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舞貔貅,又回来了!马来西亚槟城客属公会将强力推动这客家文化,以舞貔貅来跟大家拜年。
客青文化团主任刘俊霖表示,在过去华人的社会,会馆每逢新年都会呈献“五瑞呈祥”,即舞南狮、舞北狮、舞麒麟、舞龙和舞貔貅,目前除了保留南狮和龙,余下的已失传,希望借由客青团重新唤起貔貅的记忆。
今年才18岁的刘俊霖,一身武艺,2岁起开始和父亲习武,从此爱上舞狮文化。一个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貔貅,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舞貔貅近乎失传,很多武术团体只是自娱自乐而没有对外表演,掀起他想把文化传承的意愿,虚心向前辈学习,并自创一套新舞法。
他配合年轻一族的喜好,自创新舞法,保留他们的新鲜感,也希望舞貔貅开始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起来。现在他们团体一共30多人,而全部都是年轻人。舞貔貅和舞狮差不多,只是舞法有些不同,因为貔貅很灵活,故它比较消耗体力,身手要非常灵活,腰力要好,动作要快。
他们花了近半年时间练习,一般年轻人已有舞狮底子,学起舞貔貅没那么困难。舞狮及舞貔貅在“采青”部分也不同,客家貔貅是“挖井”采青,表演者通常要低着身子作各种高难度动作。
槟州武术龙狮总会财政兼龙狮团团长徐宗周补充说,一般狮子头是3公斤重,貔貅只有1公斤,比较轻,舞起来要特别快,马步要好,尤其跳桩时危险性更高。传统的舞貔貅大约是一个小时左右,现在舞貔貅表演已缩短至15分钟左右。
外界人士还不太能接受貔貅,在电影影响下他们认为貔貅是黑社会、赌场等不良场所的象征。许多团员在练习舞貔貅也面对问题,很多父母都不能接受怕他们会学坏,不过,最后他们都认同舞貔貅是一种健康活动。
徐宗周强调,他们纯粹只是为了把舞貔貅文化发扬光大,让大家从新认识貔貅,绝对不会将之商业化。往后也会全力培育舞貔貅人才,让貔貅成为他们的主打。他们是全槟第一所武术团体,公开表演貔貅。
舞貔貅已开始被接受,因为改良后的貔貅外形已大不如前,他们都以金、黄、或是红色来替代以前的黑色貔貅,原本凶猛的貔貅改为善良可爱脸孔,因为华人注重吉祥。徐宗周说,他们在新年时舞貔貅的档期已满,很多商家或广场邀请他们表演助兴,可见得,人们开始接受貔貅,它将会普及化。
貔貅也称客家醒狮
貔貅,也称客家醒狮,是一种凶猛瑞兽,雄称作“貔”,雌则是“貅”。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没有雌雄之分。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之分,多以一角造型为主。
它前身原本是玉皇大帝的坐骑,因为触犯天规,被大帝罚它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貔貅唯一的排泄物是从皮毛分泌出来的汗液,奇香无比,当远处的动物闻香而跑来争食的时候,反被它吃掉。由于它“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的特性,因此以前赌场喜放貔貅像作镇宅之用。
相传唐朝时期,唐僧、沙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师徒4人取西经途中,经过峨眉山石燕洞看见凶猛无比的雄狮。
唐僧师徒取经来到南方看见客家地区发生瘟疫,当地人民处在灾难中,唐僧吩咐孙悟空驯服狮子直到南方七月七日为狮子的诞生日,为客家地区人民消灾避难,保他们平安。从此,客家人用竹子、纸皮和绸布扎成狮子。沙和尚和孙悟空组成一套舞醒狮的节目逢年过节喜庆日子,舞狮表演,盼望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