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造“四个河源”系列报道(了解河源从这里开始)

2007-1-2 14:10| 发布者: level| 查看: 19561| 评论: 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网络转载

打造“四个河源”的长征路上(四)  
http://heyuannews.cn/News/sprep/200612/3943.html
--------------------------------------------------------------------------------

http://www.heyuannews.cn 2006-12-25 13:52:22 作者:胡剑廷 【字体:小 大】  
  
河源游,一年更比一年旺

三年来,入市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年递增20%,政府将河源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营销是我市旅游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是旅游发展思路上的一大突破

■编辑人语

    也许是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我市旅游发展的点滴变化,均已被媒体热切报道过。今日再论之,难有新意。但是,若对三年来我市旅游发展变化情况再稍作梳理,也不难发现,媒体曾经让大家获知的是风景和微笑,这就给今天的这篇报道留下了一点拓展的空间,那就是三年来我市面对各地旅游业兴起、客源争夺激烈的局势,始终采取了一种市场化的竞争策略——抓住核心卖点将河源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营销。

    旅游业界有言:“风光好不如营销好”。无疑,旅游品牌营销是我市旅游发展思路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三年来入市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年递增20%的有力“推手”。



--------------------------------------------------------------------------------



    三年来,我市围绕万绿湖、温泉、恐龙资源等核心卖点,通过举办客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将河源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搅”得河源旅游一年比一年热。(谢雨 摄)

    河源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去河源旅游?

    现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每个河源人都可以用12个字作答: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

    这12个字,现已是河源这座旅游城市的形象概述,是这座旅游城市的品牌宣言,更透露出了我市旅游发展思路的变化,因为“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这12个字已把整个河源向外界推销了出去。

    三年来,河源围绕着万绿湖、温泉、恐龙资源等核心卖点,擦亮旅游品牌,通过新闻营销、事件营销等多种渠道,将河源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对外营销,“搅”得河源旅游一年比一年热——三年来入市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年递增20%。   

有一种惊人的美丽叫“万绿”

    2004年4月27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现身河源文化广场,这喻示河源旅游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也就是这一天,我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举行,中央、省、市众多媒体记者云集,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旅游经济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河源旅游要发展,就要想办法吸引外界的注意力、抢眼球。事隔半年之后,梅州的一名同行对河源举办客家文化旅游节一事还“耿耿于怀”,他说,凭什么让河源抢了这场戏。据说,梅州坊间对此也“心里颇不平静”。

    市里为什么要举办客家文化旅游节,记者翻阅和上网查阅了当时有关的新闻报道,找到的理由是“为了更好地推介河源旅游”。市旅游部门的总结材料列出此举的目的是“以节庆造市、节庆旺市”。 限于手头有限的资料,记者没有找到更“深刻”的答案。

    如果把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看作一个孤立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事件,也许答案永远不会“深刻”。
    2004年,在广东整个旅游界,传出了“珠三角后花园之争”一说。也就是说河源、清远、肇庆、韶关四市都在争作“珠三角后花园”,以争夺珠三角的旅游客源市场。河源的主要客源市场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河源的旅游推介方式还属于“提篮买卖”阶段,如某个景区、某个旅行社单独在珠三角的媒体做广告,或几捆图片、几页文稿、一场座谈会,就是一次促销活动。由于资金有限,广告宣传力度小,影响极有限,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让外界看到的只是河源一个景点、一片风光、一种风俗。

    各地旅游业的竞争,就是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

    整合旅游资源、统一品牌进行整体营销成了必然的选择,而举办客家文化旅游节就是对河源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营销的重要方式。

    我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是“万绿湖畔客家情”。万绿湖是华南第一大水库,拥有370平方千米的壮阔水域和360多个绿色岛屿,水质纯美,以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万绿湖是河源独有的“美丽”,是这次旅游节的重点推介对象,是河源旅游品牌的核心卖点。除了万绿湖之外,河源还开发出了桂山、野趣沟、越王山、黄龙岩等10多个生态旅游景区。

    当时政府邀请的外地宾客参观河源所选择的线路就是从河源文化广场出发,乘车至野趣沟游览,再到桂山,然后乘船至万绿湖新港码头。

    万绿湖,此前已小有名气,此次再通过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这一“政府主导”的营销事件,强化了“万绿河源”这一旅游品牌效应,征服了更多的游客。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接待的游客人次比预定目标多出了40%。市旅游局的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市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达318.89万人次,比增35.8%;旅游总收入达15.09亿元,比增23.8%。   

有一种上帝的礼物叫“恐龙”

    2005年4月10日—12日,河源举行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中外20多名顶级恐龙专家前来河源考察、论剑,一时被各大媒体热切关注,省主流媒体均以大篇幅进行报道。
    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这一新闻事件,发生在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出土最多、同时拥有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的地方——河源,使河源成了举世瞩目之地。

    河源,成为“中华恐龙之乡”。

    透过这一新闻事件,不难发现,我市这次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新闻事件对河源旅游产品进行了营销,让世人知道,在河源,除了美丽的万绿湖,还有世界性的旅游资源——恐龙化石资源。

    在第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期间,我市在新丰江黄金水道举行龙舟赛,并有女子队参赛。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这次龙舟赛的命名也展示了恐龙文化内涵。以往河源举行龙舟赛是赞助商命名的,而这次的龙舟赛是以“恐龙”历史文化作为背景来命名的,以此展示“中华恐龙之乡”的恐龙文化。5月2日,游客和市民在新丰江江面上看到了分别以12种不同恐龙的名称命名的12支龙舟队,犹如12只“恐龙”在新丰江上奔驰。

    恐龙,是上帝馈赠给河源的礼物,也使恐龙文化当之无愧地成为河源旅游品牌的核心卖点之一。

    就在举行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的同时,河源还举行了“同饮一江水”为主题的东江区域旅游与交流合作研讨会,来自香港、深圳、东莞、惠州、河源、赣州6个“同饮东江水”地区的旅游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各个地区旅游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对今后发展旅游业的探讨,希望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客源的互动,设立无障碍旅游区。

    由这一系列新闻事件构成的第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使河源将“万绿河源、恐龙故乡”作为旅游品牌进行了整体营销。

    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营销的范围主要是省内,第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营销的范围却面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如第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的 “欢乐中国行·魅力河源”大型文艺晚会,不仅让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目睹了国内一些著名演员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方式,向全国展示了河源,突出河源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恐龙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河源市的旅游知名度,促进了河源大旅游的发展。  

有一种别样的温暖叫“温泉”

    现在天气较冷,外地游客来河源旅游,泡温泉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河源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河源不仅是“万绿河源、恐龙故乡”,还是“温泉之都”。

    事实证明,举办客家文化旅游节,是对河源旅游品牌进行整体营销的重要方式。因为如今的旅游业,早已进入拼策略、拼品牌、拼创新的时代,要成为游客心目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仅仅有风景和微笑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市由生态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型,一个个温泉旅游景区相继冒出,如龙源温泉、热龙温泉、御临门温泉等。温泉景区多了,就更需要政府主导,整合品牌资源,向外推介,营造大市场。2006年,我市第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就是把温泉这一旅游品牌打响。

    2006年4月27日,紫金县御临门温泉度假村开业,同时第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新闻介绍会也在该度假村举行。

    这种“组合”,从营销的角度看,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打响“温泉之都”品牌。

    就在第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举行之前的4月中旬,由全市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组成的河源旅游推介团分别到中山、汕头、赣州等市进行旅游推介和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拓展河源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

    11月上旬,“广东万绿湖杯”2006第十一届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世界总决赛在河源举行。这是河源借世界性大赛的平台,对“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的旅游品牌进行整体营销。

    三年来,河源实施“政府主导”战略,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定期举办大型活动、全方位媒体传播等措施强化“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以万绿湖等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游,以观赏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为代表的恐龙文化游,以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文化旅游,使河源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植入”游客脑中,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旅游局的统计表明,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量达3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29亿元;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量预计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达23亿元。自2003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一名导游三年来的记忆片断

听到游客赞美河源的那一刻,我很自豪

    追寻记忆,感受变化,是河源旅游发展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的一种个体行为,也是河源旅游发展变化的生动注脚。
    2004年至2006年,河源旅游亮点多、发展速度快。三年里,在“快速发展”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有众多的细节值得回味。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个人记忆,更是浓缩了河源旅游三年来的发展变化。

    一会儿手机响,一会儿办公室电话响,一会儿交代同事办理相关事务……

    作为一家旅行社的掌门人——赖金凤忙碌着。

    2006年10月,赖金凤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员”,到目前为止,她是我市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导游。
    河源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给赖金凤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她的个人记忆,“旅游”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她“抖”出某个记忆片断,不难发现,那也是河源整个旅游业三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4年:30多名导游的临时老师

    2004年4月27日至5月6日,我市举办了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

    “这是我市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旅游推介活动,当时市旅游局交给我一个任务,培训导游,当一回30多名导游的临时老师。”赖金凤说。我市举办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政府部门邀请了很多外地客人,市旅游局组织了30多名导游,给这些外地客人提供导游服务。为确保导游服务质量,市旅游局决定对这些导游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有着丰富导游经验的赖金凤,立即着手编写培训资料。

    “对于河源的基本概况和各景区景点的情况,参加培训的导游都已了解,但这次旅游节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展示客家美食。”以河源为代表的东江客家菜在客家美食中位居榜首,以家常的原汁原味享誉海内外。

 “我们要让客人品尝客家美食,更要让客人领略客家美食文化,这就要求导游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赖金凤说。

    在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前的一个星期,赖金凤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导游们上课,给他们讲解礼仪知识、客家美食文化、客家风俗,等等。

    培训的最后一天,是带领导游现场踩线,确定旅游行程和时间。在培训课上,赖金凤是老师,在踩线那天,赖金凤就是30多名导游的导游了。赖金凤还记得当时的行程是这样的:参观河源文化广场,乘车至野趣沟游览,再到桂山,然后乘船至万绿湖新港码头。

    在整个旅游节期间,30多名导游负责接待的时间是一天半,但为了出色地完成这一天半的接待任务,赖金凤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我当时感觉压力很大、也很紧张,因为导游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河源旅游的形象,不容出任何差错。”赖金凤说,“像根弦一样绷得紧紧的。”   

2005年:把“河源工业”编入导游词

    2005年12月28日,粤赣高速公路通车,我市同时举行“后发河源”——2005系列经贸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一活动似乎与赖金凤的工作关系不大,但她谈及2005年的旅游工作记忆,说的就是这件事。

    “经贸活动举行前,市委办给了我一叠厚厚的材料……”说着,赖金凤顺手从办公桌上拿来一把尺子比划了一下,“足有8厘米高。”

    “这些材料都是关于河源近两年经济发展情况的,市委办的工作人员说要把这些材料编成导游词,届时外地客人参观河源时讲解给他们听。”赖金凤说,“导游词要生动、口语化,而市委办提供的文字材料多是文件式的,数据也是枯燥的。”

    把材料拿回家,赖金凤一页页地翻看,琢磨用词,写了草稿,又不断修改,最后浓缩成一篇1万多字的导游词。

    考虑到经贸活动是我市最重要的招商和环境推介活动,最初市有关部门计划届时由某通信公司的30多名员工负责讲解工作,当然培训工作还是由赖金凤负责。“培训了一个晚上,效果欠佳,于是又临时决定改为由各旅行社推荐导游参加培训。”赖金凤说。

    外地客人参观由导游来讲解,那是他们的本行,最合适不过了,但是河源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绝大多数导游不太了解。赖金凤除了让参加培训的30多名导游熟悉导游词外,还带他们去市高新区(经贸活动主会场)参观了两次,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确保参加此次活动的每一名导游都能“熟悉河源经济”这一关,赖金凤要求他们一个一个面对面地讲解给她听。事后,很多导游说,这种强化训练让他们收获不少。

    此后,很多导游带团时,都会向外地游客介绍河源近年来的工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带团经过市高新区时,更是“滔滔不绝”。      

2006年:让游客“泡”在河源

    作为一家旅行社的掌门人,赖金凤现在很少亲自接团,但一些政府单位的重要接待团,赖金凤都会“亲自出马”,2006年她就带了10多个政府接待团。“我是一名导游,这是我的职业。”赖金凤说,“当游客陶醉于我生动的讲解或当我听到游客赞美河源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11月7日,省、市老促会理事长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在河源参观的讲解工作由赖金凤负责。尽管与会人员都是些见多识广的老同志,但还是被赖金凤生动的讲解陶醉了。

    “政府部门接待团的行程都是事先确定的,不像一般旅游团可以提出增加景点,但我还是会向他们推介河源的温泉,因为温泉是我市新的旅游产品,作为导游有责任向外地客人推介。”赖金凤说。

    自去年5月龙源温泉推出后,赖金凤就要求她所在的旅行社的导游要充分了解温泉,如河源的温泉与其他地方的温泉有何不同特点、温泉有哪些保健功能、冬天泡温泉感觉如何、夏天泡温泉又有何独特体验等。旅游业界有句俗话:“风景区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为了让导游感同身受,赖金凤还带着一帮导游去泡温泉,“希望每一个导游能更好地推介河源的温泉旅游产品。”

    前不久,赖金凤所在的旅行社策划的“寒冷冬季、温暖河源”地接推荐线路,就把温泉作为重要的旅游项目推介给游客。“我市旅游发展正由生态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型,每一名旅游工作者有责任让游客‘泡’在河源。”赖金凤笑着说。

■思路与措施

打好“四张牌”发展大旅游


    游客在万绿湖“水上行走”。万绿湖是河源独有的“美丽”, 是河源旅游品牌的核心卖点之一。(胡剑廷 摄)

    2004年初,在认真总结创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创优成功为起点,迈出我市旅游发展的新步伐,发展大旅游”的战略决策。

    发展大旅游的思路是:要进一步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灵魂,以环保为前提,以产业带为载体,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围绕构建“一湖两带”(即以万绿湖为核心,以及以万绿湖为重点的包括桂山、野趣沟在内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和以东江流域为重点的包括恐龙、佗城、越王山、苏家围在内的历史文化和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旅游产业布局,致力打好“四张牌”: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金牌”,拥有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的万绿湖“王牌”,集历史文化、恐龙文化于一体的史迹文化“名牌”,以苏家围为主的客家文化“品牌”。按照“环境优、品牌响、产业强、贡献多”的要求做大做强河源旅游,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的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把河源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居民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独具魅力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数说旅游



500万
    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量预计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达23亿元,将分别比去年增长23%。自2003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我市旅游六大要素“行、游、住、吃、购、娱”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全市已具备了500万人次以上的综合接待能力。

28个
    全市共有旅行社22家,持全国初级、中级资格证书的导游人员402人;已建成的对外开放的旅游区(点)28个。

42家
    全市拥有旅游酒店、旅馆331家,其中星级饭店42家,四星级、三星级分别为2家和16家,正在申报五星级酒店1家。
   
2.3万
    旅游业直接提供了2.3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上百个土特产品种上市,繁荣了旅游购物市场。



  
来源:河源日报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