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桐花祭就是希望從客家文化中產生新文化。」每到春夏交替之際,山谷總蓋上「靄靄白雪」,樹梢間與步道間都灑落滿滿桐花,每年桐花祭都吸引大批賞花人潮,但卻也引來部分質疑「桐花與客家關係」聲浪。對此,客委會認為,油桐曾是客家重要經濟來源,希望透過活動表達其「惜福、感念、感恩之心。」
客委會文化教育處長孫于卿表示,客家族群早期經濟活動與山林密不可分,當初日據時期大量引進油桐及梧桐樹,不僅油桐樹種子可以榨「桐油」,其木頭還能製作火柴、木屐,因此成為客家人重要經濟來源,「但現在油漆都用化學合成,不再用桐油,也沒人使用火柴及木屐」,油桐樹也逐漸失去其價值。
▲油桐的種子可以榨「桐油」,其木頭還能製作火柴、木屐。(圖/黃有福提供)
民國91年開始,時任客委會主委葉菊蘭舉辦桐花祭至今,已成為每年賞花的「重頭戲」。孫于卿坦言,雖然經過經濟結構轉變,油桐樹已不是客家族群的經濟來源,「但客家人是一個對大自然尊敬民族,客家人惜福、感念、感恩」,也希望可以藉由桐花祭讓客家文化產生出「新文化」。
「桐花不等於客家文化。」孫于卿認為,由於台灣整個經濟結構產生變化,客家庄的茶葉產業不如當年,再加上人口外流嚴重,才會希望可以藉由「桐花祭」活動搭建平台,推廣客家藝文,「讓大家可以到客庄吃吃美食、欣賞特色產業」,進而帶動客家庄的經濟。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