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6|回复: 0

时代的印记——客家祭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5 11: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客家新闻网  
客家新闻网客家客家资讯
时代的印记——客家祭祖
来源:客家新闻网    2015-10-22 22:52

字体:【[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祠祭(清明盛宴)

    兴国,地处赣南北部,全县人口中95%以上为客家人。风雨沧桑中,客家先民为避战乱,从中原一带转辗闽粤赣边,分枝散叶,开基立业。颠沛流离中,他们聚族为群,守望相助;始终固守着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美德。因而,祭祖,就成为了客家人凝聚亲情、追思先祖、不忘根本最重要的礼仪习俗之一,而每个不同姓氏的祖祠、堂匾、先祖灵位,就成为区分不同族群的重要标识,更中同宗血脉的精神归依之所。

    客家祭祖一般都分为家祭(各家各户)和公祭(各房派集体祭祀)两种形式。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兴国客家祭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个性:其一,兴国客家人的祖先信仰分外虔诚、执着,家祭习俗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红白好事乃至杀鸡宰猪、煎米果等等,举凡重大事项,都要在祖宗灵位前焚香叩拜,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其二,客家人公祭大多集中在清明、中元、春节三大节庆活动中,由族中长老、头人,召集各房各派,按一定的仪程,集中祭祀,各姓氏间相互攀比、相互炫耀,格外隆重、肃穆。但兴国地方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譬如:客家清明扫墓时,基本上由传承香火的男丁参与。但在兴国,出嫁的女子,只要出了“份子钱”,照样可以参与祭扫和“做公堂”(扫墓后的阖族进餐)。外地的中元节,阖族集中烧纸、缴衣,显得很是隆重。而兴国的“鬼节”,大多由各家各户或各房派单独进行,且时间也不统一,有的甚至可以提前二、三天举行;春节祭祖,外地大多在除夕当天在宗祠中举行;而兴国却是在正月初一上午,男妇大小在祠堂里聚会,叩拜祖先,长幼有序,归宗认祖,并商讨本族一年中的重大事项,俗称“团拜”。这些,都表现出兴国客家祭祖的明显区别,但三跪九叩、牲醴财帛、香烛喜爆,都是必不可少的祭祖物件。

祠祭

    兴国客家祭祖习俗由南宋延续至今,历经千年。它完整的仪程仪式中,保存了客家民系迁徙流动、族群分布、蕃衍生息、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历史信息,蕴涵着客家先民在祖先信仰、道德追求、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遗传基因。因而,通过兴国客家祭祖习俗的发掘,对研究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汉民族的构成源流、融合过程、古代礼仪习俗、社会制度、宗法观念等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兴国客家祭祖以“敦亲睦族、弘扬祖德”为宗旨,有着爱国爱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感恩图强等丰富内涵,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而这些传统美德,正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深入挖掘客家祭祖习俗,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家祭

    此外,客家祭祖活动,规模盛大,号召力强,影响深远,特别是清明祭扫,子孙后裔,不管天南地北,甚至身居海外,都不远千里,回乡祭祖。通过祭祖这一桥梁和纽带,将大大增强客家人的归属感,尤其是加强与海外华人及台、港、澳同胞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不忘家乡、不忘祖德、不忘根基的激情,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国客家祭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日渐式微。其表现一是规模不断缩小,形式日趋简化;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外出打工、经商的族人无暇分身,留守老人无力操办,以至祭祖活动不得不简化,甚至难以为继;二是宗族亲情观念不断淡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原有老屋、祠堂大多拆除或日渐破败,而新建的民居大多为单门独户的农家小院或砖混楼房,各姓氏间也相互混杂,聚族而居的生存环境己荡然无存,客观上导致了宗族观念的淡漠,换言之,从根基上对客家祭祖习俗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动摇;三是社会上普遍的浮躁心态,导致客家祭祖中敦亲睦族、弘扬祖德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大多仅停留在焚香烧纸、三牲祭品、团聚会餐等外在形式上。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客家祭祖日益面临濒危的窘境,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不再有阖族公祭的情形。

墓祭(清明挂纸)

    为了激活客家祭祖这一传承载体,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其一,将客家祭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全县客家祭祖习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其中有典型代表性、且特色鲜明的祭祖活动进行全程录相,并建立档案资料,予以保存;其二,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规化,对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有着较高文化价值的宗祠予以保留、修葺,留住客家祭祖习俗的“根”;其三,在尊重和保留客家祭祖完整形态的前提下,适当摒弃某些封建迷信的糟粕,与时俱进,使之与当前倡导的传统美德教育紧密结合。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客家祭祖习俗必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图文/肖远明)

资料来源:http://www.gndaily.com/kjgz/2015-10/22/content_164595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