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志》记载:唐武德三年(620年),有僧云谷来清流曹溪一带云游,隐居于金莲寺。宋乾德二年(964年),相传有圣僧定光到此住持,修建寺庙:“旧无水,定光佛至,飞锡凌空,七日复返,始有泉涌。其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谷口,其下飞瀑数丈如珠廉,至今莫寻其源”。那时,地下水始涌出,汇成激流瀑布,清夜听泉,常疑三春暴雨,遂定名“灞湧岩”,亦为清流古八景之一“灞湧金莲”。宋乾德二年(964年),曾云游到武平县南安岩授法。景德初(1004年),应邀往江西南康盘古山弘法,住持禅院。三年后又回至南安岩。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汀州郡守赵遂良慕名邀请郑自严到汀州府城,建寺庙于州府后供其居住,以便往来请教。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月初六圆寂,享年八十二岁,遗偈共一百十七首,其中二十二首乃亲笔所书。定光古佛去世后,百姓收集其遗骨及舍利,“塑为真像”,顶礼膜拜。
民间传说:宋仁宗皇帝十分孝顺母亲,母亲死后仍十分想念她。于是他下令说:有谁能使他的母亲显身与他对话,他就封其做官。有人建议说:请100个和尚来显法,总会有办法。宋仁宗皇帝便请了100个和尚前来作法,其中就有郑自严。但是,皇帝嫌郑自严个矮貌丑,想不要郑自严参加。可是郑自严没参加只有99个和尚,无法凑齐100个,只好让他参加。在显法过程中,其它和尚只能使皇帝与其母亲对话,而不能使母显身。郑自严见仁宗皇帝满脸遗憾,说:“我来试试!”于是,郑自严灯芯搭台,坐在台上念咒。果然使仁宗皇帝的母亲显身了,并与皇帝对了话。仁宗皇帝大喜过望,要封郑自严为官,可是他不应声,封了几次都不吭声。仁宗皇帝说:“郑自严!你怎么像古佛似的。”这时,郑自严即跪下谢恩。此后,郑自严便成了古佛。他在世时曾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群众的爱戴,故亲切地称之为“和尚翁”;郑自严圆寂后,很快被群众奉为神灵,尊称为“圣翁”,亦称“古佛公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