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客家风情网得知,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将于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在广西北海市举行。看到这条消息,笔者不禁想起自己曾于去年11月底前往广东省河源市,现场观摩过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记得笔者当日在河源观看到的世客会,确实很盛大,恐怕比之“亚运会、大运会”之类的大形活动也相差不了多少。当时,河源可谓是举全城之力举办世客会,力图把这个世界客家人的“奥运会”办好。客观的说,最终河源市确实表现出了不俗的办会水平,展现出这个落后山区地级市的非凡能力。这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然而,在热闹之余,却又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现行的这种“世客会”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在举办的“世客会”,基本上就是一个走过场的会。表现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客家族群面临的实际问题,却鲜有触及。 例如:对于客家话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生存危机,世客会上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因为缺少客家语卫星电视台和客家流行音乐、客家电影等流行文化、媒介的传播,所以“客家话”正日益沦为“老人语”(即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讲的语言),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按一个客家年青的话来说,现在不少大陆客家人已经将“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警句,改为“若要挣大钱,先忘祖宗言”了。他这个观点或许过于偏激,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客家话当前所面临的生存状况。 须知,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拥有“客家话”这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身份认同工具,客家话是各地客家人之间最具凝聚力的一种文化共同体。因此,如果“客家话”消亡了的话,那么客家人就将不复存在了。面对这个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世客会”上几乎听不到相应的声音,那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客家人祖上也阔过(即根系中原)”的层面。 当前,因为“客家话”日渐式微,因此客家各地互相间的“客家认同”(如梅州人与河源人互相间的“老乡”认同)也越来越弱,客家各地的地区认同(如梅州人认同梅州,河源人认同河源)则越来越强。笔者认为:如果“客家话”不能振兴起来,那么“客家族群”将会继续式微。 上面说的是当前“客家话”所面临的“消亡危机”,下面再谈谈“客家学”(也就是客家研究)存在的问题吧。“客家学”近年来走红于国内学界,从之者众,其甚至被称之为“显学”。然而,根据笔者上届“世客会”学术研讨上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客家学”在表面喧闹的背后,其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客家研究人员的年龄偏大。年轻一辈的,真正关注客家、认同客家、了解客家的人并不多。各地研究客家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乡亲。在这种状况之下,客家学还能走多远呢? 二是研究问题的主旨出现了大大的偏差。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客家人的血缘是土著多点呢,还是中原多点”之类无多大实质意义的话题上,而对于如何传承客家文化,尤其是如何拯救日益流失的客家话人群,如何避免客家话继续沦落为“老人语”,使其不至于最终消亡,却鲜有这方面的研究。 三是好夸夸而谈而无多大实质意义。可以说,大多数研究课题都只是世客会上宣读一下就了事,许多甚至都没来得及宣读,其真正的“读者”大概只有作者本人。这些客家学研究“成果”,要么是在炒冷饭,俱是老调重弹的多;要么就是尽写一些既孤僻又不切实际的东西,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客家话的保护;客家族群的发展;增强客家凝聚力方面,无任何实质意义。 总的来说,从实质的情况来看,“世客会”对客家族群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到处开“世客会”又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呢?这样的“世客会”还能再开几届呢?笔者认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随着各地老一辈具有较强“客家认同”的客家乡亲相继故去,“客家族群”互相间的认同感会越来越弱,最终“客家”将成为纸面上的概念。(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1年11月29日于深圳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9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