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0|回复: 0

亦雅亦俗的赣南客家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期迁居赣南的客家人将生活习俗带来的同时,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赣南。对联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也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尤其是宋代、明代,对联文化在赣南就有了长足发展。清代与全国同步,是对联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网络配图)

赣南客家对联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民间对联,二是文人对联。从形式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一般有如下几类:
一为胜迹联。即为装饰名胜古迹或山川地理而题写或镌刻的对联。所谓胜迹,指名山大川中的建筑物,台榭楼阁等。胜迹联融书法与文采于一体,赞美湖光山色,寓情于景,或鉴古观今,抒物言志。赣南山清水碧,景秀物美,名胜古迹遍布各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气势雄伟的翠微峰、飞瀑腾跃的三百山、险峻雄奇的大梅关……圣地胜景,姿态万千。隐于千山万壑之间的庙宇道观、书院牌坊、宗祠墓地、桥亭寺塔,与湖光山色,茂林修竹相掩,更是美不胜收。书写在这些地方的胜迹联,构成了赣南客家特有的景观,为一方山水增辉。如赣州章贡区八境台联:“万家灯火依山堞;百转滩声绕石楼。”八境台为赣州主要胜景之一,坐落于赣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城墙上,章贡二水经此台下汇合成千里赣江,向北奔流。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知军孔宗瀚鉴于江水岁岁坏城,故以石筑城,并建楼于台上。
此联写夜景,别开生面。夜静时登上八境台,只闻江水奔流不息发出的涛声;朝远看去,只见碧海青天之下,依山建起的城堞之中,灯火万家,熠熠通明。写出了当时人丁兴旺,市面繁华的景象。
如石城宝福塔联:“浮屠势欲天阶去;琴水能将月印来。”用夸张之法,将塔的气势、河的气魄写得何等大气、形象。
再如邱履逊题写的宁都潜亭联:“此邦有八印坛、双鱼洲、翠微峰、金精洞,溯名胜千古,物阜民康,场圃陂塘饶地利;其人为董少保、陈都谏、曾司马、卢太常,更易堂九子,砺名砥节,事功学行是吾师。”
上联写故乡名山胜迹,下联嵌故乡名人名事,对仗工稳,确实是一副卓然有奇气的对联啊!
再如舒同题写的章贡区郁孤台联:“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崇义聂都仙鹤岩联:“景入洞天原绝俗;客来仙境自超群。”大余梅关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信丰正平乡仙济岩联:“灵钟叶氏,产属雄帅,十六令平地飞身,宏开仙境;迹显蓉岩,泽流桃水,亿万姓登山稽首,拟上天台。”兴国冰心仙洞联:“诗情画意冰心洞;玉溅珠飞仙女潭。”大余牡丹亭联:“光照临川笔;春风庾岭梅。”这些对联切时切地,各有特色。
凉亭是客家一道古朴的风景。在崇山峻岭中,那耸立的凉亭,为路人避风遮雨,纳凉歇息。凉亭是我国古代建筑之一,它又称路亭,亭中备有茶水,供路人饮用,又称茶亭,亭中书写有情趣盎然的对联,为凉亭增加一道风景。安远县濂江乡山川潭有一座玉兔亭,门上书有一联:“玉趾忽庆遥临,憩一刻顿觉山川增色;兔足休夸善走,息片时自然筋肉舒松。”对联以兔作对比,意思是说,不要夸奖兔子善于奔跑,行人的脚力并不逊于它。只在此亭中休息一会儿,精神自然大振。联语选材奇特,造语风趣,把风尘仆仆的艰难旅途写得何等轻松快活。
由于佛教文化与宗族文化的兴起,寺庙对联与宗祠对联更是方兴未艾。凡寺庙皆有对联,以对联来颂扬佛教,劝人信佛修善积德,学习佛陀的慈悲、智能、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
赣州城区西北的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岩中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广福寺,门上书有一副对联:“严居冬暖夏凉,诚哉广福;禅坐月明风定,信矣忘归。”通天岩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其宜人的气候,冬暖夏凉,确实是一块福地。夜晚,在此坐禅入定,月明风清,万籁俱寂,如入无我之境,更是一处好所在。上下联末尾一语双关,巧借“广福”寺名,对通天岩一年四季给人们带来的美好风光加以赞美。又借“忘归”岩名,来写乐而忘返痴迷禅意的心境。
再如兴国县江背镇郑塘村的钟鼓山寺的数副对联:“钟山微闻慧心静;鼓声鸣时佛眼开。”“钟鼓山寺威灵显应名扬四海;佛门圣地德静无为光照十方。”对联嵌入寺名,颂扬寺的名声与佛的威灵,言辞恳切,心地真诚。
宗祠对联更是林林总总,撰联者多从本族的大儒贤达、文臣武将、隐士孝子的业绩、道德、修养、学问、处世等方面加以赞颂。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此来缅怀祖德、标榜家声,期望后辈承赓祖业,光耀门楣。
全南乌桕坝李氏宗祠撰有一联:“历明朝清代以来,绍述伯阳,数典不忘祖事;揽南岭桃川之胜,昭垂忠武,建祠长耀中州。”
以上对联,多出自民间,一般撰联者都不署名。

书院私塾联。江西是宋明时期中国的理学名区(即所谓“圣学之区”),而赣南又是江西的理学名区,因为宋明理学的几个关键人物中,有4个是在赣南完成了其理论构筑,并在赣南开始理学的传播和学生的培养。理学的兴盛,书院私塾应运而生。
赣州濂溪书院联:
我生近圣人居,教泽如新,敢忘鲁壁金丝,尼山木铎;
此来继贤者后,风流未泯,窃愿士崇礼义,俗尚弦歌。
濂溪书院在赣州市老城区南。宋理学祖师周敦颐通判虔州(即赣州)时,程颢、程颐兄弟从其受学,后人因建祠于赣江之东以为纪念。正德十二年,巡抚王阳明迁建于旧布政司故址,改称濂溪祠堂。清顺治十年,赣抚刘武元始改名为濂溪书院。
赣州阳明书院:
薪传本孟氏七篇,吾道不孤,况此地曾留手泽;
梓里溯姚江一派,典型未泯,与诸君同爇心香。
阳明书院在赣州市郁孤台下。明正德间,王阳明巡抚赣南镇压农民起义(即他自称“破山中贼”)后,在此聚众宣讲其“致良知”学说,以期“破心中贼”,后人因建书院。
如赣县白鹭天一池书院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此联以对比与衬托的手法,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如赣县田村私塾联:“庭前山水文章趣;塾内童生翰墨香。”对联将塾外山水与塾内童生描绘得形象生动。
政务机关联。如赣南道署联:“休世明,亲蒙英达顾;自惭居处崇,未瞻休民康。”对联为集句联,集谢灵运、韦应物诗句,对联抒写了为政者承蒙上司的信任,地位太过高贵,却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的惭愧之情。
戏台联。如宁都县梅江镇衡仙庙戏台联:“啊,哪里大胆英雄耀武扬威真热闹;呵,都是风流子弟装模作样假排场。”以感叹发端,揭示了做戏的功用,令人解颐。
赣州蟠龙戏台:“戏非儿戏,任凭嬉笑戏言,做戏岂无观戏日;台是舞台,莫论台高台矮,上台终有下台时。”一语双关,以戏剧语言,隐含世相,富有哲理。
五为讽喻联。讽喻联是寓意含讽的对联。新中国成立前,宁都县城有位警察局长名子调,此人见钱眼开,暗中贪行,且生性嗜好狎妓,整日沉湎于烟花柳巷,弄得面黄肌瘦,人瘦如猴,人称“半条命”。当时城里有位才子邱履荪撰写了一副嵌字联讥讽他。联云:“子闭百姓冤,银水金山常介意;调通半条命,花街柳巷最关情。”对联揭了这位警察局长的阴私,顿时威风扫地,不得不辞去职务,逃之夭夭。
六为格言联,也称言志联。即通过对联来抒写抱负、志向、理想,用以鞭策自己,激励他人。它包括自题、自勉、砺志、无题等。
在崇义县有一秀才在书室自题一联抒情:“有闲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寥寥十字,道出了“清闲无事”的快乐,是向往自由的表露。
上犹某人撰一格言联:“好书常读,虽不超群也脱俗;良田勤耕,省得饥荒少求人。”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决定了古代人认为耕读是最佳的两种人生出世路径。所以在要求人们勤奋读书的同时,还要努力耕种,以充足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读书这一精神活动。对联阐明了“耕读传家”的至理。
清代赣县南塘镇大都村人、前清进士谢家树撰写了近百副“家居琐言联”,从多个方面阐述家庭教育内容,既砥砺自己,又劝规家人。如:“不彰人短,不炫已长,是谓谦谦君子;毋因利趋,毋为害避,方成矫矫丈夫。”劝儿孙为人谦虚。切莫趋利避害,如:“大言欺人,人不为欺,可惜欺了自己;横心坏事,事何曾坏,还怕坏却子孙。”道出了欺人,干坏事的后果。
再如:“勤搜览岂图名,下帷习静心常泰;寡交游非傲世,闭户养高品自尊。”“事可当机立断,若迟疑便有私意起;义在勇往直前,才酌量是乃悔心生。”言辞恳切,字字珠玑,确实是金玉良言。不愧为家庭教育的蓝本,虽隔数百年,对今天的家庭教育而言,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杨遵贤)


消息网络来源:http://jx.ifeng.com/a/20160307/4342301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