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6|回复: 3

慈善家田家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6 21: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家炳先生为本港著名实业家及慈善家,一九一九年出于广东梅州巿大埔县银滩村。其先翁玉瑚公乃客家后裔,以经商为业,平生急公好义,济贫恤孤;母亲田房氏则具备客家妇女传统德,为人纯朴务实,克勤克俭。田公晚年得子,故倍加爱惜,然平日对之管教甚严,不时以古代圣贤忠孝节义故事加以勉励,以《朱柏庐治家格言》加以教诲。家炳先生承庭训,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养成了洁身自爱、刻若自励的性情,以及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品格。

  一九三五年,玉瑚公溘然长逝,当时年仅十五而刚念完初中二的田家炳,乃不得不忍痛辍学,继承父业,毅然挑起家庭经济的重担。一九三七年,离家前往越南创业,不出两年,已成为当地最大的瓷土供货商。一九三九年夏,日军占领汕头,瓷土运输中断,田家炳被逼转移阵地,踏上远赴南洋的征途。一九三九年秋,抵达印度尼西亚万隆巿,投靠经营土产洋杂生意的兄长,几年间,致力发展,颇有成绩。

 一九四一年冬,日军侵占印度尼西亚后,田先生因经商地区划入军事区,被迫结束营业,转赴雅加达投靠族人,自此由经商转入工业,初尝受薪阶级的甘苦。

  在印度尼西亚期间,田先生由基层开始,自强不息,努力向上,在关键时刻,更独具慧眼,洞悉先机。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田先生把握商机,大展鸿图,玫力于树胶加工业,锐意经营,业务鼎盛,至一九五一年已成为誉满印度尼西亚首都的青年工业家,时年三十有一。

  一九五八年,有鉴于印度尼西亚境内正酝酿排华浪潮,田家炳先生又一次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结束了如日中天的橡胶事业,举家北迁,移资于当时经济条件并非特优的香江。香港乃弹丸之地,当年之所以吸引企业家定居立业,除了环境安定,经商自由之外,主要是由于巿民十居其九,皆为华人,田先生之五儿四女,从此得以在华语环境中,接受正统中文教育沐儒家思想熏陶,因而敦品励行,孝亲睦邻,不论在人处世方面,均能劝俭立身,诚\为本。

   田家炳生初临香江,人地皆疏,然而胸怀大的实业家并不气馁,矢志要在竞争激烈的东方之珠,创下一番伟绩。田 先生看准香港具有发展国际贸易的条件,决意全力拓展塑料料薄膜及扶植下游加工工业,及在屯门买地填海,建屋设厂。一九六零年秋,巍巍巨厦啒起于屯门海滩,田氏工业城的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名震香江。自此田氏事业蒸蒸日上,发展迅速,未几即开拓国际巿场,建立商业王国,自创业迄今,四十载耕耘,芳菲满园,田家炳 「人造皮革大王」之美誉,亦不径而走,脍炙人口。

   田先生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良好的商德与信誉,在香港先后经历了一九六五年的银行挤提、一九六七年的社会动乱、一九七三年的股巿崩溃、一九七四年的世界原油供应失常、一九八二年的香港回归人心惶惶、一九八四年的房地产暴跌及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一次又一次的经济风暴,不少结构健全、经济基础甚好的企业均受淘汰或移迁海外,而田先生独能以不变万变,坚守岗位,矢志不移,使田氏事业声势日壮,信誉日隆,其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毅力与勇气,尤足令人感佩。

   田家炳先生为谦君子,自奉甚俭,克己待人。询之以处世之道,成功要诀,先生谓为人必须秉承“ 勤、俭、诚\、朴 ”四德;而职业无分贵贱,不论身处何种工作岗位,只要尽忠职守,敬业乐业,自能拨云见日,渐入佳境,逐步 攀登成功的高峰。实则先生除此之外,尚且目光如炬、稳中求进,故能转逆境为顺境;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故能化独乐为众乐;加以凡事亲力亲为,任劳任怨,能人之所不能,敢人之所不敢,故而使田氏企业,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发挥出超卓的成效。

   一九八二年,田家炳先生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创会宗旨。自此竭力奉献,德泽四方。迄今为止,基金会捐资设立的慈善项目,不计其数,举其要者,有遍布神州三十一省、巿、自治区、直辖巿三十余所大专院校的教育书院、四十余所中学及横贯家乡的医院、道 路、桥梁等民生公益捐赠数百宗,加以资助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巿自然博物馆之生物标本馆及南京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之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五百五十间等,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难以尽述。

   田家炳先生在诸多善举之中,独钟教育。田先生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焙训作育英才的教师,因而发展师范教育,不啻为播种植苗,开辟水源。上游清则下游畅,发展企业如此,办学创校亦如此。高瞻远瞩的田先生及不分畛域,致力于推动各地教育工作,德泽无疆,光耀华夏。

   田先生履仁崇义,博施济众,不求闻达,而誉满天下,盛外远播。一九八二年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一九八八年获台湾李登辉先生颁授热心公益金匾。一九九三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二八八六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先生自此名标星座,光照寰宇。一九九六年,英女皇授予英帝国员佐勋章 ( M.B.E. )。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院士衔;国内三十余省、巿、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巿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田家炳先生是梅县地区大埔县右林乡银滩村玉瑚公哲嗣,大埔县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是一位热心教育的实业家兼慈善家。

    田先生出生于一九一九年,在原乡受中小学教育。一九三五年他读初中二时,因玉瑚公逝世即弃学而肩负起家庭重责。一九三七年为发展大埔瓷土外销,远赴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与同乡合创茶阳瓷土公司。牛刀小试,游刃有馀,深为当地工业界器重。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占领汕头,瓷土出口中断,先生转赴印度尼西亚,先后手创超伦树胶厂及南阳树胶厂,业务鼎盛,誉满耶京。一九五八后业务重心逐步转移香港。目前他手创的田氏塑胶厂及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为东南亚最大人造革制造厂,在香港有"人造革大王"的称号。五十年代香港塑胶加工业尚在萌芽期间,田氏开业后为厂家提供加工技术,解决原料供应,开发海外市场等多方面协助,使香港产品能在国际间占一重要地位,香港当局及工商界人士交口赞誉,认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成功工业家。一九八二年香港总督为表扬田先生的贡献,特颁赐英皇荣誉奖章,用资嘉勉。田先生除了主持其独资的塑胶厂及其它机构外,还先后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大埔县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及其它数十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

    田先生明德卓行,赋性慈祥,博施济众,薄已厚人。举凡社会公益事业为群众谋福利的团体及医院学校等,无力尽力输将,共襄善举。他在香港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多年来先生举办不牟利青少年中心、老人宿舍及服务中心,幼稚园、小学、中学、图书馆等造福广大市民,还设有奖贷学金嘉奖成绩优异的有为青年。在台湾省也捐出数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举办各类奖学金,推动各种具公益性的文教事业活动。

    一九七八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他受到很大鼓舞。为了帮助祖国发展人造革业,他主动捐赠一套价值数百万港元的生产线给广东省(省府拨给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术员前往协助后,产品质量已符合国际水平。多年来还为国内不少单位引进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品。对他的桑梓大埔县也做了不少项目。除了独资兴建154米长11米半宽的双程行车湖寮大桥、明德大桥、党溪大桥、玉湖大桥、蒹葭桥。廷乐桥、大厢电视差转台、银滩水电站、银滩发展经济基金会及其它多项关系国计民生之善业外,对教育事业还特别关心。他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国要富强,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办学校。近年来先后上书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大埔县领导和旅居广州北京的文化界同乡,希望加紧规划在县内各乡镇多办十几间中学,以配合中央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让全县高小毕业的适龄学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还望能加办大学,普遍提高邑人数育水平。

    田家炳先生一贯主张,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于人民,他不单关心家乡的事,凡是社会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样关心。

    他对教育事业是很关心,而且对文化事业亦很重视,如大埔县建青少年宫,他积极捐资赞助;大埔县汉剧团缺乏服装道具等,他也捐巨款解决,类此事例太多,不胜枚举,他做到了「不分行业,能帮就帮。」 田家炳先生不仅关心家乡的发展,而且亦关心香港的公益事业。

    他不单关心家乡的建设,同时也关心在其它地区的乡亲,如捐赠一个地区的文教基金就达港币二千万元左右,他真正做到了「不分彼此,一视同仁。」 现在田家炳先生还正在计划进行许多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群的赞助、捐赠项目,但他有一固原则「先做后说」。因此,还有许多正在进行的项目,我们现在还不可能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知道的,就是他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造福社会的崇高志向,请看他写给他亲人信中的一段话:「……每看到中国人有甚么成就光荣,也很自然发出内心的愉快,而且还会想尽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栽培未来的国人,促进中国的社会迈上康乐富强的大道。现在每日脑筋里总是想着如何把有限的财力贡献给社会,能做一些更具意义、更有作用的事业上。……」从田家炳先生的言论行动中,可以看出他那薄己厚人、勤俭自励、洁身自爱和公而忘私的品格,而且这个品格又进一步促使他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现在先生年逾古稀,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其事业之宏伟,德望之崇高,与日俱增,当仁不让之精神,尤令人钦佩!对祖国正在全面改进与庞大建设之当前,而一本爱国爱乡之素愿,将更悉力以赴,共图扛鼎,同任仔肩而造福于国家社会,正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永无穷期也。 田先生敦品励学,勤俭自勉,治事严谨,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举办善业,关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贵情操,深为世人所钦敬!

    田家炳先生有五子四女。他认为生为中国人,必须先学好中国文化,继承祖先优秀的文化传统。所以他让儿女进中文学校。而为了适应今天世界形势的需要,又必须让后一代掌握外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儿女们中学毕业后,又把他们送到美、加去读大学。他的全部子女都在国外受完高等教育,大部分留在美、加创新事业。

    田家炳先生是一位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华人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9 15: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zrb.com.cn/news/0411/19/041119068.htm
在精神层面上铸造高风仁德
——大慈善家、企业家、荣誉市民田家炳博士畅谈人生价值追求


2004-11-19


--------------------------------------------------------------------------------

  
                                 本报记者 李锦让 刘龙胜


       一 20多次返乡,家乡的每次变化让我由衷高兴

       记者(以下简称记):田老,您好!这次风尘仆仆回梅参加嘉应学院田家炳图书馆落成剪彩,可喜可贺!这再次体现了您兴学重教,热爱桑梓的高尚情怀。请问这是第几次返乡,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分享?
       田家炳(以下简称田):我记得我是在1989年第一次回家乡的,此后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回来一次,有时因为剪彩、庆典或其他特殊事情也会专程赶回来。虽然没有确切统计过,但到现在可能已回来过20多次了吧。故土难离,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和亲人我始终有着说不尽的深深眷恋!我在香港也听说了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和政府合作得非常好,在港乡亲都觉得很难得。当听到梅州市、县的新领导层能够同心同德,以好的思路引领群众发展经济,使百姓日子越来越好的情况时,我心里感到很欣慰。梅州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大,特别是老家大埔的面貌变化大,回大埔的路比以前好多了,还打通了隧道,这是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事!

       二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我愿用精卫填海的行动支持教育

       记:田老,您的光辉感人事迹妇孺皆知。从1982年捐出10余亿港元创办田家炳基金会至今,您在海内外捐助的范围之广、项目之多,可谓前无古人,难有来者。人家称您“大慈善家”、“百校之父”,我想问的是,您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特别关心支持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这包含了您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田:大慈善家我还不敢当,我只是在尽己所能为中国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做一点点自己能够做到的事,但政府和人民已经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在全国各地都捐建了不少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但捐建的医疗机构则相对集中在家乡大埔,此外在丰顺以及福建永定等地都建有田家炳医院,只要是为群众谋福祉的事我都会努力去做。
       我特别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是因为我坚信“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你想想,整个中国13亿人口可是一个不小的包袱和负担啊!大家一向觉得国家的担子很重,而且国内不少地方还比较贫困,其中很大原因是教育事业不发达,特别是人口整体素质还不高。以前我在报纸上了解到,中国的文盲人数还有接近上亿人,这可是不得了的数字啊。中国要脱贫致富,一定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如果每个公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他们就会变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力资源,这样才能把人口变成人力,把负担变成财富。
       所以,我觉得教育是很重要的工作。虽然这是大海高山般浩瀚庞大的事业,但事在人为,我希望用精卫填海的心来为祖国各地的教育事业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选择教育作为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开始是为家乡大埔县每个镇和梅州市每个县建中学,后来就扩大到为全省每个市和全国每个省建中学,再之后则为每个省的师范大学建一所教育学院。我相信只要好学校、好老师、好校长越来越多,中国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人口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提高,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师范教育的朴素初衷。

       记:田老,您广施博济、造福社会的品行令人景仰,您为此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勋章、头衔。如大慈善家、皮革大王、荣誉博士、教授、院士和荣誉市民(注:全国56余省、市、县授予田老荣誉市民称号)等等,其中还获得过英女皇亲手授予的荣誉勋章,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94年3月26日还将国际编号为288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您最看重的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所获得的荣誉?
       田:(激动地表示)我时常在想,自己为百姓、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情,社会就给我那么多荣誉。因此,常怀感激之心,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这是祖训。我在内地捐资助学,友人曾要推荐我为全国政协委员等荣誉,被我婉谢了。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已获得了过多的荣誉。说起来,我最珍惜的还是那颗“星”。因为这是天文科学家长期观测发现的成果,凝聚了他们艰苦探索和奉献的精神!据说这是第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我想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的最高荣耀了。其次是英女皇授予的荣誉勋章。当时英女皇授勋是在香港回归之前,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笼络人心,英国希望继续管理香港。但我想自己是个“例外”吧,因为我只是一个生意人,在香港、大陆从没兼过任何公职或官位,英女皇授勋章给我,可能是因为我始终不渝的诚信做人原则和重视德育的做法感动了她;三是许多高校授予“荣誉博士”称号给我,这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因为我16岁那年先父离开了人世,迫于压力读到初二便辍学从商,然后外出越南谋生,但他们(注:指授予田老荣誉教授、博士的大专院校)完全不介意我才学疏浅,目前在国内有不少大学授予我荣誉教授、博士的称号,在香港8间大学中也已有6间授予了我博士称号,这些很令我感动!   


“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留德行予后代”。田家炳先生施惠至仁自奉至俭,高风仁德,世人景仰。  (肖根平 摄)

       三 施惠至仁自奉至俭,一个人的诚信要永远摆在首位

       记:田老,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您的产业受到影响,但为了继续支持教育,您毅然将居住了37年的心爱住宅以损失近半的价格卖掉,并把全部款项投向了内地20多间中学,自己则租用130多平方米的公寓楼。您认为“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留德行予后代”。据我们所知,很多人问过您这个问题,但我们今天还是很想当面问您:以您当时的情况来说,应该是老有所养、坐享清福的时候了,为何还要因助学而卖屋租房来“辛苦”自己呢?
       田:在国内,很多人都知道我支持教育,所以基金会每年会接到来自海内外很多学校的申请,有时会超过自己经济上所能承受的能力,但答应了的事,我一定会尽心竭力做到,我不愿意在人前说大话,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诚信要永远摆在第一位。2000年我答应了捐助一批中学,但因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了产业收益,而不少中学的工程又已开工,等着资金用。于是,我决心宁可自己少享受,也要尽力支持教育。另外,以前子女跟我一块住,子女长大成家立业后陆续搬出去了,7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我两口子住也觉得太浪费了,我宁可私人生活少一些享受,毕竟当时卖屋的收入可支持20多间中学的建设啊!今天回想起来,把个人享受的东西,换来造福后人,发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所以我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记:田老,您刚才说“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正是您的做人原则吧。1935年您念完初二后不久前往越南经商,后到印尼创业,1958年您毅然结束在印尼如日中天的橡胶事业,举家迁往香港。您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逾3万平方米的化工工业城,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自此田氏商业王国迅速建立起来。我注意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40多年里您经历了银行风潮、社会动乱、股市崩溃、世界原油危机、经济衰退、移民潮及亚洲金融风暴,但您每次都能坚强挺过。请问您的成功与您的做人原则有多大关系,这其中有什么肺腑之言可告诫今天在创业的年轻人?
       田:虽然我经历过了许多困难,但最后还是安全度过了,今天得到大家的尊重,这与我做人的原则有很大关系。做人最根本的就要讲一个“诚”字。一切出自真诚,要做到心中有“诚”,口心一致,将心比心,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管你与商界、政界、百姓还是跟谁交往,也不管你与他有没有利益往来,都要始终以诚相待。只有“诚”才能助你事业长久,只有“诚”才能让你赢得越来越多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诚”才能化解一切矛盾,帮你渡过难关。
       香港经历了很多经济风暴,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最大,持续时间长,直到近一两年才真正复苏和景气起来。我在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也始终以诚待人。我欠人的钱百分之百还清,我宁可别人拖欠我的。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坦诚地告诉对方,说明原因,并承诺自己何时可以克服困难兑现资金,然后就尽最大努力提前兑现给对方。面对困难我从来没有回避过,我从不找借口不接电话或避见别人,即使是自己出差时也要嘱托办事处的人接待和处理好一切事情。总之正是这种“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诚实品行深深感动了很多与我打交道的人,他们对我总是很放心,总是愿意与田家炳合作做生意。恪守本分、笃守诚信、薄己厚人,多为别人着想,让人家觉得与你做生意或相处不吃亏。这种“诚”会给你带来一生都享受不尽的幸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9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节俭和奉献的美德永不过时,人生最宝贵的是人格

       记:当今的社会,有两种精神常常被年青人认为是过时和“老土”,一种是节俭,另一种是奉献。而这两种精神正是田老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的。据说,您十分惜物,从不铺张浪费,但你却从来都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以您现在的财富和物质完全可以使您生活得更排场气派一些,但您今天为什么还如此强调保持这些精神,您对今天的年轻人有什么现身说法?
       田: 与其说我节俭,不如说我“不敢浪费”!我深知每一样东西哪怕小小的一张纸一根针和一棵青菜都来之不易。我养成节俭的习惯与自己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有关:一是我很小的时候看到农村里的人很辛苦地劳作,尤其是妈妈种菜时的艰辛,让我懂得了这些劳动成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些情景深深烙在我脑海中不能忘怀。二是小时候读《朱子治家格言》受到很深的教育,特别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格言对我一生的教育启发都很大。三是我幼年时家境虽不算差,但父母相当勤劳节俭,他们的美德和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
       “俭足于养廉”,“俭”能净化社会风气,修养廉洁的品行。每当我多用钱物时,我就会觉得内心十分不安!我个人生活素来简朴,对个人生活享受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当初我决定从印尼回香港创业时尽管困难很大,但我是充满勇气的,就是因为我是一个既能俭又能勤的人,我说,只要做到了这两点,田家炳就不愁在香港找不到一碗饭吃,也就不愁事业做不起来。
       另外,我想对年轻人说,奉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它永远不会过时。钱如何运用?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与价值来帮助更多的人?拿出来奉献就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独享,不是幸福,大家都能分享才是最大的幸福,只要力所能及就要自觉奉献,这样才能发挥财富的最大社会价值!当今一些年轻人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当然在自己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适度享受是可以的,但还是要以节俭为本。我们要好好想想,我们的客家先祖当初来到这穷山僻壤开创基业时比我们艰苦多了;我们还要好好想想,中国还有多少地方的百姓比我们更艰苦,想到这里我们就要知足常乐啊,要更加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并且要无私帮助比我们更艰苦的那些人和地区。
       一个人如果为了私欲抵制不住诱惑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就很可悲了。古语云“一恶可以掩百善”,年青人来日方长,应该学会节俭和奉献的美德,并自觉把它变为自己一生的良好习惯。

       记:在财富和德行方面,您更看重哪一个?为什么?有人称您是“精神富翁”,您认为人一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田: 人一生最宝贵的就是人格。一个人要真真正正做到“暗室不做亏心事”,凡是怕人听到的事就不要去做,因为怕人听到的事一般都是坏事。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其实这句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自律,那社会将更美好文明。我感到庆幸和自豪的是,我几十年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面前都做到了诚实为人,从不偷奸耍滑,讲的都是肺腑之言,做的是诚信之事。我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广泛认同和尊重。

       五  让客家先贤的优良传统成为梅州发展的永恒精神动力

       记:田老,在结束访谈之前,能否请您通过《梅州日报》对父老乡亲和家乡的未来发展说几句话?
       田: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念念不忘自己是客家人,时刻想着回报家乡和亲人的养育之恩。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等因素,梅州在经济上比别人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我最看重的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多快,而是这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有多好。我们在共同推动梅州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发展。因为社会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梅州就应该给人一种民风淳朴、彬彬有礼、有人情味、公务员清正廉洁的感觉。如果梅州社会环境文明,能赢得外面世界对客家人出自内心的赞许,特别是外人来了之后能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口碑 ,那么在这么好的投资环境里,别人就是来投资亏了,也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梅州作贡献的。
       我常常感念客家先贤们勤劳俭朴、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作风。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很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我很希望梅州能大力弘扬先贤们那种勤俭创业,诚信开拓、崇本敬祖的精神,使全球客家人团结起来,这样才会使家乡未来的发展更美好!

       记:谢谢田老接受我们的专访!祝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此行愉快!
       (田老脸上始终是那令人难忘的和善谦恭、仁厚亲切的长者笑容,他起来欠身握手致谢,走至房门口和记者挥手辞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1 1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田家炳表示敬意,不仅因为他是客家人,而是因为他在大陆捐建了不少各级学校。(不仅只在客家地区,其它地区跟省份都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