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11-12-5 23:08 编辑
大陆客语频道,千呼万唤,谁来担当?
执笔人:彭芳(客家人社区[1] )
2003年7月1日,中国台湾中央政府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建立的客家电视台正式开播,2003年8月1日开始提供了600K、直播频道这两个线上直播功能。因而,我们大陆的客家人也能够通过网络收看客家电视台的节目,从《客家金曲》到《闹热打擂台》;从《大公厅》到《非常短评》;从《客家电视游台湾中沥场》到《台东客家艺术文化嘉年华》;从《排行榜》到《流行High客秀》;从《老嫩大细》到《木观音》,几乎每时每刻都可以跟客家电视台生活在一起。 有了客家电视,我们有了更多感受台湾客家历史文化的机会;学唱台湾的客家流行歌曲、客家山歌,了解九腔十八调的客家话……。目前,台湾客家电视台,是全球唯一的一家客家电视台,那已经成了传播客家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台湾的客家电视台作为先声树立了榜样。大陆客家不能落后,如果条件许可,我们大陆应该建立至少一家客家电视台。目前,专门另建电视台,也许不太容易。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客家聚居地的电视台专设客语频道。客家地区的电视台,拥有广大的观众群体,几乎全是客家人,如果有了客语频道,节目质量又高的话,肯定会大受欢迎。大陆如果成立客家电视台或者利用现有的电视台增设一个客语频道,也许会有困难。但是,有政府作后盾,困难总是能够克服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客家祖先的那种迎难而上的硬颈精神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客家的血液在我们身体里流着,而且永远不会停止!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客家的地位,正一步一步地开始得到提升,我们客家这个族群,历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客家文化的宣传,媒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客家文化的载体—客家话,向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美誉,不但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客家人的身份标志,一种沟通思想表达感情的传家宝,是海内外客家人的凝聚力的源泉。 华南理工大学的谭元亨教授在《客家圣典》里面有精辟的揭示:“语言不仅仅是语言的本身,语言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对一个民族或民系而言,语言更是既往文化传统的沉淀,同时也包容有对未来的开放。客家人死守自己的语言醇正,正是为了确保这个民系的未来之纯粹、之奋发向上。没有任何一种方言,具有客家话这么普遍的认同感、内聚力—它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无可抗拒、无形的却不可抹煞的精神力量。” 身处客家聚居地的乡亲,可能觉得客家话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还听说有人崇拜广州话、闽南话。但对于迁居在外的客家人来说,听到客家话,感觉是多么的亲切!也正是客居他乡的客家人,才更深刻地感觉到客语的流失是多么的严重,保护母语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的年轻人,能够完全用客家话念完一篇文章的,是少之又少了。曾有人对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用客家话念一篇课文。接受调查者的第一反应都是回以诧异的眼神,问为何要这么做?测试的结果,是无一人能读好!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孩,特别是城市的小孩,一进幼儿园就说普通话,有些家长也有意识地跟孩子说普通话,以为那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孰不知,那往往是弄巧成拙。第一,很多家长,自己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又以自己那“唔咸唔淡”的普通话跟孩子讲话,无形中就影响了孩子发音的准确性。第二,我们客家人有句祖训:“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从小就跟孩子说普通话,就直接剥夺了孩子说“祖宗言”的权利,压缩了客家话的使用空间。如果再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客家话就真的变成“阿公个话”了。传到父辈就变成“半桶水”的客家话,再传到孙辈,不要说讲,甚至可能连听都成问题了。可想而知,这个问题有多么的严重! 台湾客家人的“还我母语”运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他们已经有了客家电视台、客家电台、客语流行歌、客语电视剧等。我们身处祖国大陆,居于客家人口密集地区的客家人,是否也应该为客家做点什么呢? 有些人在别的城市生活了几年之后,竟然耻于承认自己是某个地方(山区)人,其中就有不少是客家人。他们为什么羞于承认自己的“本来面目”呢?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客家这个族群的地位还有待提高,我们的客家精神教育还非常贫乏。 要提高客家话的地位,除了发展客家聚居地的经济之外,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影视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多做客语节目,让客家子弟充分认识客语的存在意义,真切地感受客语的魅力。这样,将能加深观众对客语的感情,客家人将会更团结地保护母语,推广客语。 利用电视这个现代传媒工具,通过声像,提升母语,比广播更有吸引力,比报刊更直观。大陆粤语区的电视台做的粤语节目在提升、巩固粤语的地位方面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近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海峡卫视频道在扩大闽语的影响。“海峡卫视频道的成功设立可谓是“特区速度”。海峡卫视以闽南话节目为主,主要内容有娱乐、文化、艺术和新闻资讯。”(《海峡卫视今天开播》http://www.xmtv.com.cn/tvnews/news.asp?id=33129)。如果条件成熟,将来电视台还可以在网上设立线上直播功能,让无法接收信号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收看客家电视节目,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客家,亲近客家。目前,就有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为一慰乡情,一抚那颗客家心而相聚于网络。通过网络了解家乡的信息;认识家外的世界。通过在网上的交流,他们对客家历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份缘,全靠了网络的成全。遗憾的是没有大陆客家电视节目。 如果,目前还没有能力建立客语频道,那么,就应该开始为此而准备。毕竟,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此时,利用现有的频道,多做客语节目,多做具有客家特色的节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一来,可以弥补暂时无法增设客语频道的遗憾;二来,可以借此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客语频道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三来,可以通过这些客语节目,作收视率调查,论证“增设客语频道的可行性”,同时,发展观众群,为将来的客语频道和观众沟通。 在我们的客家聚居地,在自己的电视台多做客语节目,是天经地义的事。电视台,不光要用客家话播新闻,还要有客家话娱乐,访谈这些活生生的口语。重庆台的《生活麻辣烫》用的就是方言—成都话。有时候,我们看《生活麻辣烫》,都会很自然地学几句四川话。广东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用的是广州话,我们同样会被动地学到一些广州话。我们完全可以用客家话做新闻报道、小品、做综艺节目、拍电视剧、制作MTV等。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字都不会用客家话发音。对于这些情况,如果多在电视上宣传客语,用客语做节目,加强客家儿女对客语的感情,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多用客语做节目,也有利于团结全世界客家人。进一步巩固客家人的地位,赋予客家新的号召力。 在“客家人社区”里面就有一批客家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大多都掌握了两种以上的语言,但都以自己能讲一口流利的客语为荣,以不会讲客家人的母语为耻,他们都在尊重他方语言的基础上极力宣传推广着客家话。因为他们都有很深的客家情结,因而相聚在“客家人社区”,共同为客家事业而无怨无悔。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了很多以“客家”为主题的研究资料,才慢慢有了客家意识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宣传、舆论的作用。 除了语言,我们客家人在其他方面的文化成果,也是非常有必要多作宣传的。弘扬客家文化,增强客家人的自信心,提高客家人的社会地位,让世人更深入地认识客家人,让客家后辈感受客家精神。这些都离不开宣传。对于我们的客家文化,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挖掘,并将之更好地发扬。这需要一片比较适合的土壤,需要一个舞台。无疑,客家人的祖宗言—客家话就是那块土壤,客家电视、客语频道就是那个舞台。 客家话的播音有悠久传统,客家电视台、客语频道是这优良传统的延伸。发扬族群文化,是爱国爱乡的具体体现。 我们期待着客语频道,期待着客语节目!
注:[1] 客家人社区(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 )是客家人的电子论坛,倡议大陆客家电视这个概念最初在社区提出后得到那里版主们的积极响应,得到他们的批评建议,特别得到管理员严修鸿教授以及黄纯彬的很多资料和建议。因此,发表此文,也以社区名义进行,全文具体执笔写作由彭芳负责。
(2005年2月18日于客家人社区(http://hakkaonline.com)完成初稿,于2005年3月20日修改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