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徐群 在刚刚过去的台湾选举中,民进党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这样的变化会不会影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会。”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台办主任林熙贤斩钉截铁地说,“民间文化交流深受两岸民众的欢迎,无关蓝绿,是超越党派的一种同根同族的认同。” 龙岩市永定区是闻名遐迩的“土楼之乡”、台胞重要祖籍地和客家祖地之一,也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县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2012年挂牌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牌匾前,永定区委宣传部卢基莹副部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永定区持续打“土楼牌”、唱“客家歌”,不断深化与台湾在经贸、文化、教育、结对、宗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土楼神韵》风靡宝岛 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催热了海峡旅游。据悉,在台湾500多万客家人中,有20多万是永定籍客家人,他们的先辈有很多是从土楼走出去的,这些人的根在土楼,身上流着土楼的“血”。 记者近日在永定调研发现,当地近年用活手中资源,主动在两岸基层政府和民间牵线搭桥,推动各项文化交流合作,对台工作呈现出“向南走、向基层走、同绿营交流”的新态势。 这其中,极具特色的就是由永定区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剧《土楼神韵》,这部讲述客家人迁徙发展史的歌舞剧近年来五次登陆宝岛演出,2014年5月在绿营的“大本营”南台湾刮起了一阵不小的“客家旋风”,不仅现场一些观众动情落泪,台湾政界、文化界人士不分阵营,也纷纷为演出“点赞”。 “《土楼神韵》是第一个深入南部台湾进行公演的大陆文化演出。说实话,我们一开始还心怀忐忑,会不会没人来,会不会有人‘砸场’?到现场一看,观众满座,秩序井然,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永定区委书记刘先裘谈及2014年《土楼神韵》赴高雄演出的盛况时说。 林熙贤则告诉记者,《土楼神韵》的演出,从高雄到屏东,掀起一股文化旋风,这种民间文化交流的成功既体现了台湾尤其是客家民众对于祖地的认同,也体现了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由于是纯公益性质的免费演出,而效果又出奇的好,台湾屏东和高雄等地已经相继减免了演出的一些相关费用,如住宿费、交通费、场地费等,就是为了让《土楼神韵》能够一直演下去。 “文化入岛”深得认同 永定近年组织了多次赴台交流团,走访在台著名乡贤、岛内客家研究机构,主动对接台湾有关主管部门,举办大型舞台剧入岛演出、台湾各界圆桌座谈会等,广泛接触台湾各个阶层,收集民意。 刘先裘说,永定的访台活动重点行程放在中南部:“2014年,我们在高雄举办‘南台湾精英圆桌会’,不少绿营人士应邀前来。大家开诚布公聊完后发现,两岸包括岛内各派别在文化上争议最小,不少绿营人士说,他们虽然是民进党,但‘不台独’,还认自己是中国人。两岸基层应更广泛进行文化交流。” 刘先裘表示,过去对台交流容易忽视南台湾,“通过几次入台,发现南台湾作为‘本省人’主要聚居地和绿营的‘基本盘’,当地的闽南人、客家人后代却对祖籍地文化依旧存在强烈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接触他们,‘营销’大陆,消除台湾同胞的一些刻板印象”。 同时,对台交流以基层沟通为重要抓手。永定近年组织的考察团在台湾考察了桃园观光休闲示范点,了解果园开发的情况和效果;走访高雄市休闲旅馆、特色民宿,了解其经营模式和经营状况;还拜会了屏东内埔地区农会和凤梨产销班。林熙贤认为,基层往来与合作“活络”起来,越来越多的客籍台胞才能对自己的祖籍地加深了解。 亲情暖意何惧坚冰 此外,永定一直坚持深化民间交流的大方向,“寻根祭祖之旅”“土楼世遗观光”正成为永定对台主打的旅游文化名片。刘先裘表示,永定是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台湾国产实业集团执行长林信智等台湾知名人士的故乡,可以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台湾普通民众的“回乡潮”,加强“草根之间”的联系。 为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永定区成立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举办形式多样的客家文化论坛;重修吴、江、吕等姓氏族谱,进一步厘清两岸客家姓氏脉络与渊源关系。永定区还举办了两届永台妇女客家山歌赛。同时,应台湾客家文化有关团体邀请,永定区客家土楼艺术团2014年2月赴台参加了“客家之夜”的演出,表演了15个精彩节目,吸引当地民众与游客共同欢庆台湾客家人传统节日“天穿日”,场面温馨而热闹。2012年,永定客家文化园获批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更是增添了加强了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源源土楼情,悠悠客家缘。永定打出一张张“人脉牌”“亲情牌”,用文化的影响力号召一批台湾普通民众回故乡走走看看,弘扬客家文化,共叙两岸亲情。一路看来,最大的感受莫过:有此亲情暖意,何惧坚冰难融。 (原刊于《参考消息》2月12日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