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3|回复: 1

河源林寨十二行:深藏豪华四角楼 富比广州十三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22: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宅院落
故事·人文
村民随时可以来一段粤剧
壹 偏远的林寨拥有
富比西关的十二行
广州的十三行作为粤商的代表作,广为人知;而河源市和平县林寨村的十二行虽然也曾名噪一时,却鲜为人知。广州的十三行与著名的西关大屋相连,林寨的十二行则与宏伟的四角楼相关,这些四角楼的豪华程度,不逊于广州的西关大屋。
如今的林寨,已经成为一座被稻田环抱的古村落,商贾沉寂,灰色的大宅已成为这里曾经辉煌的印记。难以想象的是,位于相对偏僻且远离广州的林寨,却曾拥有富比西关的十二行,它里面,一定有不凡的故事。
为解开林寨的解码,我找到了一位痴迷于林寨历史研究的人——陈仰天。陈仰天是林寨望族的后人,林寨的一位中学老校长。
陈仰天介绍说,林寨始建于秦朝,当年秦王派赵佗攻下龙川后,在佗城设立行政区,赵佗派他手下一位林姓的将军驻守于现时林寨所在的这片区域,并将附近的山林划拨给将军。天长日久,这里便形成了一条村,最初居住在村子里的,都是林将军的后人。
大约在600年前,福建人陈元坤迁入林寨村,林寨的历史从此改变。与军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陈氏祖先曾经是文官,陈氏后人迁徙到村子后,讲究学道,借助东江支流浰江的便利交通,四海经商,不仅家财日增,家族人数也迅速壮大。如今,林寨的6000多人中,绝大部分是陈姓村民。
林寨村傍依浰江,水运四通八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拥有货运帆船20多艘,载重过百吨的货船就有3艘,而小船则不计其数。林寨的货船常年穿梭往来于广州、江门、南海之间,顺流而下时,满载石灰、茶叶、柿饼、松香、木炭等粤北和赣南地区的农产品;溯流而上时,满载外面的布匹洋纱、药品、军火等商品。
当时,在浰江两岸,林寨建有四个大码头,货运总载量达1300多吨。富裕后的林寨人,还在浰江建起了一座21个桥墩的过江桥。桥的中间有四个石级口,偶遇货物装卸紧张,桥中的石级就可充当临时货物装卸点,货运兴盛可见一斑。
水运发达带旺了林寨的商业。林寨的街市长约一华里,街头为大兴街,街尾是大成街,街两头设有闸口,街道两边满布林林总总的商铺,有修理铺、镶牙店、药材店、屠宰场、牛皮熏晒店、刨烟店、棉被店、打铁铺、松脂收购转运站、高机染织厂、蚕丝厂、酱料腌制厂、缝衣社等,还有约场公所、外商会馆、耕牛市场、神坛文庙、戏台球场等。很多商店的后门,设有小船坞,方便货品装卸。在村子四周,还散布不少造船厂、石灰窑、油坊、酿酒厂等。
抗日战争期间,以经营布匹棉纱为主的兴宁商帮,以林寨作为中转站,生意做得极大,以至有“无宁不成市”之说,其实,此话也泛指兴、梅、潮汕一带众多的生意人也参与了林寨商市的运作。这批商人,经营各具特色,其中,兴宁人经营布匹棉纱,大埔人经营土纸,潮汕人经营药材,惠莞人经销黄糖、食盐、火水、火柴、砂包瓷具。后来,还有人专营旧衣,摆起故衣行,生意也十分红火。
贰 商道精华:诚实守信、还旧赊新
林寨的千年古巷
陈仰天说,清末民初,和平县境内的竹木、茶叶、东庄纸、草木灰、茶麸等土特产畅销南粤各地,特别是粮溪山上大面积种植的“六安茶”更是大受欢迎。“六安茶”被林寨的商人推销到南洋的新马泰,对医治当地屙呕瘟疫有奇效,因此名噪一时。
林寨村本身,盛产石灰、柿饼、松香、蔬菜、釉石、蚕丝,加上村子的周边地方盛产船塘黄沙梨、东水马增茶、古寨铁锅、彭寨长沙米粉等特产,每逢农历三、六、九墟期,卖货的、卖艺的、耍猴戏的、挑货郎担的云集林寨,街市里人来人往,驿道中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随着商业的发展,林寨的经营更显多样化,羊毛、胶鞋、卷烟等日杂百货应有尽有,有人甚至还制造和销售土枪和胶轮车。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佳源与陈锦钧,还在林寨合营办起逢源栈各省杂货苏杭布疋商店,成为当地最早的超市式商铺。
广州、潮州、汕头、兴宁、梅县、江西三南、福建漳州、老隆、河源及周边各地客商都聚集林寨,商业街上往来着讲官话(普通话)、福佬话(潮汕话)、白话、客家话和本地话的各路商人,偶尔,还可见来此传教的洋人。此外,由于林寨处于国统区与红军游击区之间,商贸更是红黑统吃。因为林寨是东江流域的商贸重镇,街市上长年驻有官兵,社会治安相当稳定,因此又有“小香港”之称。
随着林寨商贸的兴盛,客商文化逐步形成,“诚实守信、还旧赊新”成为商道的精华。在林寨,几乎所有的商家,都愿意将货物赊给客商,客商只需交少量定金,货物便可成批交易,等运到外埠做完生意赚到钱再结清欠款。当第一笔欠款交清后,第二单生意即可赊欠。君子交易,信用为本。
林寨商市的商规相当人性化,规定从腊月廿五至正月末整个节期(一个多月),不得入屋追讨客商欠债,只有过了农历二月初二的利市节后,才可追讨欠债。这样做,是为了欠债户可以安心过节。
陈仰天说,当时的林寨街市,分成十二行,即杂货、猪肉、油、谷米、青菜、布匹洋纱,松脂茶叶土特产、柴炭木材山货、桑蚕席草种植加工、石灰茶麸、车船运输业、赌博,行行经营有道,互补相承,谁也不会欺行霸市,生意靠仁义,处事和为贵。
而林寨的普通乡民,谋生门路同样宽阔。当时有“上镇搓麻绳索,下楼萝卜豆角,松仁杀猪上桌,桥背乘船出角,坳头出蔑没驳,严村石灰做茔,兴昌织布硬确、下镇最兴赌博”之说。意思是,上镇村旱地多,黄麻种得多,故绳索手工业发达;下楼上楼村菜农多;松仁下村屠户多;桥背村做船夫的多;坳头村堤岸竹子多,村民多以加工竹器为生;严村山上石灰石多,村民都是烧石灰的好手;兴昌村人人会织布,能工巧匠多;下镇村邻近街市,无所事事的人多,赌博兴盛。
到了后来,随着水运的衰落,林寨渐渐沉寂,一段辉煌的商贸历史结束……
来源:http://gz.ifeng.com/wenhua/detail_2014_10/11/3002269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