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26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贤德探索文化 发现泰雅之美
每日行走于五峰乡部落里 从事田野调查二十多年 精神与毅力令人佩服
2005.07.14
【本报台北讯】「巴亚斯」是姓氏,意思是四处走遍的人或勇敢的人;「比令」是名字表示快速和勇猛的意志。比令·巴亚斯是客家子弟廖贤德因受到泰雅族人的信赖和肯定,受封为泰雅之子,亦是新竹县五峰乡霞喀罗部落首开先例依照泰雅族古礼受封的平地人。
投入新竹县泰雅族文化的田野调查与记录已有二十多年的廖贤德,每日行走于部落里即使在风灾期间仍不曾间断,并经常协助族人解决困难,他的精神与毅力令人佩服,故大家尊称他为「廖教授」。
目前他担任国立交通大学及中兴大学山地文化服务社团指导老师,每年寒暑假带著学生上山帮助部落的族人耕作及教导小朋友功课,并推广泰雅族文化。
五十五岁的廖贤德用脚走入部落做文史调查和口述历史记录;用相机纪录部落人文生活;用素描绘画出一张张泰雅族人的容颜;同时搜集上百件原住民文物及客家文物。
位于新竹县竹东镇廖贤德的家亦是「比令·巴亚斯泰雅文化工作室」,不但像博物馆,更是国际交流站,他提供许多文物出借展览,并有文物导览与说明,使各学校的老师、地方文史工作者、记者、文化中心及外国朋友等都爱到「比令·巴亚斯泰雅文化工作室」参访或与廖教授到部落做文化探索。
廖贤德在民国六十四年因登山而迷失在山中生命濒临绝望时,被三位打猎的原住民朋友所救,当晚四人在山中过夜,听他们讲原住民如何敬天地、如何与大自然共生、如何与族人分享食物互助合作等生活智能。
看看自己背著十几公斤的登山装备亦不如他们身上挂的「一把番刀」和祖先留下来的叮咛(祖训)。那一夜的救命之恩,开启他对原住民文化的认知。
早年为了不间断文史工作的进行,他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近年各学校、机关团体、研习活动知道廖贤德对泰雅文化有深度了解与收藏,都纷纷邀请他讲课或文物借展。
九十三年六月他受颁内政部志愿服务工作铜质奖。平常亦利用时间在新竹县生命线协会及德兰育幼中心担任义工。他相信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唯藉由教育才能传承族群的文化。(王丽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