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吃喝玩乐”凝聚乡谊还不够,必须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来构建身份认同。如能激发年轻人对自身文化产生好奇心,有了寻根念头,或许能把他们吸引到会馆来。 湘灵音乐社在新作《石叻家书》中,借助丁马成的口述历史,带出那一代移民初来乍到时,最辣手的问题是寻找落脚处。他当年想在同乡处“隆帮”一段时日却面对各种冷遇,带出宗乡会馆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 《石叻家书》最触动观众的一幕,是林明依演唱丁马成作品《思亲曲》。过番者都祈盼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让家乡父母过着好日子,但世事难料,战争,动乱,政变让很多新一代移民终其一生都无法再踏上故土。过番时的抱负与理想,终究是人生的一场幻梦。 我想起父亲11岁离乡,23岁在战乱中丧父,此后孤身在异乡谋生,还时刻惦记家乡的父母与弟妹。他少小离乡,古稀之年重踏故土时,老母与弟弟已不在人世,从未谋面的妹妹已是半百老妇。 早期过番客的“衣锦还乡梦”虽化为泡影,却留下目前组成本地华社的两三百家宗亲公会与地缘会馆。这是父辈留下的一份独特文化遗产,有着先人的历史足迹与共同回忆。 在文化层面之外,会馆的资产还是一份属于籍贯族群或宗亲的共有财富。这份“阿公”财产,数额可大可小,从几百万元,数千万元,几亿元,乃至几十亿。当然也有会馆名存实亡,名下一无所有。琼州天后宫两派董事最近表示愿意让位后,下来如能顺利举行选举,琼州天后宫公司就不必解散,本地海南族群也就有望保住一亿元的族群资产。 本地最早创立的宁阳会馆,应和会馆,惠州会馆,今年刚好迈入200周年,而已晋升为百年会馆的组织就更多,像客家族群的丰永大,丰顺,永定,茶阳(大埔)会馆,广东人的中山,三水,冈州,番禺,东安会馆,福建人的晋江,金门,永春,安溪会馆,潮州人的义安公司,海南人的海南会馆,都有上百年历史。其他籍贯如兴安会馆,福清会馆,福州会馆,三江会馆也已迈过百年门槛。 年代越久远,越需要思考应如何看待,继承和管理先辈留下的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时代不同了,会馆也得重新思考创立初衷是否合时宜,如何注入切合当前需求的新使命,会馆现有运作模式是否还能吸引年轻一代加入? 上周末刚参加潮安会馆在峇淡岛的大型活动。会馆领导人显然意识到年轻会员,因此吸引老中青一同出游,借助“吃喝玩乐”凝聚会员,也让年轻一代认识一下会馆。最值得赞赏的是,会馆领导层放手让青年团成员负责台前幕后的筹划工作。 单靠“吃喝玩乐”凝聚乡谊还不够,必须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来构建身份认同。如能激发年轻人对自身文化产生好奇心,有了寻根念头,或许能把他们吸引到会馆来。新加坡客属宝树谢氏公会,就遇到几名因寻根而主动找上门来的年轻人。 话说回来,会馆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内涵,满足前来寻根的年轻一代,换句话说,会馆必须能很好地叙说自己族群的故事,让前来寻根的年轻一代产生认同感。 最近翻阅安溪会馆40年前出版的《新加坡安溪会馆钻禧纪念特刊》时,发现特刊中有一章节专门谈“安溪人在新加坡”历史,更叫人惊喜的是,会馆当时曾委托晋江人彭松涛进行一项类似田野调查的作业,了解“安溪人对新加坡乡村区开发工作的贡献。 彭老当时访问了15名安溪乡亲,了解安溪人对开发黄梨山韭菜芭与葱茅园,昔日的淡滨尼,罗弄泉,汤申区,陈牛廊,兀兰油池村,西海岸路杨桃园,乌鲁班丹大港内,裕廊大士等乡村地区所做出的贡献,甚至得出早期全岛耕地,有一半地皮是安溪人开垦的结论,而整个开垦过程历时半个世纪。 很多早期特刊会介绍原乡的风土名胜,人文风貌,历史变革,历代名人等,但懂得回过头来讲述本地安溪的移民开垦史,包括安溪人早期聚居的村落,从事过的行业,办过的学校等,无疑给本地安溪人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原材料与地方文献。当早期的乡村,学校,庙宇等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而消失时,这些文献就变得特别弥足珍贵。 希望有条件的会馆,能把更多资源用在考究,采集,整理和记录自己族裔,在参与建设新加坡过程中的各种大小历史,把这份共同记忆以口述历史,田野调查,图片,文献或文字记录保持下来,让后来者在寻根时有迹可寻。 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2022.11.27 文:谢燕燕《作者是联合早报资深高级记者》chiayy@sph.com.sg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