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oloparasite

[香港] 傳統包頭仔及涼帽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三月八日我在柴灣羅屋民俗館做了一場〔香港客家花帶〕講座, 歷史博物館在發出的通告中介紹:“花帶在客家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充份表現客家婦女「心靈手巧」的織造技藝。花帶用途廣泛,既用於涼帽、包頭仔、圍裙,也會繫於「丁燈」上。隨著時代變化,花帶編織工藝日見式微,且乏人傳承。這個講座將會介紹客家花帶豐富的文化涵意,並由講者即場示範編織花帶的技巧,讓公眾能夠認識這項幾近失傳的傳統工藝技術。”
當天前往參加講座的朋友,有從打鼓嶺坪輋,荃灣三棟屋、沙田等地來的鄉親;鯉魚門海濱會的好友以及中大進修學院的師生等。
3月8日羅屋.jpg
DSCN0180.JPG
DSCN0191.JPG
DSCN0212.jpg
DSCN0219.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2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織帶的時候,站在旁邊的小男孩是林館長的兒子,站玩左邊又去右邊,十分認真。笑容特別燦爛的那位女孩,是荃灣三棟屋人,她的母親看了“文化匯長河”第十二集以後,在網上看到博物館的通告,便帶女兒去羅屋。我給她戴包頭仔那位是中大進修學院葉老師的妻子,新界大埔人客家人,母女兩人的花帶的顏色不同,女兒那條是藍色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22: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幾天織的這條帶,是從博物館給我的一條舊帶的照片,認真去分析上下行每一針的顏色,才織出來的,兩面的花紋完全一樣。
博物館的帶-1.JPG
兩面一樣的帶.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11: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围头人也有包头仔,分别是织带颜色比客家人鲜艳,手工较精细,有时在织带挂玉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網上有傳教士拍的早年梅州客家婦女戴涼帽和包頭仔,傳到我們這裡也一樣。這兩年來我到處找花帶,有位老戰士曾發大哥也托他在各地的戰友幫忙,在紫金找到的涼帽帶,是用買的花帶做的。
早年梅州客家婦女-1.jpg
早年梅州客家婦女-2.jpg
早年梅州客家婦女-3.jpg
1946年新界客家婦女.jpg
六十年代沙田墟墟市雞販.jpg
七十年代深圳客家婦女.jpg
紫金客家綵帶.jpg
PB070006.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2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嫂嫂留給我一條花帶,到我學會織以後,到處去找線,跑遍大街小巷,人家都說沒見過這種線,最後去到佐敦一間老字號“萬邦綢緞行”,老闆看了後說:“你嫂嫂的這條帶很寶貴啊,這些線是早年從法國入口的真絲線,後來沒有需求,我們這些行就沒有入貨了。”這時我才醒覺為什麼在六十年代這種帶可以賣到四十多元一條。後來去到深水埗找到人造絲,效果當然不及真絲。不久前在網上看到蘇州一家公司的網站,有蠶絲線,表姐的姪女在網上定購很快就買到了,但可惜很細很細完全沒有加工,并不理想。
黃嫂仔留給我的帶(1960年).jpg
廖媽媽的九線花帶(1960年).jpg
廖媽媽的七線花帶(1960年).jpg
塔門翁嫂仔的帶(1948年).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2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涼帽和上面的花帶已經送去博物館了。
“文化匯長河”照片.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 1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梅县地区早在民国年代已很少人戴凉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