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1|回复: 0

赣南客家妇女头饰——蓝巾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3 0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戴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妇女在晒烫皮。
赣南地处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雨量充沛,室内常年较为阴湿。早期,赣南客家先民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客家妇女主要在家里操持家务,久而久之,身体受湿气影响较大,常有头疼、风湿等症状。为了御寒防湿,客家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一种御寒保暖的头巾,客家语系里把“盖”和“披”的动作称为“dong”,与“冬”谐音,因这种头巾在冬天使用更为频繁故称冬头帕。
赣南客家妇女在围屋制作蓝巾帕。
早期的赣南客家除头戴冬头帕外,一般还会腰系拦身帕或挡身帕,旧时妇女衣服多以蓝色为主色调,客家语系里“蓝”与“拦”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作为头巾使用的冬头帕和用来遮挡灰尘的拦身帕统称为蓝巾帕,近现代以后由于市面上各种围裙的出现,大力冲击了拦身帕的生产和使用,现在人们口中的蓝巾帕一般单指冬头帕。冬头帕以黑色、白色、红色为主色,故在全南县的北线地区也称“裹乌帕”。
圈棉线。
全南蓝巾帕的样式在赣南地区更为精致独特,既不失传统韵味又独具地方特色。赣南客家蓝巾帕在赣州的全南、龙南、定南分布最为广泛,此外信丰、安远等县域也有分布,全南县行政区域是建县时从龙南和信丰地域划分过来组成的,故全南蓝巾帕既结合了龙南、信丰的制作特点,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还加入自己的地方特色,使其更为精致美观。
圈棉线。
初期的蓝巾帕由披肩、丝带两部分组成,后因南方昼夜温差大、潮湿天气长,客家妇女便在制作丝带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护额,这就形成了今天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的蓝巾帕。蓝巾帕主要以红、黑、白三色为主。其中,披肩中间最宽部分称作帕心,又称象眼布;两边对称的更窄部分为帮帕,又称舌子,统一织成流水线状。护额俗称扎头子或大扎头,人们会根据自己喜好在护额上织成文字纹样、祈福纹样、生活用具纹样、动植物纹样、数字纹样等各式图案,它的增加使简单朴素的蓝巾帕更显层次感,花纹也更为丰富精致,保暖防湿的作用也更加有效。丝带俗称为带子或小扎头,主要起固定披肩的作用,加之其飘逸的线条感,客家妇女佩戴时也显得更加柔美,此外也饱含了客家人带子带孙、福寿永昌的美好寓意。
卷棉线。
先时,赣南客家妇女十岁以上就开始佩戴蓝巾帕,年轻女子的蓝巾帕花色偏艳丽,家庭富有的也会在护额上镶上银器饰品,而中老年妇女更喜暗色调。在全南客家传统婚俗中,蓝巾帕是女方必备的嫁妆,即便是现在,客家妇女在坐月子时以及步入中老年后仍然喜爱佩戴蓝巾帕,新婚的儿媳还得精心为男方家的妈妈、奶奶和外婆分别准备一套新制蓝巾帕作为礼物送给她们,而她们也会回赠她一个大大的红包。客家妇女过逝后,入殓时也要穿上新制的蓝巾帕,客家人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假如这一家人都好几个兄弟,死者断气时穿的那条贴身裤子一定要拿出来平分,客家语系里“裤”读fu,与“富”偕音,分裤即是分富,寓意富子富孙,富贵长流。
卷棉线。
全南蓝巾帕属纯手工制作,属群体性传承,目前,全南中年以上的客家妇女大都熟悉或者了解其制作流程。蓝巾帕制作工艺繁复,不仅需要有相当的女红基础,更加需要制作者三分的聪慧与七分的耐心。从棉花制成蓝巾帕制作共有十二个步骤,分别为弹棉花、搓棉卷、纺棉纱、圈棉纱、染棉纱、浆线、卷棉纱、耕线、上机、捡花、织布和缝制等。
织布。
蓝巾帕有其固定的佩带方法,将披肩黑边中部对准前额中心,两边丝带由两侧同时向后各绕头一圈拉紧打结固定,再将护额系好便可。
赣南客家妇女在晾晒制作好的蓝巾帕。
赣南客家蓝巾帕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更是赣南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蓝巾帕的制作包涵了客家先民“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与应用。红、黑、白条纹相间的披肩,有如客家深厚的土地及层层的梯田;富有层次的头帕如同起伏的丘陵;前额黑色面料上两条艳丽的丝带,犹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一条是过去的河,是过去养育着他们祖先的北方的黄河 ,一条是现在的河,是现在养育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赣南大地的河流。它代表着岁月的沧海桑田,代表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图/文 钟炆秦 刘军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