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25|回复: 2

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一):振纲立纪 兴家报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0 1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10-13 09:00

  龙岩客家家训简介
  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定居下来之后,开始在新居地创办塾学,教育子弟,传播文明,由家族开基祖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先祖制订家规、家训,其中一些家族还把家训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他们居住的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教育族中子弟奋发。
  位于闽西的龙岩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的主人林逊之就是一例,他前前后后在振成楼精心撰写、镌刻了20多副楹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这些传家楹联,大都旨趣高远,意义深刻,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其主要内容包含立业、报国、修养、处世、气节等方面。楹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为其裔孙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振成楼简介
  振成楼是龙岩永定客家土楼的代表之一,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由洪坑林氏21世孙林逊之设计,于1912年建造,历时五年建成,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这座圆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2圈,外圈4层,高16米,共有房间208间,最多时容纳130多人居住。振城楼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气势恢宏,被誉为“土楼王子”,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与其它土楼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振成楼主人林逊之简介
  振成楼主人林逊之(1880—1953),原名鸿超,号超庐。他不仅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位清末秀才,学问渊博,为人厚道,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同孙中山等有交往,晚年隐退乡间,潜心作诗书画,平生“魏晋碑版,画仿南宋,得乎神妙,骎骎乎与黄、华(指“扬州八怪”中汀州画家黄慎和华喦)异曲同工”。此外,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深得邻里乡亲敬重。

FLASHhttp://player.cntv.cn/flashplaye ... ime=0&tai=discovery
http://player.cntv.cn/standard/cntvOutSidePlayer.swf?videoId=000&filePath=/&isAutoPlay=true&url=http://player.cntv.cn/flashplayer/players/htmls/smallwindow.html?pid=f17383402e9b469280196157f9ceacf3&time=81.056&tai=discovery&tai=discovery&configPath=http://js.player.cntv.cn/xml/config/outside.xml&widgetsConfig=null&languageConfig=&hour24DataURL=&outsideChannelId=channelBugu&videoCenterId=f17383402e9b469280196157f9ceacf3

  ●视频脚本
  土楼家训 家国情怀
  在闽西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放眼可见或方或圆、黄墙灰瓦的建筑,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葩的客家土楼。
  “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
    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他叫林日耕,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客家土楼---“振成楼”的第二代主人。振成楼由洪坑林氏21世孙林逊之牵头于1912年开始建造,历时五年建成,共有208个房间,最多的时候林氏家族有130多人聚居在这幢楼内。2008年,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中华文化瑰宝”“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典范”的土楼,以其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前来振成楼参观的游客便络绎不绝。作为楼的主人,林日耕每次在和游客们讲解土楼精湛的建筑工艺时,都要满怀自豪地着重介绍这些镌刻在大楼内随处可见的各副楹联。
  永定是客家地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所在地。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业、不断进取的华章。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图发展,辗转奔波、历经磨难,传承了中原文化的根基,砥砺出倍受瞩目的客家精神。
  福建(永定)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郑新彩:
  客家精神就是——尊祖敬宗、耕读传家、开拓进取、兴家报国。客家精神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观,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光辉……
  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定居下来之后,开始在新居地创办塾学,教育子弟,传播文明,由家族开基祖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先祖制订家规、家训,教育族中子弟奋发。这些家规家训,体现了各姓氏先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为其裔孙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
  因而如今在偌大的永定客家土楼群中,随处可见点缀在一座座土楼大门或厅堂上,体现客家先祖对子孙后代谆谆教导和无限希冀,成为各个家族家规、家训的楹联。
  在星罗棋布的各座土楼中,振成楼的楹联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堪称土楼楹联的典范。
  振成楼最早的主人林逊之,名鸿超,号超庐。他不仅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位清末秀才,学问渊博,为人乐善好施,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同孙中山等有交往,晚年隐退乡间,潜心作诗书画 。
  在建造振成楼时,林逊之就把念祖追宗、爱国爱乡,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孝悌仁爱、礼义廉耻等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以楹联的形式镌刻、书写或张贴在门框及厅堂墙上,让族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站在振成楼的大门口,迎面清晰可见:
  “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佑周:
  “这副楹联,将楼名“振成”两字嵌入联首,不仅表达了楼主对上祖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更是教育子孙后代不论是国是家, 只有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客家人对“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高度认同。迁徙异地的客家人有着强烈的崇正报本意识和家国情怀,爱国爱乡更是客家人朴素、挥之不去的情结,楼主人林逊之也不例外。一副副楹联无不体现了楼主人治家报国、振兴民族的政治抱负,教育后辈振作精神,把担当国家社会的大任当作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标。
  在振成楼的正厅中堂,有这么一副四字联:
  “言法行则,福果善根”
  意思是说话的规范就是行为的规范,怎么说就应该怎么做,言行必须一致;幸福的果实由行善的根系培育出来,要幸福必先做好人、行好事。
  在振成楼的中堂,书写着一副出自清代著名经学家惠士奇之手,黎元洪亲笔题赠的楹联:
  “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
  永定土楼民俗专家 苏志强:
  主要是教育后人恭谨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文章只有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做人跟做文章一样要求要正,文章要正,做人也要正,就是要正直做人正直做事。
  楼主人林逊之前前后后在振成楼精心撰写、镌刻了20多副楹联,提倡修身种德、和睦团结、勤俭持家等思想,警示教育后世。
  林逊之家族人丁兴旺,众多族员聚居一屋,但叔伯兄弟、姊妹妯娌、公婆儿媳之间相互帮衬、和谐共处,从未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不愧为“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这与林逊之极力崇尚天伦常理,敦睦和谐的家风家训有很大关系。
  “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
    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这幅楹联指出:要振起家声,应当沿着“孝”和“悌”这方面做去;凡能成就些事业,都是从勤和俭中得来。所以,林逊之这副楹联,是务实态度的写照。
  刻在正大厅前石柱上的另一幅楹联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
    “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
   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他告诫族人:不能因为没有了忧患而松懈奋发向上的意志,更不能因为处在安乐境地而放纵情志导致衰亡。下联则将上联的理念具体化,落实到生活中对金钱的态度上,叮咛后辈,做官不得非分猎取一文钱,居家不得浪费一文钱。综观整联,贯穿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主张秉持“清廉节俭”风尚。
  一代又一代的振成楼人就是这样受楼中楹联的熏陶,把良好的家风家训世代传承,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林逊之侄子 林日耕:
  客家人传统的家规家教刻在门扇里、大门里、大厅中,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下成长,把祖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楼里的人,都遵循祖先的教诲:勤奋读书,修行品德,勤俭廉洁,热爱国家。
  近百年来,从振成楼走出的本科以上大学生有60多人,其中硕士10余人,博士1人,教授(工程师)6人,院士1人,专家、学者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地方,他们按照土楼楹联中所训示的,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取得不菲的成绩。
  建筑奇葩扬天下,楹联珠玑励后人。如今,振成楼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楼中楹联以其蕴含的深邃哲理,润泽一代又一代土楼人茁壮成长、顶天立地,把家规家训代代相传,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之振成楼楹联家训摘编
  一、家国篇:
  1.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注释】
  ①这是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的名言;
  ②国家事:治理国家的大事;
  ③圣贤书:儒家的经典,亦即孔子孟子等圣贤的言论著述。
  【释义】
  以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为己任,报效国家;认真读好孔子孟子等圣贤的言论著述。
  2.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注释】
  ①纲纪:指国家的治理纲领和法度法规,社会秩序的准则;
  ②成德:成就品德;
  ③达材:通达事理的人。
  【释义】
  无论是“国”是“家”,都要有“纲”有“纪”,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来。
  3.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注释】
  ①此联化用明朝顾宪成之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借用前人的联句,古为今用。
  【释义】
  要振作精神,从少年到老年,每时每刻都要为远大的志向奋发努力;建功立业是不容易的事,必须毕生振作努力,时时刻刻关切身边的、周围的、天下的事。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小立志,努力成才,胸怀天下。
  4.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
  【注释】
  ①振刷:即振作;
  ②宇轴:轴喻中心、主心骨,比喻天下国家重任;
  ③垂裕: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
  ④后昆:后嗣,子孙,此处系泛指广大的民众。
  【释义】
  要振作精神,敢于担当国家社会重任,努力成就一番事业,造福广大民众。
  二、修养篇
  1.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
  【注释】
  ①这副对联出自清代著名经学家惠士奇之手;
  ②恭:肃敬也,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③寿:长远之意;
  ④正: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
  【释义】
  自古以来,一个人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的品德,就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不能离开“正”去追求“奇”,要合乎规律和常情,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告诫后人要恭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写文章也要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
  2.言法行则,福果善根。
  【注释】
  ①法:指规章,制度,法度;
  ②则:规章,法度;
  ③福果:幸福的果实;
  ④善根:行善积德的根源。
  【释义】
  教育后人要言行一致,遵守法度;积德行善,善有善报。
  三、处世篇
  1.里党观型(横批)
  【注释】
  ①里党:指邻里,乡亲;
  ②观:观览,示范之意;
  ③型:模范。
  【释义】
  乡里邻居学习看齐的楷模。此横批为当年黎元洪题词褒奖,此外,还有“承基衍庆”“义声载道”“义行可风”“志洁行芳”等,是对楼主人家族兴旺、孝敬父母、宗亲和睦、乐善好施的表彰。
  2.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
    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注释】
  ①息:停止,停息;
  ②患:忧患;
  ③肆志:丧志,随心纵情之意;
  ④傥(tǎng)来:同“倘”来,侥幸偶然得来。
  【释义】
  不能因为没有了忧患而松懈奋发向上的意志,更不能因为处在安乐境地而纵情声色,玩物丧志;做官不得非分侥幸猎取一文钱,居家不得浪费一文钱。综观整联,贯串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主张秉持“清廉节俭”风尚。
  四、立业篇
  1.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
    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注释】
  ①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②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③端:副词,的确,实在,都。
  【释义】
  要振起家声,应当沿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方面做去;凡能成就些事业,都是从勤和俭中得来的。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是兴家旺业的基础;勤劳和俭朴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
  五、气节篇
  1.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注释】
  ①兰知领未:兰花是否知道去领略这番道理啊?
  【释义】
  兰,在春天生长开花,是拜领大自然所赐。没有春天温和的土壤,春风的照拂,春雨的滋润,会有兰花的仪态万方吗?兰花是否知道去领略这番道理啊?
  竹,无论酷暑严冬,始终挺拔葱茏。被种植在名园,受人爱慕称誉,不改其劲节凌风;长在静僻荒野,没人照料没人欣赏,依旧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以竹的品质、风范,赞品德端庄、特立独行、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人们。
  2.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
  【注释】
  ①这副对联是近代佛教教育家胡瑞霖临摹赠送给楼主人的。上联意为古时家境贫穷的学子到田里耕作,也携带着经书,一心勤学的典故,赞颂不为贫困所屈;下联说竹,中空、劲节、耐寒,被视为虚心、节操坚定、惯能征服艰难挫折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释义】
  鼓励子孙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有朝一日为国效力,同时必须加强品德修养,具有像竹子一样节操坚定、能征服艰难挫折的优秀品质。
  采访札记
土楼清风润心田
  “德之居、善为宝”、“振纲立纪,成德达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如今,在崇山峻岭、青山绿水间,在这些或圆形或方形的土楼内,在楼宇间的大街小巷上,我们都能听到稚嫩的童声在一遍一遍地诵读着这些家规祖训和传家楹联。数百年来,永定客家土楼里的孩子们就是在诵读着家规祖训中慢慢长大的。盛夏周末的一天,我和几位好友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土楼之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在朗朗的童声中追寻历史烟云中沉淀下来的家规祖训……
  地处闽西的永定区是纯客家区县,也是著名的侨乡,拥有土楼2万多座,其中独具特色的圆形土楼360多座,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客家土楼蕴含着博大精深、蔚然壮观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立德修身、亲和重伦、清廉高洁、勤劳俭朴、诚信友善等传统文化理念特别突出。我们一行在当地导游娓娓动听的解说中,思绪荡漾在历史与现实交潜的时空遂道里,得知永定客家土楼的客家文化发源于中原古老的传统汉民族文化,发展于迁徙过程中各种文化的融合,成熟于客家民系的真正形成,是一个传播、吸纳、升华的过程。这种文化传统植根于客家人血统里,体现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永定土楼“振成楼”,大门镌刻的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与内环门上镌刻的明代“海青天”海瑞的名句“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有异曲同工之意,都体现着客家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如果说这两幅对联宣扬积极立志,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意识。那中堂大厅的两幅楹联,则教导后人要忠孝两全、勤俭廉洁。“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意思是说孝敬老人长辈、友爱兄弟是兴家旺业的基础,勤和俭是任何时候做任何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旨在告诫子孙后代,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因为处在安乐境地而恣意“任性”;要是做官有了权力,不能放纵贪欲,居家过日子也是一样,要懂得勤俭,居安思危。先人借用诸如此类的楹联述志,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谆谆训示子孙据此立身处世,确保家族永昌,良苦用心灼然可见。一代又一代的土楼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熏陶成长。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久而久之,这些渗入到血液中的理念和训句,被演化为一个家庭的家教,被升华为世代的家规家训,被定义为客家大家庭的家风。
  回程的路上,朗朗的童音一直在我们的脑际萦绕,客家土楼一件件家规祖训的感人故事,陪伴着我们一路的历史寻思和现实感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家训,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汲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训是第一份教材。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强烈的家训意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那么何愁千千万万个家庭,不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呢?历史不只是追忆,更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土楼里的这些客家家训正像清风细雨一样润泽着我们的心田,砥砺我们传承家国梦,做时代的脊梁。
  (福建省龙岩市国税局纪检组长 林敏)
  ●专家观点
  张佑周:楹联家训,客家人立身处世的格言
  客家人有将楼名嵌入土楼住居大门楹联的习俗,有些经典对联还被镌刻在石门框上。如承启楼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思安楼门联“思齐贤哲,安处桑麻”,庆安楼门联“庆于至善,安自中庸”等等。所有这些大门楹联,都有深刻的寓意,寄托着楼主人或者耕读传家,或者积德行善,或者修身处世等对子孙的殷切希冀。许多门联都世代相传,成为家族乃至宗族的祖训。
  振成楼楼名据说是该楼主要建造者林逊之为纪念其上祖林福成、林丕振而起。镌刻在振成楼大门口的名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既表达了楼主人对上祖的敬重和纪念,更富含家国情怀。其所振立的“纲”、“纪”,显然指伦理纲常和国家的秩序及法纪。撰联者认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国家“振纲立纪”,人民遵纪守法,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培养出既有道德教养又有知识才华的人才,为家族增光,为国家服务。其良苦用心和殷切希望积极向上,激励人心,实在可传之千秋万代。
  (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佑周)

  郑新彩: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永定是客家地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所在地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在赣南、闽西、粤东这一片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业、不断进取的华章。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图发展,辗转奔波、历经磨难,传承了中原文化的根基,孕育出倍受瞩目的客家精神——尊祖敬宗、耕读传家、开拓进取、兴家报国。
  客家精神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观,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光辉。客家人尊敬祖宗,把祖先的嘉言懿行当作家规家训,成为行为规范。永定客家土楼里的众多楹联,起到家规家训的作用,教育后代正心修身、为人处世、报效国家。振成楼的楹联就是很好的例子。
  (福建〈永定〉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郑新彩)

  苏志强:恪守祖训,传承家国情怀
  客家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强烈的崇正报本意识和家国情怀。振兴家族、报效国家,是客家人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秉持这种精神,客家人不仅为生存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天地,而且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客家人群中涌现出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张鼎丞、陈丕显、郭沫若、刘亚楼、杨成武、张廷发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举,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楼主林逊之也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这一副副楹联,句句都在谆谆教诲后人,要有心系家国的远大抱负,要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
 (永定土楼民俗专家 苏志强)
  林日耕:家训熏陶人才辈出
  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因此,楼里的人,都遵循祖先的教诲:勤奋读书,修行品德,勤俭廉洁,热爱国家。
  我伯父林逊之把对后人的希冀用楹联的形式刻写在随处可见的大门、中厅等地方,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家规家训。我们从小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因此,楼里的人遵循祖先的教诲:勤奋读书,修行品德,勤俭廉洁,热爱国家。近百年来,振成楼人才辈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受到赞誉。如我的伯父林逊之,早年支持辛亥革命,后来在家乡热心公益事业,为邻里排解纠纷,曾获赠“言重九鼎”的匾额。我的父亲林亮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与邓子恢、彭湃是同学,回国后担任公职,任过四个县的县长,公正廉洁,勤政爱民,被授予“仁心为质”匾额。林逊之长子林霭民,协助胡文虎创办星系报,宣传爱国主义,增进国人尤其是侨胞的团结,多有贡献。林逊之次子林道安,在抗日战争时期,赴南洋任《星洲日报》画刊主编,以图片、漫画大力宣传团结抗日,后遭日寇杀害。林逊之孙子林尚安,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逊之侄子 林日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5 01: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

扁舟兄,好久没发帖子了!

在微信,微博的时代,传统论坛如何继续发挥长处,有什么更好的招数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4: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5-10-25 01:21
不错的帖子

扁舟兄,好久没发帖子了!

建议站长:
1. 网站首页资讯开通微信转发功能。
2.开通论坛音视频 可以在微信转发中直接播放功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