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4|回复: 4

(转)丘立才:21 世纪的客家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0 1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17 卷 第5 期
21 世纪的客家文化
○ 丘立才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广州510053)
作者简介: 丘立才(1945- ) , 男, 广东梅县人,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文学硕士, 从事中国文化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摘 要】21 世纪的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的一部分; 21 世纪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南化”; 客家文化是
“南化”的一支主流; 从20 世纪的伟人看21 世纪客家文化。21 世纪客家文化的特点: 迁徙精神, 团结精神, 崇
文精神, 尚武精神;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建设客家文化。
【关键词】21 世纪; 客家文化; 中国文化
收稿日期: 1999- 08- 02

 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人类社会从无到有、变无为
有的千变万化中, 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类文明的关键。在此要谈的是特有的客家文化, 这个客家文化
是展望未来的客家文化——21 世纪的客家文化。
一、21 世纪的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的一部分
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要展望21 世纪的客家文化, 不可不了解21 世
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潮流趋势。
(一) 21 世纪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南化”。
人类很快就要跨进21 世纪, 跨进新的千年门槛。以千年来审视中国文化发展规律, 会得出
“中化—— 东化—— 西化—— 北化—— 南化”的规律。所谓“中化”, 中国姓“中”, 中华民族文
化发生在黄河中游的中原之地, 始于伏羲画八卦, 成于仓颉造文字, 熟于文王演周易。我们称之为中国文化孕育期(?~ 公元前1000 年)。所谓“东化”, 中国文化发生期(公元前1000 年~0 年) , 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各朝。这1000 年, 中国文化发生的内容是以周礼、孔孟的儒家学说, 老庄的道家学说, 孙子兵法等为其主流, 这些文化内容深刻地影响着日后历朝历代的文治武功。这1000 年, 中国文化发生的方向的重要舞台是以东部齐鲁大地为主的, 称之为“东化”不为过份。所谓“西化”, 中国文化成长期(公元0 年~ 公元1000 年) , 历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至宋真宗庚子年。如果说唐诗宋词辉煌灿烂的成就是中国文化成长的标志, 那么丝绸之路和佛教由西传入则是中国文化成长的体现。从西方而来的佛教以及中亚文化东来, 音韵学的东传, 魏晋时代便发现汉语的四声, 运用汉语四声写诗,唐诗可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宋词则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体, 而“配合音乐”就是指西域音乐——燕乐(宴乐)。中国育蚕制丝和造纸技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播西方, 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而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景教以及其它文化艺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来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所谓“北化”, 中国文化融合期(公元1000 年~ 2000年) , 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最主要特点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进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先是蒙古族文化的融合, 接着是满族文化的同化, 后是俄罗斯文化的渗透。也可以说是农业文化和渔猎游牧文化互相融合, 互相渗透。这1000 年的冲突融合
活动的主体及驰骋的场地都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是“北化”。
历史巨人将以千年的步伐跨入到公元2000 年的门槛, 未来的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已不是历史总结, 而是历史预测了。未来的这个时期, 我们称之为中国文化的高潮期。中国文化将和东方文化更密切地融合, 并将和西方文化更紧密地融合, 也就是说和世界文化融合。世界文化大融合, 中国文化才能出高潮。在这个高潮中, 商品经济大潮将汹涌澎湃地席卷中华大地, 现代化建设热潮将涌向穷乡僻壤的每个角落。东西方文化结合, 市场经济生产, 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的南方已听到高潮即将到来的潮音。香港、台湾已取得了经验, 成为亚洲经济建设的“小龙”。广东、香港、澳门已成为中华粤文化和英葡西文化相结合之点; 广东、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海南则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合的一条南沿海切入线; 如果说以秦岭、淮河为界定的南方,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文化, 以广东为龙头的珠江流域文化, 以及至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大中华文化圈, 就可看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结合的趋势。应该说, 中国文化的高潮期, 称之为“南化”是准确的。多少个世纪前, 被称之为“南方人”流放之地, 如今竟成为特别行政区、特区这些特殊的地方, 成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热土。这种“南化”的时空移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经过由中到东, 再到西, 再到北之后, 应是“南”了, 因为地球是圆的。可以说, 21 世纪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南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3: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二) 客家文化是“南化”的主流。
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汉民族文化的分支, 它是在中国文化成长期(公元0 年~ 公元1000 年) 孕育诞生出来的。客从“中”来, 客家文化是从中原迁移而来的。西晋末年, 中原出现“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黄河流域各族间互相仇杀, 300年中分裂成16 个国家, 混乱不已。为避免遭受外族的虐杀和掠夺, 大批汉族人向南迁移, 辗转至闽、赣、粤三角地带。还有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以及随着而来的五代十国混乱局面, 北方和中原地区部分汉民继续南迁, 来到梅州定居。
到北宋中期, 客户开始超过主户。汉人来到闽、赣、粤三角无战事的南方定居点后, 称之为“客家”, 以别当地原来居民,“客家”之名由此而来。
客家文化是在中国文化融合期(公元1000 年~ 2000 年) 成长发展起来的。宋末元初, 元朝蒙古兵南下, 两次进攻梅州, 蔡蒙吉、文天祥先后率义兵抵抗, 失败后, 元兵大肆屠杀居民, 境内人口锐减, 福建、江西的客家人移到梅州的又增加了许多。而同时梅州人又开始了迁居南洋, 开始了客家人南走向世界的艰苦辛酸历程。据考证是广东梅县松口的卓谋首途, 他带领当时松口卓姓800 壮丁, 参与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岂料因敌我悬殊, 败走潮州, 乘船逃退, 舟沉崖山, 被浸死者十之八九。卓谋幸免于难, 召集生存者, 结队乘坐木船, 漂泊南洋, 至婆罗洲定居。这就是客家人南迁海外的开始。客家人南迁海外, 加快了客家地区的开发, 也加快了客家文化的成长发展。
客家文化将为中国文化高潮期的到来推波助澜。中国文化高潮期就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成功的地区就在东南亚地区, 有学者称之为“大中华文化圈”。它包括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客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支,也在这“大中华文化圈”活跃着, 相信还会继续活跃着、推动着、融合着。客家文化要为中国文化高潮推波助澜成功的话, 必须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
一是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关系。广府文化是先客家而到岭南的老牌“客家文化”, 具有浓重的岭南特色, 当以兄长视之。
二是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的关系。福佬文化是指闽南方言为标志, 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南方文化。相比较而言, 福佬文化和广府文化一样, 海洋文化的色彩比客家文化浓厚得多, 而客家文化的山地文化色彩则要浓厚些。
三是客家文化与赣湘文化、巴蜀文化的关系。赣湘文化实际上是楚文化, 它和巴蜀文化、吴文化等一起架构起长江文化。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一样, 都是客家文化的母体及脐带。
四是客家文化与少族民族文化的关系。客家文化还与异源异流的少数民族发生过形形色色的文化接触, 吸取了不少的文化营养, 客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一样, 山地文化色彩非常浓重。如果说,“无山不成客”的话, 那么同样“无山不成少”, 更何况客家文化的载体原本就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此, 处理好客家文化与畲族文化、瑶族文化、壮族文化、旦疋民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黎族文化、仫佬族文化、京族文化、彝族文化、高山族等诸族群的文化, 是非常重要的。
五是客家文化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的关系。“伯公”文化的产生,便是良好关系的实证。据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考证, 印尼的加里曼丹岛, 罗芳伯主导的客家社区与原住民的泰雅克族长期文化接触, 使泰雅克族文化发生变化, 也于村内立福德祠(或称伯公坛) 奉祀。至今东南亚华人常到“伯公祠”去拜祭。
六是客家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关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5: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从20 世纪的伟人看21 世纪的客家文化。
举世公认, 中国在20 世纪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的祖籍地是广东省紫金县忠坝镇,
这个村过去属嘉应州的长乐县, 是客家地区,他的上代连昌公迁至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所
以, 孙中山是会讲客家话, 又会讲广府话, 当然还会讲普通话, 讲英语的香山人。尽管在学术界有个别人否认孙中山是客家人, 严格地说,祖籍地在客家还会说客家话的, 应是客家人。
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制度,毛泽东则不会说客家话, 他的祖籍地也是在客
家地区。据韶山《毛氏族谱》记载: 始祖毛太华,原籍江西吉州, 后来从军至云南澜沧卫, 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 因军功调湖南任职, 携子清一、清四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后清一、清四公又迁至湘潭县韶山冲定居。毛泽东为韶山毛氏第20 世。邓小平则领导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 邓小平的祖籍地也是在江西吉州(即今吉安县) 客家地区, 上代迁居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 都是在中国南方诞生的, 其祖籍地都是客家地区, 其身上都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 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丰功伟绩将会激励着跨进21 世纪的客家人、中国人。
为客家人所引以自豪的李光耀, 是新加坡国建国之父, 是世界级的政治家。李光耀的祖籍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古野乡唐溪楼下村。他的曾祖父李沐文到新加坡扎下根, 所以, 李光耀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又是客家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成功的典范。在他的身上充满着客家人的亲情, 他回忆说:“由于大多数客家人来自广东省和福建省, 是属于少数族群。因此, 他们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组织严密的宗乡团体。50 年代, 当我还是一名执业律师时, 常常
往返马来西亚婆罗洲一带, 当时的情景令我难忘。在婆罗洲沿岸, 从诗巫到三打根, 我每到一个地方, 都受到当地客家宗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招待。”他还提倡必须加倍努力, 发扬客家文化中的节俭、刻苦耐劳、孝顺和群体利益至上的美德。他的儿子、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南洋客属总会主办世界客属第13 届恳亲大会上提出:“两年一度的恳亲大会, 扩大和强化了海外宗亲的联系, 为客籍宗亲建立起关系网络,除维系宗亲乡谊之外, 也为推广和发扬客家文化尽心尽力。”李光耀父子确实是客家中的伟人, 并将跨进21 世纪, 成为跨世纪的客家伟人。
20 世纪值得客家人骄傲的两位伟人, 武有叶剑英元帅, 文有林风眠教授, 都是从客家中心地区梅州培育出来的伟人。叶剑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事迹, 海内外客家人都比较熟知。而世界级
的艺术大师林风眠的事迹却鲜为人知。林风眠1900 年出生在广东梅县白宫镇阁公岭村,
1919 年梅州中学毕业后到法国留学, 1922 年在德国柏林办了个绘画展览, 这是中国人在西欧艺术界空前的第一次大活动。26 岁回国出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 28 岁在杭州创办西湖国立艺术院, 出任院长兼教授。林风眠用他那支笔竭力沟通东西方的艺术, 把西方艺术重理智而轻感情, 东方艺术重抒情而失形式, 融合起来, 互补长短, 走着一条寂寞艰苦的艺术探索道路, 终于他成功了, 他是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1991 年被台湾“政务院”授予
文艺奖章和特别贡献奖。林风眠的艺术成就,是客家人的光荣, 也是中国的光荣, 世界的光
荣。
21 世纪客家人应在20 世纪客家伟人所建造的丰功伟业基础上, 去创建更加辉煌的客家文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光耀、叶剑英、林风眠将会成为无数客家人在21 世纪奋
斗时的光辉榜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5: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21 世纪客家文化的特点
21 世纪是传统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过渡的历史转折点, 更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点。客家文化同样置身于这样的历史文化命运中, 要以清醒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来研究客家文化, 摒弃客家文化中的落后意识, 继续焕发客家文化中的光辉点,建设21 世纪现代的客家文化。
21 世纪现代的客家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一) 迁徙精神。迁徙, 是客家文化建立的根基, 没有迁徙, 就无从有客家文化。由于迁徙, 客家先民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落后的客家地区, 所以, 客家文化是古代汉族民间文化在封闭的客居环境中延续, 保存至今的文化。
应该非常清楚, 20 世纪以前的迁徙, 是被动的迁徙, 战争掠劫, 外族欺辱, 自然灾害, 贫穷落
后, ⋯⋯诸原因造成, 一旦迁徙到山区远离战场的地方, 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
天地。客家人如果在这个封闭的小天地中, 就目光短浅, 愚昧落后, 窝里斗; 客家人如果能跳出这个封闭的小天地外, 就能团结奋斗, 克勤克俭, 吃苦耐劳。所以, 继续迁徙, 处处为客, 处处为家, 这就是客家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21 世纪的迁徙, 应该是主动的。把历史上被动的迁徙, 转换成现实的主动的迁徙, 这就是客家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点。客家人要迁徙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这些珠江三角洲地方, 就要学好广州话, 就要把山地文化和平原文化、海洋文化结合起来。客家人迁徙到海外世界各地去, 就要学好英语和其它语种, 把客家文化融合到世界文化中去。客家人要回迁内地, 就要学好普通话, 更深刻地学习了解内地诸种文化: 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青藏文化、西域文化等。总之, 客家文化要发展, 就必须靠客家人的主动迁徙,主动吸纳各种文化的精华。
(二) 团结精神。这是指内外两方面的团结互助精神。所谓内, 是指客家人内部的团结互助精神。由于迁徙, 多遇恶劣的环境和人类生存的竞争, 个体力量想要独立支持是很不容易
的。因此, 在迁徙中不能不力谋团结, 合群奋斗, 争取切身利益。客家人无论是安处家园, 还是身处异国, 偶遇客家人, 都能表现出声应气求, 互相提携的义举。客家人大多生活在南岭山区中, 如何克服封闭环境造成的目光短浅、愚昧落后, 窝里斗的陋习, 是客家人文化能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定要引起客家人的高度重视。所谓外, 是指客家人和迁徙地人的团结友好, 和睦共处, 互助互爱的精神。客家人无论迁徙到海内外任何一个新地方, 都要和当地人友好相处, 共同建设。首先, 要尊重当地人, 尊敬他们为开发当地, 世代作出不懈的努力, 才有客家人立足安身之地。其次, 要学习当地人改造本地自然、发展生产的丰富经验。再次, 要交流迁徙过程中所捕捉到改造自然的先进科学技术信息。做到这三点, 客家人就能和当地人有融洽的气氛, 团结友好, 共同开发建设居住地。这也就是客家人迁徙后, 能立于世界各地的宝贵精神。所谓外, 还有另一层意思, 就是要和迁徙过程中其他族群人的团结, 客家所赖于的先决条件是迁徙, 但迁徙未必是客家的专利。在“南化”过程中, 大批“南下大军”, 有的自称为“新客家”, 这批“南下部队”, 不是猛龙不过江, 有无数的精英分子。他们的“南迁”不是客家先民的被动迁徙, 而是主动迁徙, 千万不要歧视他们, 要以他们作为竞争的动力, 而不要把他们作为抢饭碗的对手。同是天涯迁徙人, 相逢何必分先后。
(三) 崇文精神。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历史将无情地
把你拉入这个时代。面对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客家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 客家先民
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南方来之后, 客家华侨又把客家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客家男子志在四方, 或在国内仕途和文化事业找岗位, 而更多是出国经商。男子往往读完小
学、中学便离家到南洋谋生, 因此, 毕业后必须学会打算盘, 会记账写信, 略懂一些外文。热心桑梓教育事业的华侨又捐款修建校舍, 添置图书仪器及颁发奖学金, 迄今不断。这是客家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但也要看到, 由于客家地区经济较落后, 投资文化教育经费较少, 教育体制、师资、质量等都还存在不少问题, 必须引起注意。发扬客家文化中崇文精神, 最基础的是要扫除“文盲”。21 世纪的“文盲”是什么意思呢。应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 必须对汉字“识繁用简”。用简并不难, 识繁则困难。如果繁体字都不认得, 不但无法与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客家人联络沟通, 自然也无法与海外华人沟通, 而且无法与汉字圈的外国人沟通。第二层意思, 必须掌握“英文”。第三层意思, 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客家人不消灭21 世纪的“文盲”, 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 是一句空话。要发扬客家文化也是一句空话。
(四) 尚武精神。21 世纪世界潮流仍将是改革、竞争、和平、发展。也就是说, 历史化干戈
为玉帛已经成为主流。所以说, 尚武精神并不是为战争所需, 而是为人类自身所要。由于迁
徙, 出外谋生, 就要有强健的体魄, 高超的武艺。客家人大都生活在山区, 山区打游击闹革
命是20 世纪的主旋律, 客家人为此作出了贡献。21 世纪是走向海洋文化的世纪, 所以客家
人要走向南海, 走向太平洋。上山下海扩大活动空间, 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还要看到
客家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山地, 但那山地比起北方的五岳等名山还是低矮得多, 要知道一山更
比一山高。客家人要迁徙到世界各地去, 把客家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起来, 没有强健的身体
是不行的。尚武精神就是为了强健身体, 这一宗旨应为每个客家人明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5: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建设客家文化
( 一) 高度认识客家人在“南化”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孕育期, 是以中原文化为主角演出的; 中国文化的发生期, 是以齐鲁文化为主角演出的; 中国文化的发展期, 是以三秦文化、西域文化为主角演出的; 中国文化的融合期, 是以燕赵文化、关东文化、草原文化为主
角演出的; 未来的中国文化的高潮期, 是以岭南文化为主角演出的。客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文化, 是由中国南方五座险峻难越的高山大岭—— 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 这个特殊的地域构成的。五岭这一天然屏障, 使岭南得以避免多次燃遍中原大地的战火, 成了中原饱受战乱涂炭的人们理想的避难之所。由于移民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移民进入岭南的路线也不尽相同, 岭南的本土方言又较驳杂, 因此, 当移民与岭南本土居民杂处后, 形成三个文化体系, 即一个以广州方言为标准音的广府文化; 一个以潮州方言为标准音的福佬文化; 一个以梅县方言为标准的客家文化。
岭南文化是“南化”的主力军。岭南文化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相对来说比较小, 而接受吸收海外不同国家的文化又比较易, 因此, 封闭性较小, 从而显示出开放的、多元的、活跃的特性。然而, 岭南文化要担当起中国文化高潮期大梁的作用, 还有一段路程。也就是说, 实现岭南文化现代化还有很大障碍。最主要的是人的素质。岭南文化要现代化, 首先是岭南人要现代化。同样, 客家文化要现代化, 首先是客家人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就要有平
等的法律, 有独立的人格, 有创新的精神, 能发挥才智, 才可过幸福的生活。客家人应朝这些方面努力, 提高自身的素质, 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二) 积极迎接客家地区建设的高潮。随着人口的增长, 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建设用地的饱和, 建设的波线必然推及岭南山脉的客家地区, 这是21 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客家地区将掀起基本建设的高潮。首先, 是铁路建设。客家人在中国最东居住的是台湾苗栗、新竹一线, 有学者提出未来在台湾海峡打通海底隧道, 将铁路、公路联系到大陆的厦门,厦门到福建客家人聚集地龙岩已通火车。21世纪初, 由龙岩到广东客家人聚集地梅州可望
通火车, 梅州至龙川到江西客家人聚集地赣州已通火车。再修通赣州至韶关、坪石至连州、连州至柳州, 接南宁至昆明, 又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线将会在21 世纪建成, 这条铁路线可以说是客家人的联络线, 支线如河源经紫金到汕尾等。其次, 是高速公路建设。北京至珠海的高速公路穿过粤北客家人居住地, 广州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将穿过粤东北客家人的居住地, 广州至成都的高速公路将穿过粤西北客家人的居住地。梅州至揭阳至汕头的高速公路将会很快建成, 广州至惠州至河源至梅州的高速公路也在不久的将来建成, 到时在岭南大地上的高速公路网将是发达的。再次, 是飞机场的建设。
现在的客家聚居地梅州、惠州, 江西的赣州已经建有飞机场, 客家聚居地, 福建的龙岩, 广东的韶关、连州, 将来也会修建机场。最后, 是民居别墅的建设。现代化建设有时和环境污染总是相伴随, 随着大都市建设的密集, 空气的恶化, 相信在21 世纪将会有不少人选择客家山区空气清新、无水源污染的地方居住生活。所以客家地区要有规划远见, 千万不要破坏客家美好的生态环境。
(三) 热情地培养好21 世纪的新客家人。
从人类历史上看, 文化, 实际上是明天的经济。从今天世界经济的总体看, 表现在经济上激烈的竞争, 其实质却是文化的竞争, 即知识、哲学、价值体系上的竞争。而这就需要具备文化素质高的人。客家人要成为文化素质高的现代人, 就必须牢记住“客”、“家”二字, 还要把握好这两者的界线和分寸。所谓“客”, 要知道自己的身份, 注意礼仪操行。凡是“做客”, 穿戴必须整齐大方、干净卫生, 尊重他人, 语言行动要谦敬得体, 与人为善, 勿犯恶事, 并要注意礼仪,物轻人意重, 既不给人以孤寒吝啬的印象, 也不是大手大脚胡乱花费的那种人。所谓“家”,牢记住客家人那种“勤俭持家”的作风。“勤”是人立于社会的基础, 勤而注意总结经验、注意效益必得社会的尊重。无勤不成家, 无俭也不成家。在家一定要俭, 但是“俭”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内容, 我们非常欣赏曾宪梓先生的“金利来精神”——“勤、俭、诚、信”, 这种精神就是客家人的精神。
Hakka
Q iu licai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5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