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9|回复: 0

(古临川)在客家(夏家、客赣)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09: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抚州(古临川)在客家(夏家、客赣)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B/ q' ~# u& T5 k* D" S& v1 [. {

    顺着客家传说中的客家祖地——福建三明宁化石壁,沿武夷山北行,到达武夷山北端西侧的抚州地区,发现此地的语言、风俗与客家有着不容置疑的传承关系。比如:抚州话是典型的客家话的活化石,抚州南丰的“祭祖元宵菜”与客家“大盆菜”如同出一辙。而在客家族谱对中发现大量宁化、上杭的族谱皆有曾经居住临川的记载,而临川恰恰就是抚州的古称。也由此可知,石壁陡立、在战乱时成为东奔南来的客家先民避乱时提供坚强保护的,就是这巍峨的武夷山山脉。武夷山山脉两侧,曾经是客家先民休养生息的祖地之一。换言之,闽西北和吉安、抚州地区,是客家先民和客家人的重要的居住地。大量的族谱也证明了这一点,众多的客家姓氏,都有在这片土地几代乃至几十代还有不少一直居住在这里达近2000年的历史记录。饶平詹氏闽粤台之祖,派下30多万詹氏子孙的詹学传,就是在抚州出生并成长为进士的。至今为止,饶平客家话还可以与抚州话顺利沟通。
       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语音学家罗常培和临川籍的文学史家黄森梁、游国恩谈话后对临川话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经研究,罗常培发现今闽、粤等地的客家语系和临川方言有很多相近之处,遂认为:临川音系在南方语言系统中发音独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迁徙遗传下来的语言流变和当地土著语言的变异,可以作为民族迁徙和发展的活化石来研究。《临川音系》由此而成,并由赵元任带入美国成为西方高等学府方言教学资料。然而,在整个客家文化历史和北方客家先民南迁历史上,惟独找寻不到抚州(古称临川)的痕迹,可历年来到抚州寻亲访祖的客家人络绎不绝从来没断过流。抚州作为古客家文化名城的地位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十分对不起我们的客家祖先和现在的宗亲。
       2003年9月初,福建宁化县原政协副主席邱洪一行4人组成宁化高职抚州寻祖团前来寻亲访祖。从当地邱氏族谱记载可知,其始祖邱和公为隋朝迁入,并找寻到了其始祖墓葬地。福建宁化石壁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客家邱氏南迁祖地。唐开元年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永乐大典》载),始祖为巫俊(古建昌人,今为南城县),南迁抚州十数代后转而迁徙福建宁化石壁,其邱氏迁徙的链条又延伸了一环。2000年福建邵武市黄崤山公祖后裔联谊会会长、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副会长、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理事黄明书曾致信抚州,谈及古临川(今抚州)在北方客家南迁历史上应有一席重要之地。广东梅州等地黄再兴等人曾组织过客家南迁路线考察团来抚州考察,误以为古临川先民为土著居民畲族,致使古临川曾为北方客家南迁祖地之一被忽视,在世界客属宗亲大会和客家文化、历史中成了一段佚失的历史。历史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珍视历史的真实。抚州本来就是古客家名城,现在仍然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抚州有着十分丰富的客家文化,流传广远的客家大盆菜就来自抚州。经多方考证,南迁至福建宁化、邵武客家各族,经抚州而去的北方客家先祖达上百族,而在抚州各地流传的数十、上百座族谱就表明,在抚州居住的从北方或外省迁入者至少在五十代以上,多者为揭氏达八十多代。加上各种史料均表明,临川应为北方客家南迁历史中的重要一个链接,临川最早的先民应为古北方于族南迁始祖,与当地土著越国人民融合后,成为于越客族。同时也印证了著名语音学家罗常培的预言:临川当为北方客家南迁祖地,应为南迁客家历史上的活化石。. @7 C: Y4 t0 h+ F2 R4 X
       元顺帝至正23年(1363),朱元璋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后改抚州府。明太祖洪武初,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代属南抚建道。府治临川(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明初辖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宜黄(今江西省宜黄县)、乐安(今江西省乐安县)五县。清末辖:临川、金溪、崇仁、宜黄、乐安、东乡(今江西省东乡县)共6县。临川文化是在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中迅速繁荣的一支典型的区域文化。临川邻近南昌,古代是进入闽粤沿海的交通要冲。在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江西都融受了大量的北方移民。这也是临川文化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晋永嘉丧乱之后,从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迁徙开始,已有规模不小的士族南下,淮河虽然阻隔南北,但其支流大都源远流长,呈西北、东南走向,而且多有舟楫之利,给河南、山东一带移民向东南移入安徽提供了方便。到安徽后,又涌入江西,甚至途经江西向闽粤或湘桂迁徙。这时临川地区已接受了不少北方客家移民。临川属丘陵地带,但河流切割山地形成峡谷,贯穿盆地形成很多冲积平原,自然条件较好,且人烟并不稠密,极易接受客家移民。客家移民进入临川的结果,是带来了大量的新鲜的先进的北方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土著的生产力水平,甚至使当地的人口结构和语言音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像客家语言对临川语言的影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中原汉人带来的北方话和当地的临川方言合流,互相渗透,长期揉杂,演变成今天的与客家话基本相同的抚州话。5 O8 j+ b! Y9 n
       由于清代北方方言的影响,现在的抚州话,与客家话已有了一点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互沟通。19世纪外国传教士记载当时梅县话到抚州仍能沟通。抚州话与客家话基本可以相通。抚州话是受到元、清两代北方方言影响较大的客家话,是官化的客语。临川文化和客家文化渊源十分深厚,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可以说没有客家文化就不可能后临川文化的辉煌,而没有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的辉煌要失去相当大的光辉。仅从其饮食文化客家大盆菜中可见一斑。临川在先秦时期即为通闽粤的必经之地,也是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联结地。北方的客家先民在“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抚州落籍后,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精美的烹调技术和当地的美味佳肴的结合更是诞生了美味的饮食文化。流传上千年的客家“大盆菜”的传统菜肴更是和临川客家先祖渊源颇深,今抚州各地尤其是南丰的“祭祖元宵菜”和客家“大盆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远在先秦时期,抚州先民们每逢立夏、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等节令,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盆米粉肉供祭北方先祖。其选用五花猪肉,把糯米炒熟磨成粉配以八角、辣椒、料酒等香料包裹,大锅大火蒸上三五个时辰而成。因其肉质酥烂,营养滋补,后来也发展成为客家来客必蒸、喜庆酒席必备的佳肴,也有祈愿、庆贺丰年、风调雨顺之意。古临川传统名菜举不胜举,客家先民们在发扬继承北方中原地区的菜系精华的基础上,还从抚州菜中吸取精华,演化而成新的名肴后又流传开去,丰富了客家大盆菜的花色品种,也就和古临川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客家文化和古临川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言之,抚州地区历史上是客家祖地,是客家人历史上和现在的重要的聚居地。# x  Z3 C. ?9 x' U
       抚州的历史文化渊源十分久远,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临汝县,即现在的临川县。公元23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隋文帝开元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统一,废郡扩州,平陈总管扬武通奉命安抚临川郡一带,将临川郡改为抚州。纵观历史,古临川治属相当于现在抚州市的绝大部分,并囊括了庐陵、豫章、瓯闽部分。* d6 R9 S# e  j
       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以后,临川古郡,抚河两岸,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赞美的千古绝唱。“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大量涌现的生动写照。# j& a( X* `( ^7 s) q9 ^; E
       据清光绪《抚州府志》、《建昌府志》和《江西通志稿》及各县新编县志记载,抚州籍自宋至清文科进士2450人,占全省文科进士总数23%;有武科进士81人。历代科举中,登三鼎甲的有17人,其中状元5人(含武状元1人),榜眼10人,探花2人。自宋至清,武科进士81人。( f. d8 {) _: i9 [


' R% b0 x9 [/ O% c+ u
(1)抚州历代文科进士统计: ' o) P1 x# _5 \  v- w
    宋    元    明    清    合计
临川    381    4    138    72    595
崇仁    77    4    22    27    130
宜黄    106    1    6    43    156
乐安    71    4    38    7    120$ _8 S- A  X2 ?4 [; d( J
东乡    44    2    22    12    80- o! e4 h2 P& O; ~5 l
金溪    28    8    77    61    174: f8 Y7 W! d5 x& j0 Z
南城    445    5    61    105    616
南丰    203    4    33    105    345  {0 q7 R' [3 o4 R0 W) t
黎川    51    4    22    87    164: D# K7 o* m: u* W# u- d& l" U% Z
广昌    13    0    21    23    57
资溪    -    -    1    12    13" a. |" ?8 m1 f  v5 f' s/ K
合计    1419    36    441    554    2450

(2)抚州历代武科进士统计:
    宋    明    清    合计* {  d7 c5 k* }3 \2 P2 A3 ^
临川    2    6    21    29
崇仁    —    —    3    30 O* _: Q0 S" j1 V
宜黄    1    —    4    5: n9 t' _, J: [% ]
乐安    1    —    1    2" E- w+ ^  {+ c3 H% X
东乡    —    1    3    4) `  C  ~; a' P1 h! i
金溪    —    7    15    22) T& J8 ?6 Z& _  r$ [0 G
南城    —    2    5    7, e# I) l5 s4 \) t4 g
南丰    —    —    4    49 G: e! h  g3 J& p1 T5 Q+ i
黎川    —    —    1    1
广昌    —   
http://bbs.jxnews.com.cn/thread-260823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5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