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山歌的腔板及及创作手法的推陈出新
嘉应学院 刘鸣钟
梅县松口是著名的山歌之乡。松口山歌是客家山歌中优秀的一种,它是以男女对唱的形式流露真情的恋歌。它的曲调委婉,加上松口人口音柔软,因此,松口山歌听起来更加悠扬美妙,情意缠绵。“自古山歌从(松口出”,这句谐音双关语,是历史传说故事中松口山歌仙刘三妹巧对秀才唱出的名句,一直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为众人呤诵。
松口山歌的各种腔板特点
松口山歌曲调丰富多彩,腔板多种多样。我们先来分析松口山歌号子。山歌号子可长可短,一般只打“噢嗨”或“溜啄“也可以。“溜等来”是客家方言,邀对方唱山歌的意思。
在男女对唱山歌中,一般唱完号子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正板由四个方整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有四小节,节拍有2/4、3/4拍,整个节奏比较工整、紧凑、情绪上比较平稳、抒情、叙事性强,还有与正板相似的平板。
平板的旋律与正板腔相同,主要区别是装饰音的运用不同,以词行腔,显得更加委婉。在正板、平板的基础上压缩为中板,2/4与3/4交错。
中板与快板的名个乐句和节拍都很相似只是变换了个别音调。
切板的曲调是另一种音型旋法,节奏较自由,有它的特点,但都在正板的音调里变化。松口山歌腔板的音调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词来唱,也可以表达伤感、悲切的情绪。
松口山歌中还有叫四句八节的腔板。有的人认为是松口山歌的原始腔板,它的各种腔板都是以四句八节的腔调变化而来。从各种腔板的旋法和落音结束看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以上不同的腔板的分析,同是松口山歌,调式相同,都是羽调式旋法,乐句的结束也相同,采用改变节拍和节奏的方法可使它的情绪效果大不相同。
松口山歌在客家山歌曲调中,属于沿江区羽调式;它的山歌特点是:委婉、悠扬、美妙的格调。
如何用新的创作手法发展松口山歌风格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旷野中即兴随口而唱的歌,歌手之间通过对歌、互相传唱。以前没有录音和记谱的情况下,靠人们的记忆把它唱出来互相传唱。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可以通过录音和记谱的方法把它的各种腔板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资料。
山歌旧时代是不登大雅之堂,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岐视。解放后在党的重视下,山歌通过艺术家和歌手的努力,由短小的说唱、小节目及各种形式的演唱,逐渐发展成为山歌剧,有的拍成电影《啼笑冤家》;改革开放后有些歌手们组成“山歌演唱组”赴海外演唱,为联络海外华侨的“思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振兴山歌、发展山歌。我认为:可在松口山歌的原有风格上,结合新的作曲手法去发展松口山歌。这是我的观点,可供广大文艺工作者参考探索。
用山歌素材去创作普通话歌曲,才能把客家山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我在创作《阴那山歌》曲时作了尝试,也让人觉得旋律委婉缠绵、赞美之感,唱腔与词溶合,使人顺唱,不别扭。
用松口山歌素材,去创作“客家器乐合奏曲”或“独奏曲”。客家有汉调音乐,因而客家山歌也可以改编成器乐合奏曲,以丰富客家山歌音乐的品种。
近年笔者采用松口山歌素材与其他素材相溶合的手法,去进行创作,写了几首山歌器乐曲和独奏曲,如二胡与乐队随想曲《离别》三重奏《客家恋歌》。
总而言之,客家松口山歌,应在原有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用新的手法发展它,通过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广大听众 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1999年10月1日
(刘鸣钟,嘉应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二胡演奏家。此文是他出席‘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的论文)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1-16 21:5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