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诗人有至情——记诗人书法家赵玉林先生 赵玉林,字恒一,号佛子明璧,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尽管他已年近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铄,宝刀不老。在很多艺术场合或学术会议上,还不时听到他那宏亮的声音,看到他那飘拂的银髯。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年轻”长者,却饱经磨难,大喜大悲。也正因如此,他才凝结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留下了用心和血、汗与泪写出的风味独特的诗词与书法作品。 少年坎坷 赵玉林原籍浙江绍兴,清末,先祖移家仕闽。父崇钰,字四勿,精书法,擅诗词,人以诗佛称之。1917年7月,玉林出生在这诗礼之家。7岁时,在陈姓私塾读《诗经》、《论语》、《左传》、《古文观止》等经典。课余读唐诗宋词,兼及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等。尤爱《聊斋》,私读七遍,遂通古文,后戏称自己的老师是蒲松龄。12岁入三牧中学。在初一,就受到前清举人、国文老师唐汀镜的青睐,作文多被唐老师圈点褒扬。尤其暑假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写的“书后”,唐老师更是逐段加圈,甚至双圈、三圈。无论季考、月考,国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常常是第一名。读初二时,因英语季考不及格,由于骄气作祟,弃而转学三民中学。躐升高一,各种成绩依然极好。但三民中学学费较高,家庭无力供应,正逡巡间,适福建省政府秘书处招收办事员,他去投考,被录用了。从此,17岁的赵玉林便告别了校门,走上了社会。此时他求知欲正强,工作之余,多方觅师。先拜福州著名学者、诗人龚惕庵(名乾义)为师,每周授课一次,月改作文一篇,颇多启发。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劫了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年仅20岁的赵玉林投入了抗日救亡工作。及日寇逼近福州,省府机关内迁永安,玉林随迁。永安属山区,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然在工作间隙,又拜田谷士为师,学习古文,尤重诗词。随时以吟咏抒发同仇敌忾的呼声,倾吐民族御侮的坚强气节。唯因迁徙流亡,作品已多散佚。1941年4月20日,福州沦陷。赵玉林与同人组成抗日剧团,奔赴各地宣传演出,鼓舞国人斗志。当时物资极为匮乏,剧团经常断炊。为了坚持工作,同人互瞒枵腹,有一次在永安孔庙演出时,有一女演员竟然饿晕在台上。更有甚者,敌机经常狂轰滥炸,他们还有随时被炸死的危险。如玉林夫妇赴龟山省广播电台演播抗日话剧《祖国万岁》后刚离开,敌机忽来,广播电台被炸,钟台长一家七口全部罹难。这些困难危险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更加激起了复仇怒火。1944年8月,福州再度陷入敌手。传闻当时的驻防部队消极回避,不战而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斥责。赵玉林诗谴云:“惊闻日寇陷闽都,怒发冲冠责虎符。安得雄屠椎晋鄙,夺兵十万拒倭奴!”他想夺兵拒倭,具见义愤填胸的气概。此后不久,果然穿上了军装,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士。 金门、厦门陷落后,漳州成为东南门户。1944年秋,胡美成将军出镇漳码,邀赵玉林入幕。因地临前线,有亲友以“家室可虑”劝阻。玉林赋词言志,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勉。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赵玉林写诗纪实,有“我血沸腾今更切,从兹国步化鲲溟”的句子。但接踵而来的内战却打破了他的书生梦想,而他还懵懵懂懂凭着一己的爱国热情,走上了一条看似辉煌却为日后埋下了祸根的道路。 中岁蹭蹬 1946年赵玉林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得经济系第二名。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学习。翌年又参加选拔县长的考试,名列第一,时称状元。因为这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举行的最后一次考试。所以有人戏称赵玉林为“末科状元”。 随后,赵玉林被任命为永泰县县长。一无政治背景,二无裙带关系,全靠自己刻苦力学一举成名,这在旧时代可谓奇迹。他在县长任上干了不足一年,便迎来了解放。这期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据说国军撤退时路过永泰,要他派一百名民夫随军出发,被他拒绝;又有人要卖败军留下的武器弹药,被他制止。前者保护了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免于流落他乡;后者稳定社会治安,不致生灵涂炭。因此,解放后永泰县召开批斗赵玉林大会,两次都未开成,因为老百姓还记着他的好处。老百姓还上了“百家保”,即一百多家联名作保,要求放出赵玉林。这在解放初期也是绝少的现象。 1950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商业厅招聘职员,赵玉林应试被录取为高级统调员,参加工作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叫嚣要乘机反攻大陆。福建离台湾最近,成了前线。为了扫清隐患,开始对旧政府遗员的审查,他就被送到公安机关举办的集训队学习。1952年集训结束,后又被遣送到苏北农场劳动改造,这一去就是23年! 在苏北农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下田劳作,犁田、插秧、挑粪、锄草、治虫、学习田间管理,早出晚归,备尝艰辛。这时他也觉得以前的路走错了,因而真心实意地改造自己,弃旧图新。逐渐他由一个不辨黍稷的旧知识分子,变成了农业生产能手。并获得了农场管理干部的信任,常为农场写生产总结,探讨农作物丰歉的原因。承担了农业技术员任务。 此时的赵玉林是双重身份,一是改造的对象,有李煜式的伤感;一是农业生产的从事者,有陶渊明式的感知。他写了大量的具有这种双重人格的诗词作品。如《人月圆·滨海》云:“能禁几许流光逝,两鬓白斓斑。一腔幽愤,满怀愁绪,罪孽如山。回思当日,寒窗十载,铁砚磨穿。而今地角,铁窗十载,风雪衰颜。”这属于前一类型;又如《喜雨》云:“秋豆孵芽玉米青,棉株发棵水蛙醒。爱他一夜催诗雨,绿满田头碧满汀”这属于后一类型。到农场后,妻子忧劳成疾,不久病故;又遭丧姊之悲,复念垂白在堂,有亏子职,心境难免忧郁。作为23年农场生活的最大收获,是他的《莘野随录》和《悼孟百歌》,这两组作品最终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两座丰碑。 在中国诗史上,田园诗并不鲜见,但真正参加农业生产的诗人,似乎只有一个陶渊明。而田园诗中罕有词作。即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等,只是旁观抒写。赵玉林却是亲身实践,写自己的劳动感受。可以说,用诗词表现农作生活,在50年代是独一无二的;赵玉林是词史上第一人。23年农场生活,除了诗词,赵玉林还创作有《青陵台》等史剧十种,《海滨戏墨》、《洪湖病稿》及散文、成语汇编等。但他最着意的还是诗词。1966年大病泗洪,自料必死,曾赋《沁园春》云:“便尘寰撒手,犹剩诗词”,可见其心力之所在。 在苏北农场,最使赵玉林肝肠寸断的莫过于与爱妻陈孟玉的生离死别了。孟玉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慧屏是福州著名的折枝诗人,孟玉也能诗善书。抗战期间,夫妇一道破家救国,宣传抗日。现身说法,同台演出,同甘苦,共患难。孟玉30岁生日时,夫君寿以衣物簪珥,她不受,却索诗百首,可见其高怀雅趣。1952年玉林由集训队解往苏北时,不知自己要去哪里,无法告诉妻子。途经当年抗日救亡工作的主要地区南平时,不禁发出“此来不是温前梦,一去何知路尽头”的哀叹。而孟玉思夫痛苦则更难忍受。她信中曾有句云:“何时最是思君处,斜月三更挂太虚!”玉林远戌后,妻子独撑家务,上要服侍年老的婆婆,下要抚养五个未成年的儿女,社会地位又极尴尬,屡遭亲友白眼,不久就病倒了,患的是肝癌绝症。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还想抗争,期盼能与丈夫再见一面,病重时她写信给丈夫说:“莫信杏林皆束手,须留残喘待君还”。这是多么的一往情深啊!1955年秋,孟玉病故,年仅36岁。玉林与妻子的心,息息相通。孟玉临终时,他曾做过一个梦,梦中和妻子“挥泪隔人天”了。果然,很快就得到噩耗:爱妻走了!在这极度痛苦之际,他立下了“尾生长抱柱”的誓言。尾生是庄子笔下的人物,是古代坚守信约的爱情典范。如今50年了,赵玉林果然做了一个现代的尾生!1960年,玉林哀思难遣,他写了整整一百首诗词,追念他和孟玉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及婚后生活的种种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悼念。他把这组血泪凝成的爱情杰作命名为《悼孟百歌》,人称诗体的《浮生六记》。这组诗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不少人读过后都为之下泪。其后,赵玉林回籍境遇好转,享有社会声望时,好多人劝他续弦,都被拒绝。这种对爱情忠贞不渝,一诺千金的优秀品德,在现今常见朝秦暮楚的颓风中,真可算是一个良好的楷模! 老来奋发 1976年1月,农场负责人告诉赵玉林,政府决定对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人员予以转业。23年的漫长岁月,赵玉林已由3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年届花甲的老人!“槎枿半生消逝也,更从何处赎华年?”还能说什么呢? 玉林回福州后,无处安身。百无聊赖,便于1977年夏到贵阳龙洞堡依长女居住。7月22日,广播里传出邓小平复出的消息,整个贵阳群情欢沸,大众自动上街游行。赵玉林也感慨万分,曾赋诗云:“自是东山颙望重,好施霖雨慰苍生。”三中全会后中央拨乱反正,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又在词中欢呼:“江山虎虎,应已得真宰。”然而命运却偏偏和他过不去。正当时间渐渐抚平他的心灵创伤时,他又遭受了新的打击。他惟一在贵阳依靠长姐的儿子新展不幸夭折。这使他如落冰窖,失魂落魄地返回福州。在福州,孤灯吊影,伺以遣怀?他拿起秃笔,写他的农场生活,创作了30万字的小说《南冠思》。至1979年,仍居无定处,暂栖福州西禅寺,遂开始礼佛。这一时期,除了偶尔和朋友们诗词酬唱外,还为报纸撰写了《诗絮谐谈》等系列短文。他在答友人的一首绝句中写道:“升沉莫问当年事,宠辱无牵一醉旋。”在表面的旷达中,蕴藏着多少辛酸啊! 给玉林生活和事业带来转机的,是1980年福建省文史馆的复馆。时任馆长的傅柏翠先生,颇赞赏他的学殖,大力举荐。赵玉林被聘为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学习中心组学员。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此,他的生命焕发出了青春的异彩。 1981年秋,赵玉林和一些民主人士共同发起组建逸仙艺苑,下设诗词、书画等部门,自任驻会理事和副理事长。逸仙艺苑成立之初,经费短缺,困难重重,玉林筚路蓝缕,倾力经营,甚至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全部投入。工作卓有成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1985年被推举为理事长,连任15年,会员由最初30人发展到900多人。 1983年赵玉林又创办逸仙业余学校,任校长10年,培养学生数千人。1992年退任名誉校长。 1986年,他和全国诗词界同人发起筹建中华诗词学会。次年学会在北京成立,当选为理事。北京回来,他又和同仁筹建福建诗词学会,当选为秘书长、副会长,连任14年,2000年以84岁高龄退任顾问。作为饱受磨难的老人,他居然“颠沛逾恒,而忠荩愈烈”(傅柏翠语),创造了如此不平凡的业绩,真让人由衷赞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渐趋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也随之复苏。当今遍及海内外的“诗词热”,即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诗词热的形成过程中,赵玉林以其大量的工作和突出的贡献,被人称为当代诗词复兴大厦中的“南天一柱”。 首先是他的诗词创作,成就突出。他原有的《悼孟百歌》和《莘野随录》,早在福州脍炙人口。80年代以来,他广泛参与各地诗词活动,遍游大河上下,天山南北,创作了1000多首诗词作品。1989年与黄寿祺教授合著《秦豫行》,1992年圣代词库丛书出版了《玉林词选》,1994年和潘主兰等七人合印《七发集》,同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玉林诗文集》,1998年福州市作家协会出版《玉林诗文续集》,同年香港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诗人书法家赵玉林(中国·福建)》,1997年在福州举办《佛子明壁诗书展》,1999年又举办《佛子明璧百联展》,并应邀到南平、莆田等地巡回展出,2003年出版《赵玉林自书七绝诗卷》,同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灵响居诗文存》,其书法被中央统战部、中央电视台、福州市政府、武夷碑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刘少奇纪念馆、陶渊明博物馆、茅盾纪念馆、常德诗墙等几十个单位收藏,并流传到海外。如日本、马尼拉等地也请他书碑题字,可见其影响之广泛。 其次是理论研究,成绩显著。建国以来由于大学不设诗词写作课,整个社会不提倡诗词,亘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出现断代迹象。从首都到各地,编辑、作家、教师多不懂诗词格律,报刊偶尔所发,亦多走样。而在诗词复兴中,爱好者多,精通者少,歧见纷纭,误解成堆。为解决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的困惑,赵玉林撰写了大批论文,如《诗词写作刍言》(1992年)、《当代诗词创作应走道路的探讨》(1993年)、《略论诗中有我》(1993年)、《漫谈诗的艺术表现手法》(1994年)、《诗人的胆与识》(1997年)、《当代诗词大众化的探讨》(1998年)、《平淡与精深》(2001年)、《当代诗词美在何处》(2002年)等等,拨迷指误,探路燃灯。他还注意总结诗词创作中的古今经验,并力倡爱国主义,以为今人创作的借鉴,如《鸦片战争与爱国诗歌》、《福建诗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优秀篇章》、《爱国诗人张际亮》、《林庚白的爱国情怀》、《林锴诗艺初探》等。 第三是编辑丛书,功不可没。1981年逸仙艺苑成立以来,他先后编辑出版了《海峡诗声选集》等10部诗集,有力地弘扬了传统文化,壮大了诗词创作队伍,同时也向海外侨胞架起了心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参与编辑出版《福建丛书》、《福建文史》、《福建诗词》。福建历代人文荟萃,但百年来的诗作尚无人收集整理,赵玉林遂提议编纂《百年闽诗》。2001年10月,福建省文史馆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任他为执行主编。此时他已84岁。时历百年,地及全省,人亡诗轶,作者后代亦星散八方,遍布海内外。赵玉林凭着坚强的意志,广泛的人缘,以及所拥有的丰富资料,搜沉辑佚,追亡补缺,出色完成了这部百年巨著。特别是2003年7月,在这部书稿即将竣工时,他病倒了。医生说是胃癌,建议他马上动手术,他执意不肯,说“我的生命只要两个星期就够了,有两个星期,《百年闽诗》就可以完稿付梓了。”好像老天被他感动似的,他居然“笑别阎王又一回”。2004年5月,此书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全书选收20世纪100年中720位作者3000多首诗词,这是对八闽文化的一大贡献,必将世代流传。 第四是讲课育人,影响深远。随着赵玉林声名远播,慕名求教和邀请他讲课的作者和单位也越来越多。1985年,玉林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福州分校特邀教授,后被邀请到省老年大学、省委党校、福建医科大学,以及各种专业班,讲授诗词书法长达10年之久,听众逾万。1996年80岁后,因年老谢绝邀请,但有时还需登台一讲。2001年又被中华诗词学会研究中心聘为研修班第二期导师。20年来,赵玉林广交诗友,足迹遍及30多个省市地区,与大家切磋研讨,交流诗艺和书法。他还给50多部诗集作序,奖掖后进,指点门径,培养新秀,激励来者。凡有利振兴诗运之举无不戮力以赴。正如他的一首七绝所说:“敝屣家珍我辈羞,诗词?载被幽囚。拼将汗水浇焦土,不茁新葩誓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