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口不寻常的井!井因碑而增辉,碑因井而扬名,井与碑交相辉映着一段红色耀眼的历史。每一个人站在这里,除留影、畅谈、参观外,都有一种汲水啜饮,思源忆史的感触。据说当年的瑞金沙洲坝,是个比较干旱缺水的地方,当地曾流传着一首调侃味十足的民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1933年9月,为破除迷信,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毛主席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同当地群众一道,开挖了一口水井,为附近的老表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问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曾多次妄图填塞这口井,沙洲坝人民与敌人坚持斗争,终于保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给这口井取名曰“红井”,并在井旁立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字语虽短但却朴实无华,意义深远,表达了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敬意和怀念。
沙洲坝的井,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虽然略显斑驳,但从远处望,依然非常醒目。从井口往里俯看,井水依然清澈如故,在阳光的映射下,微微泛着波光。井沿用当地特有的丹霞石块拼砌而成,因为当地老表挑水、妇女洗衣的缘故,经过井水和雨水长年累月的洗涤冲刷,表面都磨得有些泛白,抚摸上去,煞是清凉光滑。在井的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不仅字字刚毅遒劲,而且每个人看到后,都会自发地吟念出来,然后在内心寻味其中的哲理,然后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在碑旁留影甚至和诗,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革命先贤和那段珍贵历史的追忆。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提倡感恩教育,我想,这副碑文,这口红井,应该也可以看做是这种精神教育的溯源吧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2-5 18: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