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05-15/聯合報/B2版/苗栗縣新聞
苗栗、新竹一帶客家庄間,有句老一輩人相當熟悉的俗諺:「問到『謝義』(客語發音)酘」,意指徒勞無功、不如不問,俚語的背後暗著典故,來自於百年前在頭屋鄉鳴鳳山上發生的一段問路插曲,自此成為鄉親援引,做為某事問不出所以然的的無奈心情。
住在鳴鳳山上的頭屋鄉民代表溫智宏說,鳴鳳山「嬲崠階」平台上有一座年代以久的舊屋宇「寶樹堂」,一百年前住著一名拓墾奇人謝亦貴,曾有旅人來拜訪他時出言不遜,因而意外留下這一段小故事,並在竹苗地區流傳。他說,謝亦貴有一稱號喚作「謝義」,百年前曾有位旅人有事相求,他翻山越嶺經過陡峭的「嬲崠階」,來到謝家門前,當時謝亦貴正在門口劈柴,旅人劈頭就問:「謝義在哪?」老人家瞧了他一眼,遙指山的另一頭,旅人不疑有它,立即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趕路。
旅人翻過山頭,來到山腰間另一戶民居,這回他問:「謝義伯在哪?」鄉民很訝異地回他:「就在你前來之處的平台呀!」旅人這才恍然大悟,適才所遇上的老人就是謝亦貴,於是只好折返。
溫智宏表示,當旅人再度來到謝亦貴面前時,這次學會了尊重,他恭恭敬敬的說:「請問您是阿義伯嗎?」謝亦貴瞪了他一眼,回說:「你要是早這麼問,現在早已吃飽飯、洗個舒舒服服的的澡了,何必多走這趟冤枉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