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9|回复: 7

青蛙本字蚧”與“蟾蜍(鼁)”兼談漢語“u”介音的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6 12: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網友石井刘钊在本專欄作《饒平饒洋东福寺(視訊)》乙篇
http://www.sr0768.com/bbs/read.p ... page=1&toread=1

內容記東福寺「寺門前有一塊巨大的“蚧子石”惟妙惟肖地蹲立著」,所謂“蚧子石”即“青蛙石”,或“蛤蟆石”。一般民間指有“青蛙石”是沒有蚊子的地方,帶有風水之説。

按“蛙”,種類很多,俗稱“田雞”。【說文】蝦蟆屬。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所以“蝦蟆”即“蛤蟆”。

見“蛙”的解釋如下:
(蛙)〔古文〕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又烏蝸切,音哇。義同。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而漢字“蚧”和“蛤”是有關聯的:
“蚧”康熙字典上的註解是:
〈蚧〉【類篇】居拜切,音介。【大戴禮】魚遊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爲蚧。又蛤蚧。【本草】蟇首細鱗長尾,生嶺南,在古牆壁及榕木閒。【元陳孚詩】龍眼花開蛤蚧鳴。又地名。蝗蚧潭,見《襄城縣志》。又【韻會】通疥。【後漢˙鮮𤰞傳】邊陲之患,手足之疥瘙。字或作蚧。

是故,(蛙)【說文】蝦蟆屬。已由海中的“蝦”字原“蝦蟆”今作“蛤蟆”,則客家話“青蛙”的用字為“蚧”也就相當的正確。
這部分我在
饒平客家話常用語詞五、動物四(語音)
http://www.sr0768.com/bbs/read.php?tid-5915-fpage-2.html
中寫了《青蛙物語》和《蛤蟆物語》兩篇

《青蛙物語》中主要是說明客家話“青蛙”用字與讀音問題,按“怪、拐”饒平客家話讀做“gai53”,“小青蛙”饒平客家話讀做“gai53子”,“gai”加上“u”介音以後就變成“guai”,此即台灣客家話、閩南話對“青蛙”的讀音,但大部分人不知“青蛙”讀“gai”的原因,只好造字寫成「虫另」。其實“青蛙”又稱“田雞”,我們從“蚧”【類篇】居拜切,音介。得知“雞”在饒平話和四縣話應讀“ge”,但在海陸豐話是讀“gai”,饒平客家話又將“蝌蚪”稱為“田頭皆”,其實就是“田頭雞”,按饒平話“雞”讀“ge11”,所以此處會讀成“gai11”的原因。

饒平客家話將“青蛙”讀成“gai”,意義非凡。

因為它不但找到現今客家話、閩南話表示「青蛙」的「虫另」,本字是“蚧”,且“蚧gai”和“虫另guai”差別在“u”介音,證明漢語語音歷史的演變是由「沒有“u”介音到有“u”介音」,換句話說漢語中相同對應的詞,牽涉到“u”介音語言歷史層次比較,是「“u”介音的增生,而非“u”介音的脫落」,是「沒有“u”介音的語言層次較有“u”介音的早期」。饒平客家話「怪、拐、關、官、管、館、冠」等字都沒有“u”介音,量多又完整,就是屬於早期漢語,

《蛤蟆物語》中主要是說明普通話“蟾蜍”在饒平客家話讀“雞坵婆”的原因及用字與讀音問題。“雞坵婆”的“坵”字是“鼁”。

“鼁”字,康熙字典上的註解是:
鼁,ㄑㄩˋ,蟾蜍,即“癞蛤蟆”。【廣韻】丘據切【集韻】丘據切,音㰦。【爾雅˙釋魚】鼁,蟾諸。【郭註】似鰕蟇,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疏】鼁,一名蟾諸。又【集韻】【類篇】口舉切,區上聲。義同。㰦字原刻從去從攵。

因此,關於「小青蛙」、「蝌蚪」、「蟾蜍」三個普通話,大家可以沿用方俗文字表示,或按下面資料調整
饒平客家話常用語詞五、動物四(語音)
http://www.sr0768.com/bbs/read.php?tid-5915-fpage-2.html
蚧子(小青蛙)注:蚧,拼音“gai53”,原作“拐子”,參照饒平饒洋東福寺記載修正之。
田雞(青蛙)
雞鼁婆、雞狗婆(蟾蜍)注:鼁,拼音“kiu53”,鼁,ㄑㄩˋ,蟾蜍,即“癞蛤蟆”。原作“雞坵婆”,修正之。
田頭蚧、塘雞蚧(蝌蚪)注:蚧,此處拼音“gai11”,由“雞”之“ge11”轉成“gai11”,今以蚧二讀,原作“田頭皆、塘雞皆”,修正之。

饒平客家話將「蟾蜍」讀成「雞鼁婆」,從康熙字典上的註解證明出自《爾雅》意義非凡。

《爾雅》是什麼?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的詞典。《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列入十三經之中。其中「爾」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時代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爾雅」就是使語言接近於官方規定的語言。《爾雅》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
它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的認為是周公所作,經後人增益而成。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代代相傳,各有增益,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我們必須了解,饒平客家話將「小青蛙」讀成「蚧子」證明現今客家話、閩南話將「青蛙」讀成「虫另」的讀音和名詞的來源,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饒平客家話仍然存在這些語音與名詞,至少從現在所有語言學者研究的文獻上,是無人能將客家話、閩南話將「青蛙」讀成「虫另」説明並找出淵源來的。

又饒平客家話將「蟾蜍」讀成「雞鼁婆」,我們從康熙字典上的註解證明「鼁」既然出自《爾雅》,而「爾」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當然證明饒平客家話是最標準客家話,更古老的客家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2: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人称;亻厓 常误作“崖”、“涯” 、
第二人称; 尔 常误作“你”、“仪” 、
第三人称; 其 常误作“距”、“佢” 、
害怕、恐惧;恇(kuang) 常误作“狂”、
没有、无;冇(mao ) 常误作“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6 15: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雞鼁婆, 应该是"鸡舅婆",武平县城是这么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esegi 于 2010-3-26 12:57 发表
第一人称;亻厓 常误作“崖”、“涯” 、
第二人称; 尔 常误作“你”、“仪” 、
第三人称; 其 常误作“距”、“佢” 、
害怕、恐惧;恇(kuang) 常误作“狂”、
没有、无;冇(mao ) 常误作“毛”。

亻厓、其、恇、冇四字也不是本字吧?还不如写成“我(吾)、渠、慌、无”。“尔”确是“你”的本字,但后者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也不能算是误写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的民间歌本都把“蛙”写成“蚧”,大家都以为是俗字,没想到还有可能是本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2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證明漢語語音歷史的演變是由「沒有“u”介音到有“u”介音」,換句話說漢語中相同對應的詞,牽涉到“u”介音語言歷史層次比較,是「“u”介音的增生,而非“u”介音的脫落」,是「沒有“u”介音的語言層次較有“u”介音的早期」。饒平客家話「怪、拐、關、官、管、館、冠」等字都沒有“u”介音,量多又完整,就是屬於早期漢語,

看来惠阳口音比梅县口音更存古,梅县口音多介音,是普化现象,还不承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亻厓、其、恇、冇四字也不是本字吧?还不如写成“我(吾)、渠、慌、无”。 [/quote]
同意!我从来不把“我”写成“彳厓”,因为有原字为何还特意造出一个字来。从某种角度讲,里系对普通话冲击嘅一种臣服,退却。仿佛客语更有特色了,而其实却系放弃了本身特征嘅一种特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2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客yoroo 于 2010-4-5 21:54 发表

亻厓、其、恇、冇四字也不是本字吧?还不如写成“我(吾)、渠、慌、无”。“尔”确是“你”的本字,但后者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也不能算是误写了


“恇”比“慌”更适合。客家话表示害怕的khong11是阳平,对应“恇”(中古为平声,溪母)。而“慌”中古也有平、上声(晓母)。但是须知客家话溪母有“kh,k,h” 三个声母,而晓母多作“h”,应该就没有并入“kh”的。由此看来,恇更为适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8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