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58|回复: 2

梁璧如:被历史尘封的客家巨商 曾任晚清驻槟城领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18 10:33 编辑

本报记者刘奕宏钟小丰通讯员徐友德
夏日的夕阳里,梅城江南的寮背岭,阳光被高层楼盘拖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越过一口水塘,投射在一座气势颇为雄伟的客家围龙屋上。与新颖别致的高楼相比,这座名叫“洁养堂”的客家建筑虽然有些老气横秋乃至破败,却以它的典雅、精致、大气风格保持着自身的矜持。这座三堂四横一围龙的建筑,旁边还配有富丽精巧的私塾,它的建造者就是著名的南洋客籍侨商、清政府驻槟榔屿领事梁璧如





好几年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贤强博士来到梅州,经过辗转跟寻,费了很大的工夫终于找到洁养堂。黄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南洋华人华侨史的研究,他感叹,去世近百年的梁璧如今天在南洋依然保持很高的知名度,可在家乡却是如此的落寞。
的确如此,在梅州现存的地方史志包括华侨史,基本上找不到有关梁璧如的记载,历史是如此的吊诡,梁璧如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他曾是侨商夏万秋的老板
来到梅州欣赏客家历史建筑的游客,不少人都会前往梅县华侨城附近的万秋楼参观,除了观看美轮美奂的中西合璧建筑,还会聆听一位客家巨商夏万秋的南洋发家史。位于江南三角镇寮背岭的洁养堂,正好隔着梅江与万秋楼默默相望,但很少人知道梁璧如正是夏万秋当年闯荡南洋初期的老板。
梁璧如(1857—1912),家名梁廷芳,又名梁辉、梁广辉,号璧如(碧如),广东梅县人(今梅江区三角镇折桂窝梁屋人)。梁璧如在1876年渡海前往马来亚谋生,并在霹雳州怡保居住,后自己创业开设广嘉兴号,种植咖啡,后来与岳父谢梦池合作开发咖啡山锡矿而成巨富,名闻南洋一带。








梁璧如在马来亚的故居





谢梦池是梅县松口籍的华侨巨商,也是辛亥革命先驱谢逸桥、谢良牧的伯父,梁璧如娶的第一位妻子正是谢梦池的女儿,翁婿二人又是商业经营的好伙伴,所以在马来亚的怡保、槟城把采矿、橡胶产业做得红红火火。
当年的毛头小伙夏万秋来到马来亚霹雳的怡保,一文不名,其时梁璧如正在开发开采高丕山锡矿,将他招至麾下,随后提拔为掌书记,负责管理财务等业务。经过一番历练,夏万秋开始个人创业,先与人合作开发万里望石湖锡矿,后独自开发东英公司矿地,获得丰厚利润。梁璧如的提携,是夏万秋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他曾任清政府驻槟城的领事
梁璧如商业成功后,积极参与祖国的公益事业和南洋的社会事务管理,1893年前,他通过出资赈济和捐纳,获得清政府授予“候补同知加一级、赏顶戴花翎”。 1895年,梁璧如被英国殖民政府任命为霹雳州议政局议员。
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总领事馆后,为管理马来亚半岛的华侨事务,又在槟城(即槟榔屿)设立副领事一职,挑选在当地有声望的华人富商担任。出任这一职务(表述上一般称作领事)的,先后有张弼士、张榕轩、谢梦池等粤东客属人士。作为马来亚的著名侨商,梁璧如曾在1901年代理中国清政府驻马来亚槟城领事职务,1903年正式接替其岳父谢梦池担任槟城领事一职,任职到1907年卸任,将领事一职转交大埔籍华商戴春荣接任。
梁璧如任领事期间,致力照顾中国侨民。 1906年,前往海南、广西考察,并曾向中国政府递呈《矿务刍言》,建言在中国内地以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开发矿业,保护国家矿产资源免受外国侵夺。
1904年,他与张弼士、谢梦池、张耀轩、胡子春等人一起,每人各捐资5000银元,参与创办槟城华文学校中华学堂,另每年捐款500银元维持学校的运作。
1912年,他逝世时遗嘱拨款10万元赞助慈善教育事业,除捐助中华学校和时中学校外,独家捐助建立璧如女子学校。
  他在家乡留下不少历史遗迹
梁璧如去世至今正好百年,作为久远的历史人物,事业的重心也在南洋,但他在家乡留下不少有意义的历史遗迹。
首先是他建于光绪年间的故居洁养堂,洁养堂坐东北向西南,由围墙、内禾坪、半月形池塘,堂屋、化胎、围龙、左右横屋等组成,共120多个房间。为三堂四横一围龙布局,占地面积约6320平方米。整屋厅堂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立柱全部采用花岗石柱,厅中梁檐上彩色描绘,雕龙画凤或梅兰菊竹,或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尽显高雅精美。附属建筑“蒙养学堂”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楼高二层,由房间、教室、厅堂、长廊等构成主体。椭圆形门窗,屏风彩绘玻璃,百年前彩绘地板瓷块至今保存如新。
目前,洁养堂已被评为“梅州市客家民居”和“梅江区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的“乐善好施”牌坊残件,见证梁璧如1893 年为天津灾区灾民捐助2000 套棉衣,获得皇帝褒奖允准建坊的恩荣。他兴建的“蒙养学堂”,则是他的弟弟、同盟会员梁建侯与另一位同盟会员张怀真共同倡导新学的活动据点。
梁璧如在南洋事业成功后,在清凉山的湖鳅塘一带购置不少土地,后来这里被徳济医院选中建设肺病疗养院,用地正是由梁家捐出。其时梁璧如刚刚去世,他的岳父谢梦池、儿子梁恩权等相继出资捐助兴建经费。湖鳅塘后来成为著名的避暑疗养胜地,梁璧如的家族就拥有其中一座位置最好的别墅。
今天,湖鳅塘的这些别墅早已残垣断壁,树林里一块梁璧如的前母蓝氏的墓碑孤零零躺在枯叶丛里,上面刻着“男,候补同知加一级、赏顶戴花翎梁廷芳”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辨,昭示着这个华侨巨商家族繁华之后的清寂与沧桑。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news.southcn.com/dishi/meizhou/content/2012-08/22/content_53363320.htm







谢梦池(1847-1912),名荣光,字春生,一八四七年在坤甸出生,受华文教育。既冠,与同伴六人转至亚齐谋生,尝承办军营伙食八年,然後移至苏岛西岸的哥打拉惹(KOTA RAJA),仍重操承包商,且范围越来越大,包括承建铁路、鸦片等项饷码。与此同时,受封「雷珍兰」(LIEUTENANT)衔(地位次於甲必丹),任廿一年之久,後升甲必丹,世称谢甲。荷印政府且授予「金星」勋章。他在该地置业颇多,一八九六年(光绪廿二年丙申)受委为清驻槟领事(第三任),他结束在哥打拉惹的产业,将资本移入本屿。一九0一年八月离职,一九0七年再任至是年冬辞职,该位由其婿粱辉(广辉、字碧如、名廷光)接任。这段期间,他与婿合创吡叻咖啡山锡矿公司,在淡汶(TAMBUN)与彭亨文冬(BENTONG)两地开矿。在棉兰鸦片烟承包局,他亦有股份,曾任平章公馆协理。妻张氏,系坤甸市长千金,子一女四谊子三。一九二二年在屿弃世,遗嘱拨十万元助慈善事业,璧如女学即是在这笔基金下办理http://penangmedia.com/penang/viewthread.php?tid=423&sid=VFSRbtcb

黄延凯1902年出生,是遵宪公次子履和(字仲雍)与梁招荣所生之次子,1933-1941年任职民国驻马来亚槟榔屿领事。《吴宓日记》(1926年)记载,11月6日,“十一时,抵南月牙胡同李沧萍宅,即在其处午餐。并唔黄延凯,年二十四岁,岭南大学毕业。乃黄公度先生之令孙。黄君去后,沧萍为宓言,拟与延凯之姊黄真如女士联姻,托宓为冰人,奔走商说。宓欣然担任。”


上海聖約翰科技大学校史室人物誌>17
黃延凱
Huang Yan Kai


1902年出生,祖籍廣東梅縣。1921畢業於嶺南大學附屬中學,1922~24選讀新聞與政治系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25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獲政治系文學士。1924~25嶺南大學發行的《南大》與《南方》周刊編輯;1925~27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政治與經濟學;1927北京科學與文學的《醒獅雜誌》周刊任編輯。1927~28廣州地方政府行政官員培訓學院副教務長及中山大學講師;1928~29廣東省黨總部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祕書與國民黨黨報《民國日報》兼職社論作者,廣州市國民黨總部執行委員會總書記。


1929~31香港《華南日報》主編;1930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海外部祕書;1931~33上海《華中日報》編輯;1932~35《華南評論周報》總編輯及營業部主任;1933以來,任馬來西亞檳城中國使館領事;1936~37檳城「扶輪社」社長。

http://www.lib.sju.edu.tw/school_history/stjohn5-1-17.asp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槟城增龙会馆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17 11:41 编辑



本会馆始创于一八O一年(  按因为一八O一年嘉应会馆地契上已标明仁胜公司在其北侧)







馆宇建立于一八四九年,座落在槟城大伯公街门牌廿号。是槟城历史最悠久乡团之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槟岛沦陷,所有簿册、议案、文献,具荡然无存,于是会馆的史料,就无从稽查,如有遗漏错误,只有待日后考查与补正。按据前辈口述:「 我增城龙门两邑梓里,在二百年前,侨居此地,人数不多,但却能高瞻远瞩,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创建巍峨堂皇的会馆,旨在联络感情,守望相助,排难解纷。
会馆初创时,得力于甲必丹郑景贵公之资助于领导,并获各位乡贤之鼎力支持。当时郑景贵乡贤不但是我增龙人之领袖,同时也是华人之领袖,对国家社会贡献良多,尤其是郑公开辟吡叻州之矿业,奠定华人在马来亚开矿之基业。于一八九四年,他与女公子郑庚娘合献第一公冢特别山地予广东暨汀州会馆。一八九八年(  光绪廿四年、秋八月吉日「  初一」),根据重修五福书院碑记载 :「  郑慎之翁捐出书院地壹大段,工金五千七百六十大员」。此外,他与张弼士,张煜南,谢梦池,戴欣然同为槟城极乐寺的五大总理。他是当时 :「  数十年前间侨南富者,人必翘指称公以对」。此实属增龙人之光荣。

本会馆最初之信理员为屋契 ( 呀兰 ) 代表有二 : 一属仁胜馆有名而无代表。一属增龙馆,则有冯登桂,郑兴发,钟亚三,廖亚五四位为代表。此四位乡贤先后作古,爰于一九一六年七月廿一日,召开会员大会,公举郑大平,廖成保,李田秀,廖廷均四位代表继续入名呀兰,而仁胜馆,增龙馆之呀兰从此合并为一。  

廿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被推选为会长者有廖廷均,李田秀,冯彬祥,刘锦瑞,何锦源与李天柱。上述六位会长先后作古,则公举刘天赐接任会长,直至其年迈体弱乃告离职。嗣后无人接棒,致使会务陷于停滞境地,幸获德高望重的拿督张炜荣局绅与黄明德乡贤有鉴及此,于一九七二年七月十六日起来成立槟城增龙会馆复兴委员会,号召全马增龙会馆协助重振槟城增龙会馆,经过六个月的奔波努力,槟城增龙会馆终于重见光明,以比显露出增龙人之团结合作,互相协助之精神。会馆同人为表扬张,黄二公之功绩,特将其玉照悬挂在会馆内永垂纪念。

迨至一九七三--七四年,会馆开始进行逐步修葺。大厅设有神龛,以供同乡安置先人神主牌,每逢月尾,春秋二祭及年节都有上香并以牲礼,果品,鲜花等供奉。墙壁上悬挂着清末广东增城县志编修,太史公赖际熙之匾额 : 「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与光绪丙戌科进士吴兆祥之匾额 : 「  钦点营用守备」,以追念其功德。本会馆为应时代需求,即再次修改章程。公举王林清,伍瑞明,黄明德,刘永麟为会馆产业信托人,至一九七五年二月廿五日,刘永麟辞去信托人之职,乃由杨润福律师递补。并厘定春秋二祭祀典日期。即将春祭日期订于清明节前五日(  西历三月卅一日)。秋祭日期亦订于西历八月廿二日,并与槟城增城同乡会联合举办春秋二祭祀典。又规定西历十月八日为会馆成立周年纪念日。于一九七五年,五月廿五日,郑振香乡贤提议设立增龙社,获得一致赞成,即推举郑振香为主任,黎明福,郑戊刚,潘荣新,袁瑞娇,刘天生,朱萧温为委员负责筹办庆灯上香事宜。择定农历正月十六日为该社在海珠屿大伯公庙举行庆灯上香盛会日期,藉以联络乡谊,闲话桑麻,促进彼此间之感情。
时代巨轮,不断地向前推进,会务之发展必须适应时代,不能故步自封,一成不变,所以本会馆现今由简单的结构与活动,逐渐扩大起来,以迎合时代环境变迁之需求,吸引青年同乡之加入。自一九八O年以来,本会馆尽量提拔年轻有为的新血为接班人,并以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层来推动会务之发展。
一九八三年本会成立奖助学金委员会,旨在培植人才,扶掖后进,鼓励同乡子弟发奋向学。公举钟炎坤为教育组主任,并推选王林清,伍瑞明,钟志能,何松德为委员,展开筹募奖助学金的工作,同乡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表现得非常热心,在这短期内筹获一万六千多元,把这笔奖助基金存放银行生息,然后将每年所获得的利息作为颁发奖励金用途。自一九八四年开始颁发奖励金至今已历五届,而获奖人数却逐年增加,换句话说现有的奖助基金是难以应付,故期望大家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筹款方法,使教育基金丰富起来,给同乡子弟带来更大的帮助与鼓励,这就是教育组的寄望。
旋至一九八六年八月廿四日,钟炎坤同乡提议,本会馆应拥有自己的徽章,以显示增龙人之团结合作,互相协助之精神,并象征着槟城增龙会馆之特质。因此,大家一致赞成,并授权由钟同乡去擘画一切。徽章图案由名画家陈昌孔先生设计出来后,再获社团注册官之批准。本会馆从此有了这精致美丽的徽章,不但增加了会馆的品质,同时也使它踏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会馆的会务方针,今后竭力追随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共同为社会慈善福利以及文化教育工作分担一部份的责任。深信乡团的存在是有一定价值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17 11:48 编辑







作者:黄伟经(主编) 语文:中文
出版地:中国‧广州出版者: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 页数:876
ISBN:7536009798
关键词:客家人
国家:台湾




目录:请点选以下目次显示内容

赞客家精神(代序)、黄伟经、刘发清页a15-a18
丁日昌(巡抚) 页1-7
刁沼芬(企业家、民建中央执委) 页8-11
王天与(监察御史) 页12-15
王兴(虎贲将军) 页16-18
王利亨(翰林院编修、画家) 页19-20
王群(教授、工程热物理学家) 页21-23
丘逢甲(抗日民族英雄、教育家、诗人) 页24-30
丘元遂(进士) 页31-33
古大存(副省长) 页34-39
古旭煌(医师) 页40-43
古鸿烈(医学家、教授) 页44-46
宋湘(诗人、书法家、督粮道) 页47-52
宋中铨(侨领、印尼《新报》总编辑) 页53-57
何如璋(翰林院侍讲、首任驻日本公使) 页58-64
何南凤(高僧) 页65-68
何映柳(刺史) 页69-71
何士果(国会参议员) 页72-75
何寿田(教授、黄埔军校教官) 页76-79
何爵三(教授) 页80-83
何朝栋(教育家) 页84-87
李惠堂(足球球王) 页88-96
李黼平(翰林院庶吉士、诗人) 页97-101
李秉衡(将军) 页102-104

李金发(诗人、雕塑家) 页105-111
李树棠(将军) 页112-115
李伯球(爱国民主人士) 页116-122
李友梅(抗日烈士、将军) 页123-124
吴桓兴(肿瘤医学家、肿瘤研究所所长兼医院院长) 页125-131
吴六奇(总兵) 页132-136
吴万雄(平虏将军) 页137-139
吴如孝(太平天国顾王) 页140-144
吴公辅(教育家) 页145-148
吴奇伟(将军、省主席) 页149-153
吴康(哲学与文学史家、教授) 页154-158
吴沧桑(将军) 页159-160
吴忠翰(版画家、教授) 页161-165
林丹九(民族英雄) 页166-168
姚德胜(企业家、侨领) 页169-173
姚菊隐(诗人) 页174-175
姚雨平(将军) 页176-184
姚中英(抗日烈士、将军) 页185-187
姚维锐(训诂学家) 页188-191
姚碧澄(医朵博士、内科专家) 页192-195
姚菽承(教授) 页196-198
姚永芳(企业家、侨领、太平局绅) 页199-201

姚瞻(教授) 页202-205
侯过(林学家、教授) 页206-209
侯志明(将军) 页210-212
侯桐(外事活动家) 页213-218
范汉杰(将军) 页219-224
范荑香(女诗人) 页225-228
洪启翔(历史学家、教授) 页229-232
柯化鹏(推官) 页233-235
胡毓寰(教授) 页236-239
徐庆超(总兵、书法家) 页240-243
徐华清(军医总监、医学家) 页244-249
徐名鸿(将军) 页250-255
徐白光(将军) 页256-258
唐陶华(历史学家、教授) 页259-263
荒烟(版画家) 页264-268
郭冠杰(教授、爱国民主人士) 页269-275
郭寿民(陶瓷工艺美术家) 页276-278
陈文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页279-280
陈茹玄(法学院院长、教授) 页281-283
陈道行(将军) 页284-286
陈侃(将军) 页287-293
陈子明(教育家、教授) 页294-297
陈宇飞(将军) 页298-301

陈志强(地磁学家、教授) 页302-309
陈汉标(心理学家、教授) 页310-314
张民达(将军、烈士) 页315-321
张翱(翰林院庶吉士) 页322-325
张薇(知州) 页326-329
张弼士(企业家、侨领、商务大臣) 页330-337
张榕轩、张耀轩(华侨企业家、潮汕铁路创办人) 页338-342
张杜鹃(《兴中报》等报主笔) 页343-347
张作新(同盟会员、社会福利活动家) 页348-352
张怀真(《汕报》等报创办人、主笔) 页353-358
张简孙(将军、世界客属总会顾问) 页359-365
张公让(医学家) 页366-369
张仲绛(教授) 页370-373
张嘉谋(教授) 页374-376
梁浣春(女教育家) 页377-381
梁烺皓(医学家) 页382-385
梁一飞(将军) 页386-390
盛端明(尚书) 页391-393
温生才(辛亥革命烈士) 页394-398
温训(诗人) 页398-400
温仲和(方志家、教育家) 页401-404

温廷敬(教育家、方志家、诗人) 页405-410
温克刚(将军) 页411-414
温建刚(将军) 页415-417
温涛(文艺家) 页418-424
黄遵宪(诗人、外交家) 页425-434
黄扆(按察副使) 页435-438
黄仲容(翰林院编修、书法家) 页439-440
黄香铁(诗人、方志家) 页441-444
黄慕松(将军、省主席) 页445-449
黄莲舫(武师) 页450-453
黄为材(将军) 页454-457
黄梅兴(抗日烈士、将军) 页458-461
黄镇球(四星上将) 页462-467
黄琪翔(将军) 页468-473
黄延桢(将军) 页474-477
黄子卿(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 页478-484
黄涛(将军) 页485-490
黄文博(教授) 页491-493
黄药眠(作家、教授) 页494-500
黄亮(植物病理学家、教授) 页501-504
黄友谋(物理学家、教授) 页505-510
黄绍丞(邮电局长) 页511-512
黄粦传(汉剧演员) 页513-517

冯子良(中医师) 页518-521
冯荣德(沙基惨案烈士) 页522-524
冯宪章(作家) 页525-529
冯引士(教育家) 页530-535
曾剑乐(侨领、企业家) 页536-540
曾繁凯(将军) 页541-544
曾友豪(法学家、教授) 页545-548
曾问吾(史学家、将军) 页549-552
曾纯雪(教育家) 页553-557
曾潜英(将军) 页558-560
曾颖(将军) 页561-563
曾宪宦(《中央日报》等报总编辑) 页564-567
邹鲁(中山大学校长) 页568-574
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三翰林”) 页575-578
叶剑英(元帅、委员长) 页579-586
叶璧华(女诗人) 页587-591
叶秉中(测量学家) 页592-595
詹学传(宰相) 页596-599
蒲风(诗人) 页600-604
廖道传(教育家) 页605-609
廖鸣欧(将军) 页610-615
赵一肩(将军) 页616-622
刘均衡(总工程师、教授) 页623-624
刘育民(省督学) 页625-627

刘志陆(将军) 页628-633
刘宜应(侨领、企业家) 页634-636
蔡蒙吉(民族英雄、诗人) 页637-640
邓仲元(将军) 页641-645
邓文钊(副省长) 页646-656
郑策平(兽医学家、研究员) 页657-661
潘立斋(企业家、侨领) 页662-664
潘君勉(企业家、侨领) 页665-669
赖其肖(民族英雄) 页670-673
赖汉英(太平天国夏官副丞相) 页674-676
钟贯鲁(教育家) 页677-681
钟焕新(法律学家、针灸专家) 页682-685
谢晋元(抗日英雄) 页686-693
谢志良(总兵) 页694-696
谢清高(国际旅行家) 页697-698
谢益卿、谢梦池(侨领、企业家) 页699-702
谢逸桥、谢良牧(侨领、同盟会发起人) 页703-710
谢枢泗(泰国合艾开埠始祖) 页711-716
谢奋程(师长、抗日烈士) 页717-719
谢发(木偶戏艺术家) 页720-722
谢淡秋(侨领、企业家) 页723-728
谢应瑞(侨领、华侨教育家) 页729-731

韩元勋(监察御史) 页732-733
韩友梅(书画家) 页734-736
萧向荣(军委副秘书长、将军) 页737-745
萧隽英(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民革中委) 页746-750
萧月华(女大校) 页751-755
萧益曾(华侨国画家) 页756-757
魏成汉(道台) 页758-760
魏大斌(提督) 页761-764
魏崇良(将军) 页765-769
魏岸觉(画家) 页770-771
罗孟郊(礼部尚书) 页772-775
罗黼月(教授) 页776-779
罗蔼其(教授、教育家、方言学家) 页780-784
罗福星(同盟会员、抗日烈士) 页785-791
罗寿环(蕉武公路创建人) 页792-795
罗为雄(将军、省政府秘书长) 页796-798
罗卓英(将军、省政府主席) 页799-805
罗孟韦(教授) 页806-809
罗志甫(教授) 页810-814
罗清桢(版画家) 页815-822
罗香林(历史学家、教授) 页823-830
饶彰风(省委统战部长) 页831-837

本卷顾问及主编、副主编简介页838-847
编后记 页848-850
客家名人录 页851-85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8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