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7|回复: 2

【转帖】原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杜埃(广东大埔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 0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埃,原名曹传美,1914年生,广东大埔县莒村人。幼年家贫,初中辍学。1933年进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学习。从学生时代起,先后担任多种地下刊物的编辑、副主编或主编,同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会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广州分会。
    1937年9月到香港。1940年赴菲律宾办《建国周报》等,从事海外抗战宣传工作。1947年回香港任《华商报》副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杜埃于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在吕宋平原》、《丛林曲》、《乡情曲》;散文集《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杜埃自选集》;诗歌集《红线笺》;文艺评论集《人民文艺浅说》、《论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长篇小说集《风雨太平洋》(三部)。

转自大洋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 0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太平洋》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华侨拿起武器,与当地人民并肩战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作品以真实的历史生活为依据,重点描写爱国华侨霍斯特·李、许庚等一批人物面对侵略者,挺身而出,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转战丛林、伏击日军、攻打社镇、锄灭菲奸、追击残敌、解放马尼拉等惊险传奇的动人生活。还展现了“华支”与菲人游击队、美军游击队配合作战的场景,青年男女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和爱情,以及菲律宾悠久的历史文化、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俗风情。
    作品题材新颖、场景广阔、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是我国第一部真实反映海外华侨组织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优秀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目录:
序言
写在前面
第一部
第一章 霍斯特·李家族
第二章 在波尼伐西奥铜像前
第三章 风波
第四章 法庭
第五章 义山上
第六章 风暴
第七章 家庭
第八章 战争时间表
第九章 一封不署名的信
第十章 “不设防城市”
第十一章 撤离马尼拉
第十二章 坎巴黎
第十三章 北上的路断了
第十四章 两个神甫
第十五章 夜过封锁线
第十六章 坎坷的路
第十七章 未及结成的姐妹
第十八章 被俘
第十九章 是这么一回事
第二十章 “游击队”
第二十一章 坎巴黎,再见!
第二十二章 蔓蒂里,蔓蒂里!
第二十三章 去向
第二十四章 会啼的母鸡
第二十五章 芒果树下
第二十六章 袭击
第二十七章 流移转徙
第二十八章 青椰子和不署名的信
第二十九章 纳姑娜湖之夜
第三十章    重聚
第三十一章 敌情
第三十二章 大森林
第三十三章 蔓蒂里处女战
第三十四章 阿莱耶森林的呼声
第三十五章 回城路上
第三十六章 地下星火
第三十七章 无声的脚步
第三十八章 枪,枪!
第三十九章 华侨支队诞生
第四十章    在黑夜笼罩的荒地上
第二部
第四十一章 静悄悄地
第四十二章 西进途中
第四十三章 “第二战场问题”
第四十四章 在巴斯布尔山上
第四十五章 宝见儿,宝贝儿!
第四十六章 远方讯息
第四十七章 流寇
第四十八章 啊,大青山
第四十九章 “象征性”
第五十章    雨夜
         ……
第三部
第一二二章 聚会
后记

转自大洋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 0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荡在万水千山间的情谊

林 彬


  时值杜埃辞世5周年之际,又适逢菲律宾《世界日报》全文刊载杜埃30万字的晚年力作《风雨太平洋》第三部,在此万感交集的时刻,正在读女评论家何楚熊女士为杜埃写的祭文《永存人间》,又收到深山彼方杜埃友人邮来白笺一纸,是《闽西日报》(1998.9.2)刊出的《无愧的战士——怀想杜埃》,不由人思绪万千,而写下此文。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是永远藏在我心间的日子,可你,一位远在老区山间的老人,怎也记得那么牢这个日子?
  在人间度过了80个春秋的杜埃,曾经在海内外结织了许许多多老友新朋,正如你所写的“仿佛他与朋友们是不告而别的,走得那么脚步匆匆,一瞬间的叙谈都没有”。是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走,在病榻中,他还美美地想着,出院后,还要用若干年完成和修改他的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第三部,还要整理修改一本20万字的小说初稿,还要为索取的单位亲自写一份自传,还要为他蹲点13年长的增城县写建设新时期的作品,他要干的事多着呢,可他唯独想不到他的健康状况是怎样。
  《南方日报》代表广大读者,对他未能写完小说《风雨太平洋》第三部,深感遗憾。可这遗憾总得有人去填补。杜埃在退居二线后,用他最宝贵的晚年,整整13年蜗居农村,住瓦房吃饭堂,写下这长篇,以后,我又用了三年时间六易其稿续写完第三部,前后16年。
  几年来,我经常在翻阅杜埃本人和许多朋友写的文章、书信,特别是在“庆贺杜埃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年暨杜埃作品研讨会”众多评论家的发言和文集,许多篇章都有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评述,使我百读不厌!通过文章,我仿佛和这许多朋友作者时常在见面交谈,对杜埃的作品、人品有进一步的理解,近日又正在重读碧野写的《啊,杜埃,你知道不?》,一缕缕的情丝,一字字的真情,给我以启迪,送我以温暖,给我以精神力量。现在,你的一张白信笺,又送来了岩间的圣洁美丽的山茶花,山乡的一层层梯屋,一股股浓郁的山乡气味扑鼻而来,更有那《无愧的战士——怀想杜埃》,这一纸信笔记载了你对杜埃的深情怀念和情谊,你怀念他“最后寄赠这本《红线笺》的诗集”,“却是最鲜艳的花束”,你一再怀念杜埃数十年前在香港时曾对你说过的那句话:“我们是同饮一江水啊!”因为你的家乡闽西毗邻杜埃的家乡大埔,而韩江与汀江同流,其实,这是你的情长,犹如那江水清澈,沁人心田。透过这白信笺,我仿佛看到了一颗山茶花般的诗心,透过纸背,我看到一位远方的老人,他的老花镜早已被泪水模糊了,他的手在颤抖着,怎么也按捺不住心潮的激流,注入笔端,流在字里行间;我还仿佛看到了从龙的故乡,从老区飞来一块晶亮的岩石,落在韩江、汀江,掀起大波,那水波、涟漪,冲破万重山,游入珠江;我还仿佛看到了,那是从汀江漂流而来的一叶扁舟,它满载着朋友对杜埃的无限情意。
  谁说那万重高山能隔住人间的真诚友谊?
  谁说那千里江河能割断一线相牵的笔端情丝?
  (林彬,原名林彩英,厦门人。系原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埃的遗孀。)

转自闽西日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