香林,他的成就体现在他的力作《粤东之风》中。此书直至1936年10月始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由于该书初版距今时间长,当时印数又少,流传几近绝迹。为了推动广泛深入的客家文化研究,兴宁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于2006年9月罗香林诞辰100周年之际,根据初版进行重刊,原直排改为横排,繁体字改为简化汉字。目前笔者见到的,就是这种新版本。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全书大体说来,可分为二部:头一部是专门讨论客家歌谣的背景、价值、分类、整理、考订诸问题的,叫做讨论之部;第二部是专录歌谣的叫歌谣之部。全书有论文六万余字,歌谣五百余篇。”

《粤东之风》书中深入讨论客家歌谣的论文及收录客家歌谣的数量与质量可谓前所未有,堪称客家歌谣之范本,至今仍为许多客家山歌研究者所引用或无法绕开的研究对象,足见此书对客家山歌的学术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歌谣研究超前人

《粤东之风》的讨论之部,首先探讨了客家歌谣的源流。罗香林认为,客家歌谣是南迁的客家先民从北方带来的,他们的祖先是从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不断南迁而来。河南、湖北向来是出产歌谣的地方,客家先人自然会受到歌谣的洗礼,后来遭乱过江,生活上受到了绝大的打击,情志奔放,越发要发泄心里的感触,日子久些,便构成今日客家人好歌的风俗。

其次,是对客家歌谣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在客家文学史上,罗香林大抵是为客家歌谣归类的第一人。他在研究比较了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傅振伦的《歌谣分类问题之我见》和顾颉刚的吴歌中的分类方法之后,参考周、傅、顾三氏的分法,附加个人的意见,将客家的歌谣分为五类:

①情歌:歌谣本为人之情迸发的声音,所以情歌实占其中的重要位置。这类山歌,纯属男女独自抒情的,或互相唱和的山歌,而一部分的采茶戏歌亦属之。

②生活歌:这类山歌最能表现社会真爱,包括各种职业界劳动的山歌,和社会上家庭中各种生活歌谣,如工歌、农歌、商歌、乞歌、氓歌、樵歌、织歌、衣食歌、居住歌、婚娶歌和行旅歌……

③讽劝歌:凡嘲弄、讽刺、规劝、调笑、诙谐的均属之。但乡间无聊文人的劝善歌,则严加屏斥。

④儿歌:凡从儿童嘴里胡诌出来的有韵的东西,戏谑的也好,怨骂的也好,有意义的也好,无意义的也好,一概收录。

⑤杂歌:凡以上不能兼包的民歌,如叙事歌、仪式歌、农谚、花名歌、人名歌、地名歌和一切对于宇宙人生求解的山歌等等,均属之。

三是剖析了客家歌谣的价值与功能。罗香林从文艺、语音、民俗、教育四方面,讨论客家歌谣的价值。从语音方面,他提出:“客家人本是古中原的民族,他们来到南方以后,大半都栖止在海滨或山谷。这些地方,并没有受过辽、金等外族的蹂躏,也没有和他们杂居,所以客族人民的语言和辽、金等族的语言,是没有关系的。他们虽然也曾小小地受着南方土著和种种环境影响,而把他们传统的语言稍为转变,它是最近古中原的官话。客族的语言已为比较纯粹的汉族话,那末,要想研究我们汉族语言的演化问题,便不能不重视客家的民歌了,这就是从语音方面所能看到的客族歌谣的价值。”从民俗方面,他认为民歌有代表民俗的功能。以下试举例分析:

——女子种田或采薪的习俗。如《菱角子》:

菱角子,角弯弯,大姊嫁在菱角山。

老妹骑牛等大姐,大姊割禾唔得闲。

——男人重商实况:客族人民所处的地方,山多田少,故不能专靠农业以谋生活,旧时工业落后,当工人的较少,遂外出经商的较多。男人不能不轻离别,而妇女伤离的唱声也随而哀厉。如《爱回头》:

送郎送到浮桥头,脚踏浮桥浮对浮。

浮子沉里还有起,郎去里汝爱回头。

从教育方面看客家歌谣的价值,罗香林引用孔子论当时歌谣的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歌谣是一种人民情绪的表现,所以罗香林提醒广东的教育家要利用客家歌谣作为增进教育效能的工具,择其中能激发人民志气和唤起社会同情的部分,编为教材,或制为声片,寓教于乐。这种见解尤为难能可贵。从文艺方面看客家歌谣的价值,亦有独到之处。罗香林认为,歌谣发达的地方,其地文人的诗歌,亦必另有一种异彩。客家歌谣能放情歌唱,能按歌而舞,能口授保存;多生气,多活力,多用比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粤东客家因曾经受过歌谣的洗礼,所以那里的诗人也就特别有一种活泼的气象和革新的精神,如宋湘、黄遵宪、胡曦则是其中的代表。从文艺另一方面看,可供我们创作新诗参考,所以一般对于文学稍有涵养的人,都不敢看轻它的价值。

歌谣首首寄真情

第二部分是歌谣之部,共录歌谣508首(篇),计有:情歌400首,生活歌43首,讽劝歌8首,儿歌42首,杂歌15首。这几百首客家歌谣中有相当部分,是罗香林在外地读书期间回乡度假时抽空从采薪妇女、轿夫、羁客等人口中进行采集抄录的,收集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原嘉应五属等地方的歌谣,及通信各地客族中的朋友,将他们家乡的歌谣寄来;同时购买或新或旧的客家歌谣集子,以供选录。罗香林选取歌谣的标准为:一是富有文学意味的;二是能代表一种特殊风俗或生活的;三是能代表平民心理的;四是能表现儿童真性的。书中选录的几百首山歌最大的特点是比较“原味”,较少著者的刀斧痕迹,具有真情实感。著者对一部分歌谣做了订考,对部分歌谣做了必要的诠注。

《粤东之风》1936年出版后,可能因战事频发,罗香林收集广东民间歌谣的计划就中断了。原计划按照成书先后出版,实际上只出版了第一集“客家歌谣”,其他广府族、福佬族、疍民族、苗瑶族(包括黎僚等族)的歌谣都未出版,所以,出版面世的《粤东之风》,实际上就是“客家歌谣”。这于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消息网络来源:http://edu.gmw.cn/newspaper/2016-04/04/content_111566607_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