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乡镇各类人才仅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8%,加强农村人才培训迫在眉睫 ■2006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人才54170人次,今年计划培训农民6万名
我市农业部门在埔前镇举行的科技下乡活动中,农民纷纷向专家请教。面对我市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的现状,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胡剑廷 摄
日前正式出台的《河源市“十一五”人才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力争引进、培养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当前,“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农村人才做保障。那么,目前我市农村有多少实用人才?近年来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情况如何?我市将如何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培训?
1人学到技术50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和平县下车镇女农民罗美新通过参加培训后,引进猕猴桃新产品、新技术,并对果树进行科学管理,年总收入达10多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共有50多户贫困户也发展了以种植猕猴桃为主的“三高”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人才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对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农民技能培训热潮,作为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山区市——河源,也不断地为广大农民搭建形式各样的学习平台,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据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我市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一直有序地进行着。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重心转向农村,农民的素质更加令人关注,因此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成了当前该中心培训工作的重点。经过努力,我市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4年以来,我市就业服务工作检查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
2005年7月15日,为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6个市同时举办“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试点班。由于我市农民培训工作成绩较为突出,便成为6个开办试点班的城市之一。2005年8月30日,我市正式启动“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
“百万工程”启动后,全市各级有关部门立即按照要求,对辖区内所有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的入户调查,并建立了详细的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数据库。调查摸底结束后,各县区按结合各地地方特色和接受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举办了板栗种植技术、养鱼技术、养鸡技术、果树种植技术等多方面多形式的培训。目前,该培训工程还在进行中。据了解,该项培训工程也仅仅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众多培训工程中的一项。
河源农村实用人才奇缺
举办类型多样的培训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连续4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全市总人口3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250万人,占总人口的74%。因此,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对我市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据市人事局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我市乡镇各类人才总数为45697人。其中,乡镇党政人才4251人,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4745人,乡镇企业单位人员2203人,而农村实用人才仅为14498人,占乡镇人才总数的32%。在14498名农村实用人才中,有农民高级技师446人、农民技师306人、农民技术员2900人、生产能手5927人、经营能人2143人、能工巧匠5855人、其他实用型人才573人。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中,乡镇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据了半壁江山,人数达到总人数的47%,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也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在这些实用人才中,75%的人才是在近三年参加农业技术专业培训的。
市人事局2004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拥有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经营型农村人才29154人,其中农民技术员只有290人。与这一数据对比,三年来,我市农村人才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农民技术员的人数也从2004年3月的290人增加到2006年5月的2900人左右,但是,人才总量少、规模小的现实仍然是制约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成当务之急
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各类人才人数只占总人口的1.4%,农村实用人才更是奇缺,而且学历层次较底,高中以下的人数占了97%。如在龙川县紫市镇的某个村,7名村干部中,高中学历的只有3人,初中学历的3人,小学学历1人,这样的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如何能带领农民发展“三高”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据了解,像紫市镇某个村的这种情况,在我市偏远农村广泛存在。
面对我市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的现状,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显得极为迫切。 对于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市人事局局长张桥争说,近几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传统农业虽然所占比重仍较大,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也渐渐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乡镇企业不断增多,农村市场正在发育,农村经济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这种农业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迫切需求一支数量大、门类齐全的农村人才队伍。同时,农村实用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具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基层人才,对我市成功实施人才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全市培训农民5.4万人次
针对我市农村人才紧缺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一方面积极完成中央和广东省开展的有关农民培训的组织活动,如“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农村跨世纪青年培训”等。另一方面,多渠道组织各类免费培训活动,根据地方市场需求,利用农机站、协会等载体,开设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班,为当地农民搭建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平台;与深圳劳动保障部门、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培养、输送河源籍农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素质,推动了我市农村社会的发展。
据市农业局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人才54170人次。其中,参加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有750人,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有1360人,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有12610人,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有1520人。
今年计划培训农民6万名
对于当前农村乡土人才紧缺、素质不高的现状,张桥争说,当前的工作应该是搞好现有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类型进行;为提高乡土人才素质,还可推荐他们到高等院校深造。同时,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培训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的人才培训工作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为农村乡土人才补充知识营养,全面提高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技术信息优势,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和布局,组织科技、农技、畜牧、水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下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术培训。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农业局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农民6万名。
□个案
农民技术傍身 种菜收入翻番
何瑞波说,种植番茄,搭架和修剪枝叶是很讲究技巧的。由于技术过硬,何瑞波今年计划把种植规模由原来的3亩扩大至7亩。谢少娜 摄
“去年种了3亩蔬菜,收入比以前种5亩的蔬菜还要多一倍,这就是学技术的结果。”源城区源南镇墩头村村民何瑞波说。近年来,为了掌握先进的种养技术,何瑞波成为了该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的常客,几乎每一期种养技术培训班他都会参加。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去年,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但他的实际收入却翻了一番。
“种养这门技术是需要不断学习创新的,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不学习,不提高产品质量是很难发展的。”这是何瑞波对农民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的看法。他说,以前大家都是按照老一辈的传统种植方法种植蔬菜的,觉得那是前辈经过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只要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种植,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先进的种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增收创造条件。
早在2003年初,何瑞波就开始参加该镇开设的各类种养技术培训班,但那时候的学习只停留在听课的基础上,并未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后来,何瑞波发现有许多外地农民不远千里来到河源种植蔬菜,并且收入不错,于是他想,外地农民到河源种蔬菜都可以赚钱,自己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于是,何瑞波萌发了发展种植业的想法,并开始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经过一番琢磨后,他觉得要实现“后发”,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必须走科学种植之路。他想起了以前参加培训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觉得培训班正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此后,何瑞波和妻子开始精心经营他们的产业——5亩菜地,一年下来,虽然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但在这一年的经营中,何瑞波的蔬菜并没有“过人之处”,市场竞争力也不强。这一情况更加坚定了何瑞波想通过学习先进种养技术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的信心。从此以后,何瑞波几乎抓住了所有培训的机会,即使自己没有时间参加,也会让妻子去参加。慢慢地,何瑞波掌握如何使用地膜对蔬菜进行保温,如何搭建拱棚,如何使用遮光网,如何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每次学习回来,何瑞波就把在培训班学到种养技术运用到日常种植蔬菜中。渐渐地,他从实践中尝到了先进种植技术带来的“甜头”。运用先进技术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远远高于以前,何瑞波也因此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种养人才,许多村民在种植中碰到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农民参加培训班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去年,何瑞波根据市场需求,把种植蔬菜的面积减少为3亩,把其他精力放到猪场的经营上。去年5月,得知镇里再次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他再次报名参加。他希望自己的养猪技术可以在培训班上得到提高。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去年,何瑞波共养了600多头猪,年底卖猪,这600头猪让他着实“捞”了一把。而3亩的蔬菜,也为他增加了4万多元的收入,甚至比以前种植5亩蔬菜的收入翻了一番。
现在,除了参加短期培训班的学习外,何瑞波和妻子还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其他的种养技术培训班,还买来了大量的种养知识方面的书籍。近几年来取得的成功,令何瑞波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走科技兴农之路,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何瑞波说,目前他正在与当地有闲置田地的村民商量租地事宜,今年,他计划把种植规模扩大至7亩,继续探索先进的种植技术,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