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走到今天,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洗练,已浑然自成一大文字体系。汉字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来看,是稳定的,但是从大历史来看,汉字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着的,汉字的自我完善,有许多“大跃进”,有书写材料改变的原因,甲骨文写在龟壳上,钟鼎文在青铜器上,隶书的出现与竹简、毛笔的使用有关,汉代造纸术的改革又催生了楷书的使用。但是也有政治原因,如秦相李斯的书同文,统一文字;再如武则天造字,改“國”为“圀”,太平天国则改成“囯”。
因为书写材料改变而催生的文字书写变革,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今天看楷书之于隶书,隶书之于篆书,当然是进步的。但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改变的书写习惯,通常并没有改变文字的书体,其背后往往有政治目的,故所不能轻易下定论是进步还是倒退,虽然出于政治意识形态,都会把自己创造的新事物称之为“历史的必然”或“历史的选择”。我们是不是要放亮眼睛自己来看呢?
依我看来,汉字的发展,虽然经历数千年,但是其规律很明了,唯美与简!美,能给人以享受,起码看起来舒服;简,能方便书写交流。而人们的选择,则是在美与简之间寻求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过于为美而繁,如同某些甲骨文,其字如画,虽美而难写;过于为写而简,则无法支撑庞大的文字体系。
以此观点绳简体字,便可知今日繁简之间的优劣。先说简化字的由来,秦始皇统一文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从文化上消灭六国遗民对故国的思念,让他们在统一的文字中形成对统一的秦国的凝聚。而建国之初,便力推简化字,不过是许许多多“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中的一个。让人们知道新中国之于旧中国的不同,而取得民众的向心力。在这里,简化字并没有改变汉字的书体,从这个角度上说不算什么进步,但是共产党抓住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简!想尽一切办法的简,有借用古字的,有借用外国汉字(主要是日本),有草书简化的,有合并汉字的,自己生造的(换个简单的偏旁,或把原来的字取一部分出来独立成字),还有民间使用的异体字等等。然后在短时间的收集整理之后就作为国家规定的规范字广泛使用了,没有任何试验来纠偏。这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开玩笑,这可是几千年用下来的汉字啊。
成千上万的汉字就这样简化了。一直以来,对简化字都存有争议,各执一词,褒贬不一,但是让我有点失望的是,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非此即彼,为简而简,或为繁而繁。而我的观点是兼而有之。概而言之,简化字简有过而美不足。我比较赞成其中一些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异体字,比如龟、门、法、尘、台等,简单而不失美观;但是赞成的少数,更多的汉字简化得莫名其妙,特别是合并字,髪發不分,后後不分、乾幹不分、云雲不分、松鬆不分,造成了认知混乱,还有部分草书楷化的字,如“汉”“书”“东”,虽然简单却远没有未简化时来得漂亮,特别是在书法创作时,感觉起来特别别扭。我想,这也是简化字对书法界例外的原因吧。
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已经成为简化的极至,再简化下去就真的是糟蹋汉字了,但我也并非完全赞同恢复繁体字,我也觉得繁体字中仍有些字雕琢得不那么完美。同时也认为国内外汉字分裂的情况不容忽视。而解决的办法,绝非偏废,亦非兼用,而是通过建立专门的国际汉字研究组织,通过国际交流,推动各国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汉字使用的分歧来达到统一的美而简的汉字系统。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