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客家传奇人物—熊德龙博士
张军 丘峰
充满传奇色彩的熊德龙
1997年2月12日,在中国梅州市举行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秘书处成立预备会开幕式上,一位胡须麻茬、全然没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却用一口流利且标准的客家话在发言。他提议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筹集1千万元作为基金,他当场表示捐资100万元,全厂报以热烈的掌声。局外人都说他不是洋人。的确他是地地道道的洋人长相,他身上没有一滴中国血统,然而,他又地地道道是华人。他是作为美国侨领率团来参加大会的。他的名是中国名,他的心是中国心,他的祖籍是中国梅州他也是中国梅州客家人。至此,他的传奇故事拉开了帷幕。
一九四九年秋天,一对旅居印尼的梅州客家华侨熊如淡、黄凤娇夫妇,将一个被遗弃在孤儿院里只有两岁的异国孤儿收养。他被中国的养父母起了中国名字——熊德龙,希望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龙的传人。从此,小熊德龙就生活在这对客家华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养父母含辛茹苦培育他。这对家境并不好,但心地善良的华侨夫妇的中华传统美德和客家精神深深地熏陶着小熊德龙,使他成了地地道道的龙的传人。他说:“我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别看我胡须麻茬不象华人,其实我是一个没有中国血统的中国人。因为养父母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的养父母是梅县人,我当然也是梅县人。我是受中国文化传统和客家精神培养大的,所以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说得多么斩钉截铁、豪迈感人!的确,熊德龙的心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客家人自强自立、坚强不屈、勤劳俭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等等美德,铸就了他的人生观:“视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把“孝敬父母、忠义朋友、信誉事业”作为座右铭。这一切指引着他的人生路,使把“家庭——事业——故乡——祖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和无愧于龙的传人,成了名闻遐迩的海外客家传奇人物。
他虽然是个名流,但平易近人,为人随和、友善、豪爽,我们与他初次见面,他便高兴地与我们合照留念,使我们对这位传奇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感到他是一个可近可亲可敬的人。
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的熊德龙
身上烙上中国客家精神的熊德龙,十六岁便出门打工,帮助养父母维持家计。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敢于开拓奋斗,艰苦创业,从开始创办一个小小的海绵厂起家,十多年后,他在印尼经营了国际贸易、纺织、钢铁工业等,成为印尼颇有名声的事业家。此时的熊德龙雄心勃勃,他的创业眼光拓向全球。他认定香港大有发展前途,便毅然举家移居香港发展。在香港他把基业打得坚实后,又向太平洋彼岸——南北美洲发展。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最终在美国建立了美国熊氏跨国投资集团,出任董事长。熊氏集团总部设在洛杉矶。主营银行、酒家、房地产、国际贸易、旅游、新闻报业等等行业,家业越来越大。企业遍布南北美洲,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香港、中国的云南、贵州、梅州和东北等地都有企业和设有办事处。在实业致富的道路上,充分展示了这位龙的传人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美国富翁,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客家富翁,著名的企业家。熊德龙回忆起创业的艰辛历程,感慨万千,他说:“是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助我走上成功之路,我怎么也要到魂牵梦绕的中国走一走,看看能为养父母的祖国,也是我的祖国做些什么。”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1978年他如愿以偿。当熊德龙携着印尼华侨后代的妻子由澳门跨入中国珠海时,激动得跪倒在地,紧紧抓住一把土,放在胸前放喊着:“中国妈妈,您的儿子回来了!”此后,他每年都要回来一次,看看故乡,四处扶贫济困,捐资助教,慷慨解囊,对祖籍国充满无限的深情厚意。
美国侨领的熊德龙
作为美国侨领的熊德龙,早在印尼时,就充分利用他当时与印尼政界、军界的良好关系,处处为维护侨胞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奔走呼号,干得十分出色,至今仍为印尼侨胞念念不忘。到了美国,他一如既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尤其钟情华人社团活动,众望所归成为旅美华侨领袖。熊德龙担任梅县同乡会会长、世界熊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美国印尼华裔联谊会总会理事长,与美国88个团体联合,共同创立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并任第一任主席。他对华人事业,出钱出力,慷慨解囊,每年都捐资千万元给美国华人社会和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全力支持华人参政,鼓励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努力提高华人地位,赢得了广大华裔的拥护和爱戴。
作为模范侨领的熊德龙,在家是个典型的孝子贤孙,他以“孝敬父母”为座右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报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年都要为养父母生日祝寿。1997年养父91岁大寿,熊德龙特地将老人接回梅县故乡祝寿,圆了老人回乡之梦,并由养父出面,向梅州市捐资200万元。1993年熊德龙捐资捐资20万美金,在梅州建造“贤母桥”,以表示对养母和所有母亲们的孝敬,并特地将养母从印尼接回来主持“贤母桥”落成剪彩仪式,不久,熊先生又捐建了第二座桥,熊先生的孝举在当地传为佳话。当其养母在病中昏迷不醒时,这位孝子在病床前唱起了小时由养母教他的客家山歌给他听,使养母在弥留之际竟然起死回生,跟着唱了起来……
熊德龙把对养父母的“孝”升华为对祖籍国、对父母家乡和中国人民的爱,竭诚报效祖籍国。1979年,熊德龙选择了边陲贫困地区的云南、贵州等地作为投资回报祖籍国的重点。有人问他:“熊先生,大西南这么穷,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要跑到那里去投资?”熊先生回答:“正因为西南条件差,少数民族兄弟还很穷,要帮助他们富起来,我要带头到那里投资,越穷困的地区越需要开发,我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去投资谁去呢?”
熊德龙扶贫济困,捐资助教,慷慨解囊,在祖国捐造幼儿园、小、中、大学、医院、少年宫、敬老院等有30多所,逾亿元人民币。诸如,在云南大学有“德龙科技大楼”,在中山大学有“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在梅州嘉应大学有“德龙大会堂”,为叶剑英大桥二期工程捐资360万,为梅州市丰顺县捐资百万元发展教育事业。他的义举得到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1996年,熊德龙回来时,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熊德龙为振兴中华努力作贡献。他被云南、贵州、吉林、黑龙江、广西、内蒙古等省区聘为经济顾问。当上梅州、长春、昆明、贵阳、四平、白城等“荣誉市民”。为推动中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为合作,从1986年起,熊先生以其熊氏集团名义分批邀请海外华侨代表团回国考察,为投资祖籍国牵线搭桥;同时邀请祖籍国内乡亲、工商文教主管,特别是闭塞地区的领导人,分批考察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已有2000多人接受熊氏集团出国学习考察,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为振兴当地经济作贡献。
熊德龙还在其收购的美国“国际日报”上无偿地开设了“今日云南”、“今日贵州”、“今日吉林”等专栏介绍这些省份的经济信息,为云南“红塔山”香烟在美作推销商,将红塔山的霓虹灯广告挂在熊氏集团总部的十二层顶楼的中国城办公大楼上。
熊德龙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企业家、菩萨心肠的慈善家,作为侨领,他又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和典型的爱国主义者。199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全球中国人的盛事。熊德龙发动美国其他侨团联合出资举办有2万人参加的盛大庆祝活动。同年10月1日,熊德龙又在落杉矶组织上万华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并以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主席身份,代表海外华人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空。面对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他非常激动,豪迈而坚定地说:“有人说,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我坚信,21世纪更是中国人的世纪”。
熊德龙身上,虽然没有一滴中华血统,但他的心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