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钟姓源流的版本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微软公司为电子计算机设计了一套DOS操作系统,其版本从DOS1.0经过不断完善一直升级到DOS7.0 ,大家步步跟随一片叫好,只见人们在键盘上十指翻飞,指令计算机工作。现在微软抛弃了DOS,换成了视窗系统WINDOWS,也是不断地更新版本,大家只要用鼠标就可以轻松上网了。所以我说,微软公司将“版本”玩到了极致。有样学样,许多其他的公司也在玩版本,甚至全球的工业体系也按发展阶段玩起了版本,如现在的中国是“工业2.0” ,德国和日本是“工业3.0”,大家的目标都是指向“工业4.0” 。版本不断升级所代表的意义相当清晰,真是有意思。
那么,钟姓“多源论”和“一源论”也有版本吗? 我认为,有。 当然,原本是没有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是我给它们配加了版本号。
一、“钟姓多源论”的版本
先谈“钟姓多源论”的版本。
2000年钟蔚伦著《钟姓史话》、2003年陈瑞松著《锺姓通谱》、2006年锺春林著初版《锺姓源流史》和2010年著再版《锺姓源流史》、2012年锺敬和著《锺史文选》(以下简称为“五本书”),都是“钟姓多源论”的著作。依其内容看,我认为前“三本书”是“多源1.0版”,后“二本书”是“多源2.0版”,这两个版本虽然有差异,但他们将“颍川锺姓”分为“烈系(气系)”和“接系”却是相同的,两个版本的世系也几乎一致。这两系的姓前源流分别表示为:
(1)烈系(气系)源流:
46(宋桓公)御说 — 47(宋襄公)兹甫 — 48(宋成公)王臣 — 49(宋文公)鲍革 — 50(宋共公)段 — 51(宋平公)成 — 52(宋元公)佐 — 53瑞秦 — 54纠父 — 55(宋昭公)特 — 56(宋悼公)购由 — 57(宋休公)田 — 58(宋辟公)僻兵 — 59(宋康王)子偃 ——— 60子烈(锺离烈,本系钟离姓始祖)— 61锺离复 — 62锺离叶(锺叶)——— 63锺气(颍川锺姓气系始祖,生于公元前225年)。
(2)接系源流:
46(宋桓公)御说 — 47子遨 — 48伯扈 — 49伯宗 — 50伯州犁 — 51伯邰宛 — 52伯嚭 — 53伯簠(锺离簠,本系钟离姓始祖)— 54锺离髦 — 55锺离秩千 — 56锺离垣 — 57锺离鬷 — 58锺离昧 — 59锺离接(锺接,颍川锺姓接系始祖,生于公元前223年)。
对这烈系和接系源流的介绍,网上已经很多,加上钟蔚伦先生著作《钟姓史话》在全国大量发行而广为人知,没有必要赘述。
在“钟姓多源论”中,烈系和接系只是其中的一源(源自子姓),还有其他源,如钟仪(源自姬姓)、钟建钟子期(源自芈姓)、及少数民族钟姓等。至于钟信(钟离信)、钟离磬、钟离春是哪一源的,这“五本书”连提都不提。
“多源2.0版”对比“多源1.0版”在颍川钟姓源流上的差别是:颍川钟姓两系是气系和接系,不是烈系和接系;颍川钟姓的发源地是河南长葛的古钟离山,不是安徽凤阳的古钟离国。
“钟姓多源论”发展到“多源2.0版”好像就停止了,再也没有看到后续的版本问世。
二、“钟姓一源论”的版本
“钟姓一源论”的版本又是怎么个情况呢? 它好像没有专门的著作出版,其文章仅是出现在网上。虽然“钟姓一源论”的提出时间比“钟姓多源论”要迟一些,但是从目前为止网上所能看到的文章来看,已经有了三个版本:
A “一源1.0版”
在“楚天锺氏网>鍾姓史话”下,有一篇挂于2014-02-21的文章《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證》(以下简称为《考证》),作者是“《中华鍾氏宗谱》姓源组”(注:在颍川钟氏网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则是鍾大元先生与锺广贤先生)。他们质疑并否定了上面的“钟姓多源论”,将“多源论”中的各源合并为一源,全都跟在46世宋桓公之下,这就是“一源1.0版”:
46(宋桓公)御说 —— 47宋襄公兹甫 —— 48( 公子御? )——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 50锺仪 —— 51( ? )—— 52锺建 ——— 53锺子期 —— 54锺信(鍾离信)—— 55鍾离磬 —— ( ...... ...... ) —— 鍾离昧 —— 鍾离接(鍾接)—— 锺烈、锺晏
在这个世系表里,公孙黎(锺离)、锺仪、锺建、锺子期、锺信(鍾离信)、鍾离磬、鍾离春(女)、鍾离昧、鍾离接等,都是他们在古籍中找到的人物,因为他们要依靠史书来编钟姓谱。我在拙文《鍾氏真的有统为一源的启姓鼻祖吗》中(见于钟氏天空网),对这个世系链并不完整的“锺氏一源世系表”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他们将“钟姓多源论”中的各源进行“链接”构成的——将钟仪链接上钟离、钟建链接上钟仪、钟信链接上钟子期、将钟离昧变成钟离信的后代、将钟烈变成钟接的儿子;其中还把钟信改姓为钟离信,钟离信是天下钟离姓的始祖,将天下的钟离姓也合并了进来,于是完成了天下钟姓钟离姓的大一统。根据《考证》在许多问题上与多源论看法的不同,我还在拙文《锺姓“多源论”与“一源论”的争鸣》中,将“多源论”与“一源论”的许多争论要点及其差别加以罗列,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参与讨论。就是说,我怀疑“钟姓一源论”大有问题,因为这个世系的关键问题就出在现代人对史书人物的“链接”上。而且它的姓氏“进化”的过程表现为“子——钟——钟离——钟”,也是大有问题的,因为“一源论”将钟离姓的始祖定位为钟信(钟离信),而据网上文章介绍的钟离氏的始祖,没有一个与钟信(钟离信)搭上线,即还没有哪一系钟离姓人承认自己是源自钟姓,而我们却硬要给他们定钟信为始祖,长江流域的两系钟离姓人肯定都不会买你这个账的;钟姓人也很难买“公孙黎(锺离)是钟姓始祖”这个账。对此,我在拙文《鍾氏真的有统为一源的启姓鼻祖吗?》中已经说过了。
B “一源2.0版”
山东青岛钟亚山先生是烈公后裔,他在2014-4-2写的文章《关于宗族姓氏起源及钟姓肇姓源流推究论证》(后称《推究》)中,提出了另一种一源的世系表,即“一源2.0版”,它是对“一源1.0版”的改进。但他仍然坚信“公孙黎(锺离)是钟姓人和钟离姓人的始祖”,兹列于下:
[ 46(宋桓公)御说 —— 47宋襄公兹甫 —— 48( 公子御? )——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 50钟仪 —— 51钟瑁、【钟珩*】—— 52钟建 —— 53钟楚 —— 54钟子期 —— 55钟信(鍾离信)** —— 56钟离磬、【钟离春(女)】 —— 57钟离簠*** —— 58钟离髦 —— 59钟离秩 —— 60钟离垣 —— 61钟离鬷 —— 62钟接**** —— 63钟烈【晏……】 —— 64钟复 —— 65钟叶 —— 66钟气 ……
(注:其中46世至49世是我加上去的,但也是钟亚山先生在文章中认可的;所有序号是我所加,原文没有序号。方括号【】内的是世祖的兄弟姐妹。 )
本版是在“一源1.0版”的基础上大量地增加了51钟瑁、53钟楚、57钟离簠、58钟离髦、59钟离秩、60钟离垣、61钟离鬷,抹去了钟离昧,还在63钟烈之后加上了钟复、钟叶、钟气,以强调是钟离接改姓为钟接,他的后代烈、复、叶、气都姓钟。在这里,钟气公已经是66世而不是多源论的63世了。对比上面的“一源1.0版”,此版的世系表已经没有出现链条中断的情况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他是从哪些史书找到这些新增的钟姓和钟离姓的人物的? 文中没有交代。
锺敬和先生写于2014-12-25的文章《评述钟姓一系论》(后称《评述》),其评述的对象正是钟亚山先生的这篇文章,即《评述》是对《推究》观点的驳斥。我在《对急于执行“锺姓一源论”的反思》中,就引用了他们俩文章中在六个方面观点上的对立,说明“锺姓多源论”和“锺姓一源论”还在争论当中,意见还无法一致。所以我反对用“锺姓一源论”来编2016年出版的《中华钟氏宗谱》,但支持人们对“锺姓一源论”继续探讨和完善,当然也包括支持钟亚山先生。
C “一源3.0版”
今年已81岁高龄的钟亚山先生最近(2015-11-19)发表在“颍川钟氏网>钟氏论坛>百家争鸣”上的文章《關于锺氏姓氏源流論證》(后称《论证》 ,但文章末尾的时间仍然是2014-4-2,与《推究》文末的时间同,估计《论证》是作者修改《推究》所得,又忘了修改后面的日期所致)中,已经对他的“一源2.0版”的世系做了新的排列,就是说,他在一年半左右就又推出了“一源3.0版”,其推出的速度不亚于微软公司的速度:
[ 46(宋桓公)御说 —— 47宋襄公兹甫 —— 48( 公子御? )—— ]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50钟仪 —— 51钟瑁、【钟珩*……】—— 52钟密 —— 53钟建 —— 54钟喬旺 —— 55钟楚 —— 56钟赞 —— 57钟子瓒【钟子期】 —— 58钟昧** —— 59钟接*** —— 60钟烈【晏……】 —— 61钟复 —— 62钟叶 —— 63钟气 ……
(注:其中46世至48世是我加上去的,但也是钟亚山先生在文章中认可的;所有序号是我所加,原文没有序号。方括号【】内的是世祖的兄弟。 )
在这里,他已经改变了“公孙黎(锺离)既是钟姓人也是钟离姓人的始祖”的坚持,他对他的“一源2.0版”动了大“手术”,作了许多改变:抹去了他在“一源2.0版”世系中的所有钟离姓人物,包括钟信(鍾离信)、钟离磬、【钟离春(女)】、钟离簠、钟离髦、钟离秩、钟离垣、钟离鬷,补充增加了钟密、钟喬旺、钟赞、钟子瓒。这样抹去了钟离姓人物之后,49世钟离(公孙黎)就“真”的是钟姓始祖了,因为跟在他后面的子孙全都是姓钟的,没有姓钟离的了。这个“手术”动得好!是一种明显的“进步”。调整的结果,还让钟烈、钟气的世系序数与多源论的世序相同了(见前面的“一”)。
我们都知道,“锺姓一源论”是要从史书中去找钟姓人物并决定钟姓源流的,但这些被增加的祖先是从什么史书中找到的,文中没有交代,那些被抹去的祖先为什么要被抹去,文中也没有说明。文章说,这个世系表已经是让“流淌近3000年的锺氏家族源流已得到撥亂反正,恢複了锺氏源流之真蒂”。我想,这种没有交代和说明的随意增加和删减,我们能相信这是对锺氏源流的拨乱反正吗? 所以,我要在前面的评说中为进步二字加引号,说明这种进步是不健全的。
我想对这种“进步”作些必要的讨论,未讨论之前先做些平均代距分析,看看“接生烈、晏”之后晏公支系的平均代距的变化 (注:先介绍在“锺姓多源论”中晏、繇之间的平均代距。据《钟姓史话》,60世晏公生于公元前187年,钟晏公的后代70世钟繇是三国时的大书法家,生于公元151年,计得其平均代距为33.8年/代,是合理的)。
在拙文《对编写中华钟氏宗谱源系的思考和建议》中,已经假定了47世宋襄公兹甫约生于公元前682年,63世钟气公按“汉高祖入关时年方二十”计是生于公元前225年,得到平均代距为28.5年/代,很正常。由此上溯三代计得60世钟烈公约生于公元前310年。若以兄弟之间间隔3年来推算,钟烈的弟弟60世钟晏约生于公元前307年。那么晏公支系的平均代距是多少呢?我推算晏公至繇公之间间隔10代其平均代距是45.8年/代,很不正常! 若按上述平均代距为28.5年/代来推算,晏、繇之间应该有16代,即足有五六代人的缺漏!就是说,“一源3.0版”的世系调整结果是顾此失彼,虽然烈公支系的平均代距正常了,但晏公支系的平均代距却缺失了约五六代人近170年的空间需要填补!
三、讨论
比较一下“锺姓一源论”不断升级的三个版本,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
我的感觉是,那些坚持“锺姓一源论”的宗亲们,现在终于意识到:“一源1.0版”所坚持的绝对“以史书编族谱”的方针,当前已经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古籍中已经很难找到新的钟姓秦前人物了,如果编宗谱仍然要坚持“一源论”的话,就必须以“圆通”和“灵活”相结合才能找到出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一源1.0版”的从史书中找到的人物的基础上,用钟仪或钟建的族谱人物( 例如《考证》中所推崇的《湖南锺氏遵旨通谱》,澧州、桃源、平江、临澧等地《锺氏族谱》,以及《福建汀州全慕公谱》、《台北鍾氏宗谱》等谱记 )填充烈公之前的世系,从而实现他们提出来的“以史为据、有谱可依、史谱统一”的宗旨。钟亚山先生推出的“一源2.0版”和“一源3.0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种尝试(说明:我不知道“一源2.0版”和“一源3.0版”世系的新增人物是否来自这些谱记)。
我在《关于锺姓谱世系问题的思考》和《对编写中华钟氏宗谱源系的思考和建议》中说过,“多源论”里气系钟姓姓前世系的47世宋襄公兹甫到63世烈公的平均代距是合理的,不知是无意的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钟亚山先生通过对“一源2.0版”的再调整,让“一源3.0版”的烈、气二公世序与多源论的世序相同,“实现”了一源论世系在世序上与多源论的对接。于是,用他的话来说,他这是“恢複了锺氏源流之真蒂”!我想,真蒂是可以不用解释和说明,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加减“调整”来恢复的吗?
该文章即《论证》的最后部分是“后记”,主要谈了三点:
一是“锺氏源流錯亂之關鍵在于對公孫锺離和鄖公锺儀的出生(身)認同”。这是实话,因为“一源论”认同,“多源论”不认同。(注:句中的“出生”我认为应该改为“出身”,会准确些。下同。)
二是“對接公出生(身)的錯位對接”。他解释说,他文章中的“昧”公并不是楚項羽的大将“钟离昧”,“接”公也不是钟离昧的次子“钟离接”; 他文章中的“昧”公指的是他所新列出来的57世(钟子期的哥哥)钟子瓒的儿子钟昧,钟接则是钟昧的儿子; 因为各地的钟姓谱记载的都是“昧-接-烈-複-葉-氣”。 已经完全不是“一源2.0版”的解释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对这个新的解释,我是第一次看到,虽然其前一段的新鲜解释未必正确,但是其后一段的这个“昧-接-烈-複-葉-氣”的排序却符合许多族谱的记载(例如,我家的旧谱就是这样的排序,但昧是钟离昧),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认为,这个解释如果真的成立,钟姓就真的有可能是一源的。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钟昧”与“钟离昧”的出身的錯位對接呢? 而且在“一源2.0版”时还是“钟离昧”,到了“一源3.0版”他就改成“钟昧”了。他为什么要这样改? 文章没有说明。
三是“沉痛的教訓”。文章说:“流淌近3000年的锺氏源流,被一本21世紀初葉的《鍾姓史話》給攪得分崩離析,體無完膚,割斷了锺氏曆史淵源,撕離了锺氏族群宗親。” 为什么这样说呢? 文章称,因为“曆史上根本沒有‘烈、接避奔改姓爲鍾氏’的‘事件’。” 钟蔚伦先生仅凭一篇已被證明爲虛假的資料“在唐僖宗乾符五年的老譜序中,點明鍾烈是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改姓鍾(比接公在前201年改姓鍾早85年)”,就认定烈公避奔改姓爲鍾氏,“這是一件莫大的沉痛教訓”。
我认为,上述所说——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烈、接避奔改姓的事件——如果是真的,那的的确确是一个“莫大的沉痛教訓”。
但是,我对此(否定烈、接避奔改姓)却有了如下的诸多疑问:
1、当年的江西省委副书记锺起煌先生为《钟姓史话》的出版作“序”说:钟蔚伦先生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数度到河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北京等地)访查调研,又花了二三年时间五易其稿才得以完成出版的。说明钟蔚伦先生为著作此书是花了心血的。 (注:由此看来,钟蔚伦先生好像没有去广西,结果使得广西的钟敬和先生出来纠正其中之错;也好像没有去湖南、贵州,结果使得湖南的鍾大元先生与锺广贤先生要推翻它的“两系论”源流。这是否说明钟蔚伦先生的访查调研不全面不到位?) 但钟亚山先生在其《论证》中说:钟蔚倫老先生罔顧曆史事實,为了倡導他的“兩系論”,爲了樹起中原的第一面锺姓大旗,首先得排除锺儀來自子姓;他用一本三無的《鍾姓史話》亂了三真的《锺氏宗譜》;這是一件莫大的沉痛教訓。意思就是钟蔚倫有意排除锺儀,目的是倡導他的“兩系論”,把原本为一源一系的钟姓“給攪得分崩離析,體無完膚,割斷了锺氏曆史淵源,撕離了锺氏族群宗親”。这样看来,好像钟蔚倫先生是钟姓的罪人了。
但问题出来了:钟春林先生、钟敬和先生也是研究钟姓史多年,他们怎么也会相信“烈公在公元前286年避奔钟离山而改姓”? 还认为烈公改姓为钟离而不是改姓为钟? 而且钟敬和先生还考证出钟离山就是现在的河南长葛石象封升岗而不是安徽凤阳临淮关? 并且为此对《鍾姓史話》进行驳斥? 还有,今年已77岁高龄的钟敬和先生与已故的钟蔚伦先生在钟姓源流的多个问题上“针锋相对”了十几年, 为什么却偏偏在“烈、接避奔改姓”即“兩系論”这点上不较劲而且能够高度一致? 认可并支持了钟蔚倫先生的“锺姓多源论”?
2、文章说,《鍾姓史話》中“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的老譜序中(那里有220年会稽太守钟宏和扬州都督钟宿两兄弟合写的一篇谱序),點明鍾烈是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改姓鍾(比接公在前201年改姓鍾早85年)” (注:见《鍾姓史話》第177页)是“一篇已被證明爲虛假的資料”? 证明为虚假的依据是什么? 文章没有说。
3、假定“公孙黎避乱仕楚食邑锺离”是真的,那么锺离这个地方,到底是在钟敬和先生考证所得的河南长葛钟离山(封升岗),还是在钟亚山先生所指的安徽凤阳的钟离国(临淮关)? 对钟敬和先生说的“即使真的有公孙黎避乱仕楚的事实,他也不可能在那时食邑于锺离国”的反证,钟亚山先生又该如何反驳? 还有,“公孙黎”与“伯州黎”是否真的因为“州黎”与“钟离”谐音而为同一个人?
4、“一源1.0版”和“一源2.0版”为什么都认定“昧”公就是秦末爲楚項羽大将的“钟离昧”,“接”公就是钟离昧的次子“钟离接”? 而存在于钟亚山先生自己推出的“一源2.0版”的所有钟离姓祖先,钟亚山先生怎么在“一源3.0版”中将他们全部都要抹去,连一个踪影也看不见了? 而且对昧、接二公的出身,钟亚山先生又要在其推出的前后版本中做了完全不同的解读(见下面的第6点)? 那些新增加的祖先是从什么史书中找到的? 凭什么决定他们在该世系表中所处的世系位置?
5、钟蔚伦先生在《鍾姓史話》第177页说:“河南省长葛市钟姓研究会的负责人证实钟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钟晏”,他完全认可。 而“一源1.0版”至“一源3.0版”至今都坚持说是“钟接生二子:钟烈和钟晏”,到底是《鍾姓史話》说的“接公只有一个儿子晏”正确呢?还是“一源论”说的“接公有二个儿子烈、晏”正确? 如果坚持“接生烈、晏”,那么钟烈、钟晏两兄弟巨大的(将近150年左右!)年龄差距,“一源论”又应该做怎样的解释和调整?
6、在“一源3.0版”中,“接”已经不是“钟离接”,“昧”也不是楚項羽的大将“钟离昧”。这个变动,晏公的后裔承认吗? 没有经过认真的探讨论证,人数众多的晏公后代会愿意接受这个变动吗?
……
就是说,“一源3.0版”还有许多疑问我们没有弄清楚,这篇文章也没有对这个世系表的问世过程做必要的介绍,对这些疑问没有触及。 假如对这几个问题的十几个问号我们没有明确的解释,即在“一源论”的正确性还没有得到证实、对《鍾姓史話》所代表的“多源论”的质疑也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我们就历数《鍾姓史話》的罪状,好像是钟蔚伦先生抛弃了原本颍川为一系的钟姓而创造了两系的钟姓,从而“割斷了锺氏曆史淵源,撕離了锺氏族群宗親”。这个评价对为此花了十几年时间和精力、已经死去的钟蔚伦先生来说是否有些过分?! 我不反对人们对钟蔚伦先生和他的《鍾姓史話》中的错误进行批判,我只是认为,对钟蔚伦先生个人的是非功过,不应该在今天去评判,而应该在将来钟姓源流得到满意的结果时,再来评判也不迟,因为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对他的评价我们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当然,是他在公元2000年出版的《鍾姓史話》引领了我们今天对钟姓源流的讨论,却是真的。特别说明,我从来就不认识已故的钟蔚伦先生,请不要认为我站在自认为公正的立场说的这些话是在为他辩护卸责。
我相信,“锺姓一源论”可能还会有后续的版本问世,就像微软公司的电脑操作系统一样。我真心希望它能不断完善,真的能实现天下钟姓源流的统一,并最终证明“锺姓多源论”是错的。但是,如果想用存在着许多疑问的“一源3.0版”来代替“多源论”的世系的话,人们肯定无法接受,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使让烈、气二公的世序与多源论的世序相同了,对烈公之前的各世代人物谁为真谁为假,双方依然无法求得一致。
然而,话又得说回来,如果我们让多源论者和一源论者经过若干年的互动磨合,真的能对上面几个问题的十几个问号都可以做出明确而满意的解释的话,说明那时双方的共识就真的已经形成了,对烈公之前的各世代人物双方也必定会一致了;我真的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不管钟姓源流最终是多源的还是一源的。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现实是我们未必能在三五年里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而满意的解释,以弥合多源论者和一源论者的分歧。显然,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取得证据来对“上面几个问题的十几个问号都能做出明确而满意的解释”,而不是想方设法避开人们的重重疑问硬将“锺姓一源论”编入《中华钟氏宗谱》中去!
四、题外话
我曾经说过:钟姓人对鍾氏的祖源指向是持有不同的观点的,就能否将祖源统一在宋桓公之下这一“点”来说,有的人认为能,就信了“一源”,有的人认为不能,就信了“多源”,这很正常。我是因为编家谱看了钟蔚伦先生、钟春林先生及钟敬和先生他们的几本书之后,才信了“多源论”的,我被认为是多源派,并被“《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办公室”邀请参加2015年9月20日在广州花都召开的“鍾氏祖源‘多元’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被邀请参加这类会议,虽然由于个人原因我没有到会。其实,由于我没有研究过古代史,也没有研究过钟姓源流,当然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到会和不到会,其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定位自己是中间派。在2014年4月花都会议提出以“一源论”编《中华钟氏宗谱》的《会议纪要》之后,“一源论”才进入我的视野,我才有了多源与一源的对比学习。因为我发现“一源论”和“多源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缺陷,而且“一源论”的缺陷明显地比“多源论”多,以我目前对姓源的了解看,大概是八成信“多源”,二成信“一源”,所以准确点说,我现在的立场是中间偏多源派。
没有研究过古代史和姓源是我的弱项,但我有一个“优势”可以弥补,那就是我不认识这两派人(参加研讨会的多源派和一源派)中的任何一个人,还包括钟姓委员会和宗亲会的所有成员,都从未跟他们见过面。因此,我没有一般“熟人”所具有的要顾及彼此之间面子的问题,讲话就可以不受他们的影响,认理不认“情”,完全不用转弯抹角可以直来直去(所以,我决定今后不参加这类会议,以免因为面子而影响我的中立判断);由于我的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对他们之间的源流讨论我能有自认为公正的评判。当然,我的弱项决定了我的评判不可能专业,由于水平局限,又不能得到会议资料,只能靠看网上的文章,评判也不一定正确准确。 我是在2013年底看到了钟敬和先生的“多源2.0版”,又在2015年看到了钟亚山先生的“一源2.0版”和“一源3.0版”,知道他们俩对钟姓源流的看法是针锋相对的;而我没有研究过钟姓源流,所以就不参与他们的“针锋相对”的讨论,但这不影响我对他们的版本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我虽然认可“多源2.0版”,但在拙文《谁是广东铁炉坝锺姓开基祖?》和《文亮公是那一个朝代的人呢?》中,却对钟敬和先生和钟春林先生的说法加以否定;同样,我对“一源论”也在多篇文章中提出了许多质疑,其中包括上面评论的钟亚山先生的“一源论”的两个版本。 显然,我的弱项就决定了我的评论不会深入,不会像钟敬和先生和钟亚山先生一样能够引经据典,即我只会做对比和质疑。 我不怕得罪多源派和一源派,就是因为我不认识他们而敢于直抒胸臆;我甘愿做个“骑墙派”,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只想要得到钟姓的正确源流。 但愿他们及他们的支持者在争论中能够平和而且理性,不要出现无谓的意气之争,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尊祖敬宗的耄耋老人,以及曾经握过权杖至今身上仍然发着权力余威的前官员,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榜样,在我们中间带个好头,不要意气用事,做到讲理而不卖老,扬善而不耍威。
我将会继续向相关的钟氏网站投稿。 我的文章往往直指主题锋芒毕露容易得罪人,但绝无恶意,是否适合挂网发表,由网站自定,我的态度是释随尊便,因为网站可能也有他的难处。
同样,读者可随时对我文章中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批评就是争鸣,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大众辩清事实辨明是非,让锺姓谱史符合历史事实;况且我在文章中也对别人的文章作了许多质疑和评论,所以我对他人的批评持欢迎的态度。然而,我自知会有错,不可避免会犯错,但未必会对来自读者的批评或质询一定做出回应或答复,请读者诸君见谅。
锺敬和先生出版《锺史文选》推出“多源2.0版”,他便成为当今“钟姓多源论”的代表人物。同样,钟亚山先生的新作《關于锺氏姓氏源流論證》推出的“一源3.0版”,让他也成为当今“钟姓一源论”的代表人物。 我有一篇投稿文章《锺姓譜的源流演變和我的編譜感受》,被挂在了“颍川钟氏网>钟氏论坛>百家争鸣”上,我在文章中将锺敬和先生文章《从首创宗谱说起,看后来锺谱演变》中的一段“‘首创宗谱’序”全文抄入,还把他的“锺谱演变”内容也压缩到我文章中来,对此,我在该文开头就已经特别声明过了。 但是,钟亚山先生看过之后感到很不爽,立即在我的文章后面发表了他的《對“首創宗譜”序和其中“锺離烈”公的質疑》的文章提了六七个问题要求回答;他在文章的最后说“嗚呼,時不我待!吾今八旬有一,…… 萬望敬和、勝二賢,從速解疑,勿陷我于‘其序雲’永遠!” 我想,你们俩是目前“两论”的代表人物,我只是引用你们的文章而已,所以对“一源论”的代表人物钟亚山先生所提的问题,当然应该是由原文的作者“多源论”的代表人物锺敬和先生来回答,尽管我们都可以在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及他的其他文章中找到某些答案。 但是,家住广西浦北乡村的锺敬和先生会经常上网吗? 他会看到钟亚山先生的质疑文章吗?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不认识锺敬和先生,就像我不认识家住山东青岛市的钟亚山先生,也不知道亚山先生是否会经常上网一样。嗚呼,回答完毕!
广东龙川县 钟 胜 2015-1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