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8|回复: 1

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1 00: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本人在前二年写的文章,曾发表在其他的钟氏网站上。文章的内容,都是我对“钟姓一源论”的质疑,和总结其他人(例如钟蔚伦、陈瑞松、钟春林、钟敬和)对钟姓谱史的探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尤其是钟敬和在2012年出版的《锺史文选》一书,值得向大家推荐。  现将我的文章附后,供关心钟姓源流的宗亲探讨和指正。 龙川县 钟胜 2016-1-30


          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

    锺离山是接系锺姓姓前祖先伯州黎的食邑地。锺离山不但孕育了接系锺姓,还孕育了气系锺姓。可以这样说,没有锺离山就没有颍川锺姓。但是锺离山已经是一个历史地名,要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找到锺离山已不可能。那么,锺离山又是怎样被找到的呢?相信在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后你会觉得很有趣。


    宋朝《唐书》曰:“伯州黎受封锺离国,后裔以国为氏”。这是影响了千年的天大错误!史有记载,锺离国是夏朝之前费侯伯益的后代嬴姓诸侯的封国,原本是在今山东境内,是周朝武王将锺离国的封地从今山东迁移到今安徽蚌埠凤阳县东北约10公里的临淮关;2010年前后考古发掘了锺离国二位国君的墓葬,完全证实了这段历史。 但问题的关键是,伯州黎没有受封锺离国;据老谱,50世伯州黎在任楚国大宰大夫时其食采邑为锺离山。 显然,锺离国是国(诸侯的封地),锺离山是山(普通的地名),即锺离国和锺离山毫无关系,不能因为同有“锺离”二字就将锺离国与锺离山混为一谈。 事实上,伯州黎作为一个诸侯国(楚国)的下属官员不可能得到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的封地,即伯州黎不是诸侯他不可能受封锺离国,只能得到他所服务的楚国的一小块食采邑地(锺离山);而且锺离山必然是在楚国境内,不在锺离国内。宋朝《唐书》错误百出,是颇受后人诟病的原因。
    锺离国的后人以国为姓,姓为锺离,是事实;而伯州黎的后人以地(锺离山)为姓,姓为锺离,也是事实。但是,这二个锺离姓的系出各不相同,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这个问题因为与我们所关注的主题无关,这里不作探讨。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锺离山在哪里?


    我家的旧谱记载:“气公之初,因世纷乱,随父叶公隐于颖川锺离山,为州黎食采之故地,遂姓锺氏,是为托始之祖也。”  以及 “世传颍川居所锺离山离许州城三十五里,有祖坟三十六穴,有松柏三百余株,坟前有石狮石象,更有明珠山朝拱。”
    我相信,各地气系锺姓的老谱应该都有类似的记载。


    据考证,秦汉时的许州城在今许昌市东郊,就是说按照锺姓老谱去找,锺离山应该位于今许昌市周边20公里的范围之内。 据《长葛县志》,现今的河南长葛县石象乡,就是因为当地曾拥有的地标性建筑物——钟家的石狮石象——而得名为石象乡的。这就印证了锺家族谱的记载确实不假,锺离山应该可以在石象乡附近找到。据《锺姓通谱》作者、长葛本地人陈瑞松先生考证,60世烈公当年的避难居住地应在现今河南长葛县石象乡境内。但是,许昌平原没有山,位于许昌平原的石象乡当然也就没有山; 在没有山的许昌平原去找山,怎么能找得到啊,他考证不下去了。就是说,陈瑞松先生距发现锺离山仅差一步之遥!


    十几年前,广东的锺姓史研究爱好者信访许昌市志办公室,请求协助查找,得到的答复是:“许昌平原,没有锺离山”。
    从海外回国寻根的锺姓宗亲按谱向当地人实地调查,当地人的回答也是:这里没有山,我们连锺离山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结果,面对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他们终于因为无法在河南找到锺离山而大失所望,无功而返。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石象乡有一个“大土堆”叫封升岗! 封升岗,高出平地二十多米,坡度平缓,光其平坦的顶部就有二三十亩,想象得出来,二千多年前它是那样的林木参天郁郁葱葱,在广袤的许昌平原上,它还不是“山”吗?后来林木消失了,自然就矮颓成“岗”了。陈瑞松先生没有将已经给予了充分关注的这个“岗”看成是“山”,结果就与锺离山失之交臂。  当地人都知道,封升岗上有许多古墓葬,更有一个“古闻人墓”,但不知墓主的姓名。据传此墓为烈公之坟,当时因避难不称真名实姓。有网上文章称,明朝时广东兴宁人锺文亮(注:他是作者的先祖)在明朝任河南布政使司(相当于今之省长),当他离任南归路过许昌时,曾遥拜此“古闻人墓”,并赋诗《过颍川》一首以拜祖:“乱世乏力拯众难,辞官南归效平民,遥望封升闻人墓,倍感祖德恩泽深” ,显然他已经相信此墓就是烈公的。 但是,《锺史文选》作者锺敬和先生(广西省浦北县人)不这么认为,理由是:烈公避难隐居就不是闻人(闻名之人),也不会如此张扬建大墓;此墓更可能是伯州黎的,因为这里是他的食采邑地,他是楚国的高官(大宰大夫),只因为正直敢谏而遭窃国奸人所害,是楚国的英雄,他才是闻人;不过这也只是推测,要想知道该墓的真正主人是谁,须待将来考古发掘方能知晓。


    由封升岗上的墓葬,以及因为锺家的石狮石象而得名的石象乡,没有到过长葛的锺敬和先生在《锺史文选》直指:今长葛市石象乡的封升岗就是50世伯州黎在任楚国大宰大夫时的食采之地锺离山。它在秦汉时属颍川郡所辖,故锺谱称其为颍川锺离山。


    封升岗就是锺离山! 这是事关锺姓史的重大发现!


    锺离山的被发现,在当今锺姓史的争论中所起的作用,就如拨云见日般一片光明。


   伯州黎的食邑地豫州锺离山,就是今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封升岗!或者说,一个现在光颓成“岗”的“大土堆”历史上竟然叫“山” !这确实是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锺离山是在什么时候改名为封升岗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也没有必要再花许多精力去深入追究。河南长葛本地人在眼皮底下找不到的锺离山,竟然被远在祖国南疆的广西老人在谱书上找到了。历史的考证就是这么神奇。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捡来全不费功夫”。当然,这要归功于锺敬和先生长期研究钟姓史的知识积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锺史文选》之前的“三书”( 即《钟姓史话》、《锺姓通谱》、《锺姓源流史》),苦于无法在许昌平原找到山,三位作者都对锺离山是否存在于古时的颍川地区深深存疑,而锺离国却有国史记载,无须考证就能找到,遂都抛下“汉传老谱”,照搬宋朝《唐书》,将河南颍川的锺离山置换成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 尽管三位作者中也有人怀疑过这个置换可能会有问题,但是找不到它呀,最终还是选择了宋朝《唐书》的说法。《唐书》害人,也害了“三书”。可见历史开的玩笑,会让我们感到何等的无奈。庆幸的是,通过锺敬和先生的考证,让被历史湮没了二千年的锺离山终于在今天露出了水面,也是锺家留下来的石狮石象的物证和《汉传老谱》的光辉让锺离山的真容得以再显。


    龙川县  钟胜  2014-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16: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颍川锺离山   

    锺离山,谱载是钟姓人的立姓之地,当然是钟姓人都会关心的地方。
    广东兴宁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大平湖钟氏源流传》,是“1536嘉靖恩准”之后的粤东钟氏第一本民间族谱。开篇就说:“ 夫源者原也,如水之流,各有原也。天下之人,其受氏皆祖黄帝,此天下之大源流,犹河之星宿也。我祖先乃微子之后,食邑于锺离山之下,因赐钟姓焉。”
    钟氏祖地叫锺离山!
    但是人们不知道锺离山在哪里,为寻找它钟姓人为之争论了何止几十年!
    钟姓人的郡望是颍川,粤东钟氏的祖屋几乎都标“颍川堂”。所以人们一直认为,锺离山在古颍川长社,即今河南长葛县(具体位置在今长葛县东北8公里的老城镇)。长葛人也很热情,热烈欢迎钟姓人回到长葛寻亲拜祖,共同探讨钟氏文化,还在长葛为钟繇建设了“钟繇文化纪念园”。钟繇是汉魏时代的钟姓名人,史称楷书鼻祖。但是,钟姓人和长葛人始终都无法在长葛找到锺离山。关注钟谱的人都为此而努力,花了不少的心血,上个世纪他们做了多少努力我不清楚,但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我是略知一二的,例如:
    1999年粤东三老(钟用渣、钟丁剑、钟泽民)著《钟氏渊源校正本》,将锺离山定位于山东泰山旁边当年曹国定陶附近的防御工事“古锺城”,但当时就被他们的好友广西钟敬和先生质疑。钟泽民先生接受质疑,钟用渣先生不接受质疑,所以他们没有更正《钟氏渊源校正本》的错误。
    2000年钟蔚伦先生著《钟姓史话》,将锺离山定位于安徽凤阳的钟离国(临淮关),也不被大家认可。我也不认可,因为临淮关不属于古颍川地域。
    2003年长葛学者陈瑞松先生著《钟姓通谱》,称颍川钟氏是“芽发凤阳(钟离国),根植颍川(长葛)”。钟敬和与我先后都有相同的疑问----“芽在凤阳,怎么根却会在长葛?”认为这是受了《钟姓史话》的直接影响; 然而,《钟姓通谱》对长葛石象乡封升岗的描述却引起了钟敬和先生的注意。
    2012钟敬和先生著《钟史文选》,依据陈瑞松先生的《钟姓通谱》的描述,推理并认定长葛石象乡封升岗就是锺离山。
    2014年我发文《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支持《钟史文选》对长葛石象乡封升岗就是锺离山的认定。因为长葛正好在古颍川辖域内,认为锺离山终于被找到了,很是兴奋。但是后来很快就被否定了。
    2018年出版了《中华钟氏总谱》,将河南长葛定为“钟氏故里”。
    2019年长葛学者路志纯先生发文《全国钟氏聚集的长葛封升岗 到底藏着啥秘密?》,说长葛是钟氏烈、接二系的发祥地,但否定封升岗就是锺离山,因为长葛没有锺离山,封升岗也从来不叫锺离山。他说这里有个地名叫石象乡,这个“石象”,不是出自钟氏古人所遗留的石头雕像,而是民间传说因为与妖怪搏斗而断了一根长牙的石雕动物大象。此文直接推翻了《钟史文选》“长葛石象乡封升岗就是锺离山”的推定,只认可长葛是钟氏祖庭。
    2022年郑州大学教授陈隆文发表文章《钟繇故里考辨》,以其考古发现,钟繇故里应该在今郑州市中牟县城刁家乡城前张村(村名显示,张村在古钟城的前面,故叫城前张村),此地古时候属于颍川郡长社县的管辖范围,是古长社县的一部分,且在汉魏长社县辖境的最北端。钟繇故里与其家族墓葬的所在地“故钟城”,应该是今城前张村的大秦岗。此地是在中牟的东陶,而不是“粤东三老”所说的山东定陶。
    2024-7钟姓基因证谱专家钟毅先生发表文章《探索颍川钟氏祖地:一些历史地理资料》、《颍川钟氏祖地不在长葛》,  全面引用并认可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的考古发现。   
    我觉得若此考古被证实为真,郑州市 中牟县 刁家乡 城前张村的大秦岗 最有可能对应钟谱的锺离山。
    因为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我们这二十年来企图在文献中去寻找锺离山的探讨,因为靠的是猜测而缺乏坚实的依据,都是失败的。无疑,《中华钟氏总谱》将长葛定为“钟氏故里”,《钟史文选》推定锺离山在长葛石象乡封升岗,《钟姓史话》定在安徽凤阳的临淮关(钟离国),《钟氏渊源校正本》定在山东泰山旁边曹国定陶附近的防御工事“古锺城”。现在看来,这些地方都明显地偏离了陈隆文教授的考古发现。  或者说,族谱上的“锺离山”,即钟氏祖地“故钟城”,目前更靠谱的是在今中牟县刁家乡城前张村的大秦岗,不应该是在今长葛县石象乡的封升岗,更不是安徽凤阳的临淮关或山东定陶的古钟城。

        龙川 钟胜 2024-9-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2-5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