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即将消失的行业-专访白铁业守业人-白铁匠陈金福
二十世纪初,大埔县先贤南下到新加坡后,主要是经营五种行业:典当业、眼镜业、中药材、裁缝店和打白铁手工业。
陈金福的父亲陈子儒先贤从大埔县枫朗镇上科村来到新加坡后,就在大坡牛车水开始了打白铁的工作。战后1945年于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门牌379号成立了自己的店铺“华兴”。
陈金福生于1947年,是家中七兄弟姐妹的长子。在博里中学(Beatty
Secondary
School)完成中学四年教育后,曾加入政府部门工作,1970年完成二年半的国民服役,随即进入当时的新加坡电话局(STB)服务。
1973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加入父亲的白铁店。开始了这门“自家人”的传统手工业。陈老板的顾客通常是工业用途的用品,如机器保护盖、油锅、钢盆、白钢或镀锌铝制的产品咖啡壶。仔细观察店里挂着不同专用于打白铁的锤子和切片刀具等。
陈老板夫妇育有二男一女,现在已经是两个外孙女的阿公阿婆了。今年72岁的年龄,他坚持每周工作六天,自己认为只有每天的劳力付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病痛。
新加坡客家人的传统“打白铁”手工业是一门逐渐消失中的行业,而陈金福乡贤可说是坚持至今仅存继承父业的佼佼者。他的事迹曾在2014年雅虎(YAHOO)网络上报导。
亲切舒心的交谈后,茶阳(大埔)会馆文物股的代表董事赠送给陈金福乡贤由中国大埔家乡特制的“情牵大埔,创意茶阳”精美茶具一套,以此感谢他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而陈老板当场在他的店里展示的成品中,挑选了钢制的脚盆和舀子回赠给茶阳会馆文物室作纪念。
访问团成员(杨培玉副会长,文物股主任李宏斌,副主任蓝锦雄,会员曾繁锋)
图/文 李宏斌/蓝锦雄 2019年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