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7|回复: 0

[转帖] 大肠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03: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肠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
2014年11月01日 04:09
汤雅雯/台北报导大肠直肠癌连6年蝉联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名,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惠钧研究团队,日前成功解开好发于大肠癌、直肠癌的蛋白酵素「PTPN3-p38」的分子结构关系,未来可望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参考和标靶药物开发,减缓大肠癌的恶化速度。


中研院研究團隊成功解開大腸直腸癌惡化關鍵,可望成為治療大腸癌的新契機,左起為院士王惠鈞、陳愷恩、孟子青。(中研院提供)



RAS(核苷酸轉化酶)開啟致癌連串反應示意圖

过去认为p38扮关键

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孟子青说,大肠癌恶化的过程中,最具杀伤力的致癌基因之一,即为「核苷酸转化酶」(Ras),过去只知道p38γ扮演关键角色,一旦Ras突变导致p38γ去活化,癌细胞将失控恶化;反之,若能阻止p38γ去活化的发生,将有效缓减癌症恶化速度。

拍到PTPN3犯罪证据

不过5年前有学者提出一项假设,Ras突变之后,会先影响蛋白PTPN3,然后才导致p38γ去活化,之后恶化成大肠癌,但两者关系一直无法证实,直到中研院研究团队首次利用3种结构生物学的分析技术,「拍」到分子结构犯罪证据,证实PTPN3才是主谋。

孟子青形容,大肠直肠癌就像一个犯罪现场,在Ras突变的癌细胞中,p38γ就像猎物,而PTPN3就像妖魔会去「咬」p38γ,导致p38γ去活化,所以过去认为嫌犯是p38γ,实际上主谋是PTPN3,p38γ只是共犯。

有助设计新标靶药物

论文第一作者陈恺恩指出,他运用传统结构生物学的分析利器—「X光结晶绕射法」,结合新技术「小角度X光散射线法」和「化学交联结合质谱鉴定」技术,才能在动态的蛋白质活动中,瞬间拍到p38γ被抑制的「犯罪证据」。

此项研究成果,日前登上国际期刊「科学讯息传递」(Science Signaling)封面文章。王惠钧表示,将与北医进一步合作,分析大肠癌病患检体,盼设计出更有效的大肠直肠癌的标靶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