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狮城客 谢世康 驰骋眼镜业半世纪

2022-11-15 20:54| 发布者: edmund_chf| 查看: 2135| 评论: 0|原作者: 谢燕燕|来自: 联合早报

摘要: 日据时期在德光岛出生的谢世康(80岁),是本地眼镜店的老行尊。累积超过半个世纪的行业经验。他所创立的康达光学眼镜公司,是勿洛区最早的邻里眼镜店,另一家位于乌节路商业中心的康宁光学眼镜公司,曾荣获新加坡企 ...


日据时期在德光岛出生的谢世康(80岁),是本地眼镜店的老行尊。累积超过半个世纪的行业经验。他所创立的康达光学眼镜公司,是勿洛区最早的邻里眼镜店,另一家位于乌节路商业中心的康宁光学眼镜公司,曾荣获新加坡企业协会颁发的“2016年新加坡企业荣誉奖状”,跻身本地100家优异和有诚信中小企业行列中。

祖母当年的一句话,激励着谢世康创业的决心,而他创业的历程,是新加坡眼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这一行业半世纪的变迁。

谢世康的曾祖父谢珘光1879年下南洋时,第一站便是德光岛。据谢世康了解曾祖父下南洋前,已有不少谢氏族人在岛上生活。

谢珘光后来到马来亚哥打丁宜当中医,开万发祥药行,还经营布匹洋货,胶园锡矿,成为当地富商和侨领。谢世康的祖父谢晴昭是谢珘光与原配所生的长子,深受器重,可惜27岁因病离世。

他父亲谢钦先战前和姐夫在哥打丁宜经营洋货布匹生意,日军南侵后家业被毁,只能到德光岛投奔岳父杨永昌,期间到边佳兰四湾兴亚娱乐场当财政。

祖籍大埔百侯的杨永昌曾留学上海和日本,与杨载坤医生(前财政部长父亲)是同学,却选择到德光岛办学教书,岛上的英华学校便是他创立的。日据时期日军为追杀两名日本兵的杀手,差一点对村民下毒手,幸好杨永昌以一口流利的日语为村民解围,大家才有惊无险。

战后谢钦先带一家大小回哥打丁宜,两年后应堂兄谢裕民之邀到新加坡工作,事业稳定后举家迁到新加坡。

谢世康高中毕业后发现华校生觅职不易。1966年有人介绍他到桥南路亚东眼镜公司工作,他马上答应,入行后才知道月薪只有30元,虽然每月有加薪,幅度也只有5角至2元,离职时月薪也不过80元。

他把这段岁月视为学徒时期,希望学成后能如祖母叮咛的那样出来创业。当时的老师傅不传功夫,幸好有一位同姓师兄愿意让他进验光房,才有机会学验眼和砗镜片装镜框。

有了新技能,他下班后便拿着验光箱到处给人配眼镜,当时帮他的另一名贵人是亚东前头手张美德,这位前辈是在自己居住的租赁房做生意,白天他会让顾客坐在床上验度数,再到亚东买镜片配镜框。

谢世康赚外快时,向张美德借10副镜框供顾客挑选,验好度数后再买镜片配成眼镜。他记得当时一副眼镜约十余元,可以从中赚四五元。

1968年他和父亲商量后在芽笼19巷的住家前廊创立康达光学眼镜公司,当时最坏的打算是如果没有顾客,就帮人砗镜片装镜框,一对可赚5角,10对便有5元。幸好开业后天天有顾客上门,很快便能月入千元。三年后他听闻芽笼42巷附近有店面出租,于是搬到哪里做生意,七年后业主要收回店面,逼于无奈他决定到勿洛南投标政府组屋店面

谢世康也到加东购物中心和珍珠大厦开业,当时间不长。1988年他买下乌节商业中心的一间店面,开设康宁光学眼镜公司。

他入行时无需要专业验光文凭,后来要求提高了,太太周美琪1990年特地到新加坡工艺学院(现称新加坡理工学院)报读专业文凭,后二女儿也修读这个课程。因此家中有两位合格的验光师。

事业有成后谢世康在本地多个民间社团活动,至今几十年。目前他是新加坡客属宝树谢氏公会会长,南洋客属总会永远名誉董事,茶阳(大埔)会馆名誉会长,新加坡眼镜业公会名誉会长,新加坡合唱团理事,曾担任茶阳会馆总务,茶阳励志社副总务,客总文娱主任,丰永大董事,望海大伯公庙董事,丹那美拉商联会创会秘书,国际讲演会L区财政等。

祖籍广东大埔县丰村乡的谢世康热衷于推广客家山歌和参加国际讲演会。他曾在2004年发起新加坡客家歌谣观摩会,2005年发起新加坡好歌大家唱,他也是芳林民众俱乐部客家歌唱团创办人之一。2017年他参加国际讲演会(新加坡区)冠中冠演讲赛荣获亚军。

谢世康也在育英中学董事部,海格小学和启发小学的咨询委员会及育英校友会服务过,校友会服务超过20年,并在2002年荣获教育部颁发长期服务金奖。

在茶阳会馆当总务时,他把一腔热情倾注于处在断层状态的客家山歌。他认为山歌与歌谣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但1950年代后,因各种复杂原因不在本地传唱。他说:想重新推广客家山歌,首先必须有人教唱,我想到了在汉剧与山歌方面有深厚造诣的广播员张昭英,可惜她已退休不想再出来。但是我不甘心第二年又去找她,直到她答应为止。为了推广山歌,不惜三顾茅庐。

他记得山歌班招生时,很快便有30多人报名,他的贤内助周美琪虽不会讲客家话,却积极学起山歌,还成了茶阳客家合唱团团长,多次帮他策划各种演出活动。为了炒热山歌歌谣,在2004年发起新加坡客家歌谣观摩会,让学员们代表不同客属会馆一起观摩。次年再发起客家好歌大家唱,他的努力让一度断层的客家山歌得以传唱下去。

转载自:联合早报    2020.11.13    谢燕燕报导     龙国雄摄影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