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相比全省其他兄弟城市,深圳同河源之间更有一层特殊的经济交往和情感牵系。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两地因对口帮扶结缘,这一来就是将近20个年头;悠悠东江水,道不尽十余年结下的绵绵帮扶情。
时间到了2013年,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借着省委、省政府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东风,河源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也面临增长乏力的现实困境。
历史属意深圳-河源这对组合。关键时刻,深圳再施援手,并将双方的结对帮扶升级到2.0版本;那就是,扭住三大抓手——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着眼于打造粤东北区域经济板块,变单向帮扶为互补双赢,变外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帮扶,实体帮扶与理念帮扶并举,努力打造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
如果说,造血式扶贫是新一轮对口帮扶的共同要求,推进区域经济横向联合共生共赢就是“深圳样本”的独有内核。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已经站在区域合作的战略制高点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腾飞
2013年,一份关于粤东西北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震惊了世人。如果把广东21城市比作一个星系,那么珠三角群星璀璨,相形之下粤东西北星光黯淡,甚至其发展轨迹也有被珠三角和外星系双向抛离的危险。
不过,粤东西北并非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相反,它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广东要实现更大的发展,不仅需要把珠三角地区这一增长极继续做大做强,还需要把粤东西北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省委书记胡春华从广东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把粤东西北打造成广东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新一轮结对帮扶是破题之举。在对口帮扶河源的工作中,深圳由“输血”转向“造血”,由单向帮扶走向互补双赢,努力打造新一轮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
1
老搭档再赴新征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就挂钩帮扶河源。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深圳市、区两级财政共支持河源资金21.58亿元,落实帮扶项目2680多个,受益人口160多万。
但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河源要实现发展目标,无疑需要更多助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新一轮改革开放,吹来和煦春风,省委、省政府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送来强劲东风。2013年,河源站到了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其中,2013年7月25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粤东西北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资料显示,2012年,河源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和67%,是广东唯一城乡居民收入都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欠发达地区。这也意味着,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河源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要分别达到15.7%、13.5%和10.1%。但在实际上,2013年河源GDP同比增长12%,虽然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要完成追赶目标,任重而道远。
历史再次属意深圳-河源这对组合。2013年11月7日,广东召开全省调整加强对口帮扶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深圳与河源之间的结对帮扶关系保持不变,同时赋予对口帮扶工作新理念和新内容。
2
深圳与河源是责任的共同体
老搭档携手迈上新征程。两市分别在第一时间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深圳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深圳市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及各区“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河源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的河源市承接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责小组,分别由分管市领导兼任专责小组组长。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更是在两市动员大会上强调:“深圳与河源是责任的共同体,是一家人。深圳要把对口帮扶河源作为‘份内事’‘家里事’抓紧、抓实、抓好。”
按照省里的要求,两市共同成立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正副总指挥于2013年12月10日火线上任并迅即开展工作。至2014年2月11日对口帮扶指挥部正式挂牌运作之时,河源云集了160多名深圳干部,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启动。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新时期对口帮扶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行“责任捆绑”,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紧扣发展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到2020年不脱贫就不脱钩,阶段性要‘算账’,到2020年还要算‘总账’。”
为实现到2020年河源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帮扶指挥部按“四步走”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明确,工作重点也对应进行细化明确。翻阅《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014年度工作计划》,记者看到其中确定了38件对口帮扶具体任务。“这些任务’条对条、块对块’地分解到两市相关部门,明确牵头单位和进度要求,并且由指挥部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督办落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3
立足“三大抓手”强化河源造血功能
提到新时期帮扶工作的最大特点,钟荫腾坦言,过去帮扶任务较为单一,新时期帮扶工作则是全面推进。为了提升河源整体实力,深圳在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容“三大抓手”上进行全方位帮扶,并在改革开放和双到扶贫上统筹兼顾,“深圳-河源”的帮扶也由传统外源性的“输血”模式提升为内生性的“造血”模式。
其一是狠抓园区共建和招商引资。目前,深圳(河源)产业城已完成“三通一平”面积2.0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中期成果已完成,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已报省有关部门审批。深圳市政府选派市属大型国企“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作为深圳方投资主体参与产业城的开发建设,该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兼任园区开发公司董事长。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5亿元,深圳市政府出资的3亿元已划拨到位,河源以园区土地作价入股2亿元已完成第三方评估。第二期将争取省政府和深圳特区建发集团分别再注资1亿元和3亿元;届时公司注册资本金将达9亿元,通过融资贷款将园区开发资金量放大到30亿元左右。8月18日,园区开发主体“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在省委书记胡春华等领导的见证下,由深圳市市长许勤、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共同为公司揭牌,标志着深河产业城的全面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精心“筑巢”之外,最重要当然是“有凤来仪”。2014年4月29日,两市政府在深组织召开“深圳-河源对口帮扶招商推介会”,近400家企业与会,签订合作合同及意向合同93个,投资额318.8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6个,投资额142.8亿元。对口帮扶指挥部更是密集邀请来自深圳23个商会、协会的51批600余名企业家到河源实地考察,促成签约项目30多个,投资额268亿元人民币。在两市共同努力下,龙头企业、明星企业纷至沓来,除了中兴通讯(河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外,深能源河源电厂二期项目实现建设,广药王老吉等优质项目签署投资意向,北斗卫星服务配套基地、中国五矿稀土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也进行了积极衔接。
其二是强力支持河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圳调动财政和智力的“双资源”,强力支持河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两市不仅建立前瞻性两市交通帮扶工作机制13项,还安排850万元资金提供交通规划资金和技术支持。深圳还大力推荐“深高速”等深圳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融资实力的企业参与河惠莞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赣深高铁建设时序前置,全力配合河源加快汕湛高速、大广高速、东环高速等高速路网和其他公路项目建设。在河源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市政工程中,推动采用BT方式施工建设,实现了河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创新,开创了特级施工资质企业建设河源市政工程的先例。
其三是强力助推河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圳选派了4批次规划设计及交通工程专家,参加河源9项城市规划工作,并将江东新区两项规划设计纳入2014年对口帮扶项目。为拓宽融资渠道,指挥部协调深企与河源进行BT、BOT等创新投融资模式对接,选定6个申报项目争取9.3亿元的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股权基金。
在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时期新使命下,深圳对口河源帮扶重点转为品牌产业园区建设,“造血”与“输血”共同推进,实体帮扶与理念帮扶并举,既具有深圳特色,更具有示范意义,以创新机制和革新理念打造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
来源:http://mil.chinanews.com/cj/2014/09-28/6638005.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