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5|回复: 0

客家语浓:《天缘》牵缘“儒林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0 2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巷道石拱圆门




“儒林第”全貌





  □朱紫球
  “儒林第”坐落于丰顺县黄金镇灵水村,迄今有230多年,为当地谭氏开基始祖斯政公二子谭毓燕所建。建筑别出心裁,颇具亮点,是县级文保单位。电影《天缘》曾有缘于此取景。
  由深圳市华天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台湾及新加坡等地媒体与观众见面的电影《天缘》,以客家婚姻为题材,全面植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其场景大部分来自“儒林第”,摄制组曾在里面住了近一个星期,捕捉了“儒林第”一系列镜头,拍摄过程中,还让“儒林第”的人破天荒地过了把“演员”瘾。
  “儒林第”坐落于丰顺县黄金镇灵水村,迄今有230多年,为当地谭氏开基始祖斯政公二子谭毓燕所建。整座房屋为三进三横布局,由10厅9天井、40间房组合而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儒林第”有一外大门,外大门上方署“湘潭衍派”四字,由此可知谭氏祖先之根源。从屋门坪至外大门之间有一条石径,铺有32条石砖,每条砖长1.64米。人们有如此顺口溜:“算唔算,三十二段。”据说这是风水大师之意。从外大门进去是“笃庆楼”,叫北厅,是一座两层的土木楼,其正堂及走廊过道顶上均有木制屏风,屏风上写着“忠”、“孝”、“廉”、“节”、“恕”等字样,儒学书香气息氤氲。
  从“笃庆楼”往南跨进小门,再穿过石拱圆门,便来到大屋正身——“儒林第”。正门顶“儒林第”三字格外醒目,据传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岭南第一才子”宋湘之手迹。
  “儒林第”分上下堂,八角形石条作顶梁柱,天井檐唇四边由长条石围成。上堂后壁正中悬挂着由书法家王利亨题写的“谥益堂”鎏金牌匾,架梁上有三块牌匾:其一,钦命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苏为“岁进士”,道光甲申四年贡生谭捷元立;其二,钦命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吉为吏部考授州同知谭抡元“望重题舆”,道光癸巳十三年冬月吉旦立;其三,牌匾由四条金龙镶边,匾内有上司撰辞,落款道光拾贰年拾贰月拾玖日之宝。下堂檐梁上有牌匾两块:一块是“南极星辉”,匾里有些字样已斑驳脱落,另一块是钦命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苏为“同怀修职”,同治九年庚午岁立。据说“儒林第”的牌匾其实不止这几块,只是由于时代动荡,好些都已丢失,不知那些牌匾究竟有何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根据遗存牌匾和长者所述得知,谭氏毓燕公共生三个儿子,长子谭捷元,次子谭抡元,三子谭容元,这一房系后来出了不少文武人才,在各地州、府任职。先是诞生 “岁进士” 谭捷元,而后又出吏部考授州同知谭抡元,这拿当时来说是光宗耀祖的一门三代,于是在道光拾贰年,上司授封谭捷元兄弟仨的祖父谭斯政和父亲谭毓燕为儒林郎君,封他们的祖母王氏、继祖母彭氏及其母亲刘氏为安人,题辞就在那块金龙镶边的牌匾上,故曰“儒林第”。
  “儒林第”建筑别出心裁,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在大屋前面筑起一道长20米、高2米的围墙,两侧开龙虎门,龙虎门之间的露天通道上又分别拱两个直径为1.92米的石圆门;二是门外有门,外大门不是开在屋正中,而是开在屋左侧;三是巷道走廊花窗镶嵌,天井底有由小溪石铺印成的八卦阵等精美图案;四是正堂后面开窗,既通风又透光;五是回廊曲径幽深通达,庭院看似独立分隔,实又相互连接,人即使在雨天串门,也不湿鞋。
  “儒林第”融入浓郁的客家传统文化元素,遗存5块清上司授封牌匾,承载着谭氏祖辈的遗风。它与《天缘》有缘,又于2013年12月被列入丰顺县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处文化地标。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